简介:这些年来,陶纯一直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地写着属于他自己的小说。在小说面前,陶纯是干净的、清白的,所以,陶纯敢于从容不迫地把好小说的气质描述为“平静的”、“纯粹的”,是“远处的一道风景”。陶纯的小说有一种整体上的平静,往往寓新奇于平淡之中,重意而轻形。在陶纯的小说中,很少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情节,倒是常常能够感觉到他对过于浓烈的感情有意调和、稀释、化整为零,散布到小说的各个角落中去,放到字里行间,慢慢地浸润别人。陶纯的笔下,几乎没有坏人,大多是宽厚的、本分的善良人。他善于去发现和挖掘人善良质朴的本质中的动人之处,这是他个人性格、品行所致,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和文学理念使然。
简介:张育瑾同志,山东省胶南县人。生前曾任小,中学教员,山东大学教学行政科长,山东艺专音乐科古琴教师兼付主任、济南古琴研究会负责人,山东海洋学院教学行政科科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常务理事等职,是一位有成就的山东诸城派古琴家,在古琴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张育瑾同志因患癌症,不幸于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九日于青岛逝世。张育瑾同志与夫人王凤襄同志,在五十年代整理了诸城古琴最早的琴谱——《桐荫山馆琴谱》,由北京古琴研究会印刷出版;使这一珍贵资料得以传世。他还写过有关古琴研究的论文多篇,如《山东诸城古琴》、一九五九年发表在《音乐研究》第三期上;《关山月探源》发表在一九六二年《音乐研究》第四期上;还有古琴曲《广陵散》研究等。张育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位有影响的古琴艺术家,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民族音乐事业,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多年来潜心研究山东诸城派古琴的渊源及风格特点,在如何继承这一珍贵遗产,如何使这门古老的艺术以崭新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面,曾下苦功探索试验,几十年如一日,并在济南、青岛等地传授琴艺,培养人才,为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省乐坛一大损失。今天,我们特发表本文以纪念这位卓有成就的古琴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