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飘窗》把薛去疾在自家房屋的飘窗上看风景作为视角,写出了当代社会的众生相。分别描写了薛去疾对庞奇为代表的底层人物的启蒙到启蒙的失败,面对曾经同僚夏家骏的不屑与自卑,以及对江湖人物麻爷的鄙视到最后的下跪。薛去疾一直信奉人道主义,但是在追求人道主义这条路上并没能像他理想中那样坚持自己的操守,与最初形象的转变给读者留下一种无奈与哀叹。

  • 标签: 《飘窗》知识分子 形象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从20年代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尼现代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几类知识分子形象,剖析这期间的小说比较集中地塑造知识分子形象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决定的不同知识分子形象的历史特征.本文认为,印尼殖民地社会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在文学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发展变化,其实也就是殖民地社会悲剧演进中的一个缩影.

  • 标签: 知识分子形象 现代小说 社会悲剧 文学现象 文学作品 略论
  • 简介:本文旨在重新评价英国著名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指出他并非俨然为文化精英主义者,而是具有精英情怀的"有机知识分子"。阿诺德不仅通过其诗歌创作繁荣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学,借助"人生批评"理论奠定了现代英国文学批评的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始终积极发挥文化组织者的作用,致力于以社会文化批评改造由心胸狭隘、不具亲和力、不具吸引力的中产阶级所代表的维多利亚英国社会。

  • 标签: 诗歌 批评 文化 有机知识分子
  • 简介: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在新作《恐怖分子》(2006)中,试图设身处地去理解一个本土恐怖分子的心理及思维。通过这个年轻美国穆斯林的眼睛和心灵,作者揭示出信仰丧失、灵魂空虚的现代美国社会众生相,并指出信仰具有的两面性:它可以安慰荒凉宇宙中的孤独个体;但如果走向极端和绝对,又可能构成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威胁。作者对伊斯兰信仰的思考不乏浪漫东方主义式的想象成分,但这部小说的问世不仅有利于各种信仰之间的对话,而且为重新审视美国社会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引发的各种争论证明了它对恐怖主义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有效关注和探讨。

  • 标签: 厄普代克 《恐怖分子》 信仰 恐怖
  • 简介:郭小川的《秋歌》是一个有裂痕的文本,其中既有对“大我”的张扬,也有对知识分子身份的瞬间照亮,所以无论是从反“四人帮”的角度去对其做拔高理解,还是从歌颂领袖的角度对其进行贬低,都会失之于片面。与其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反抗和斗争,不如说表现了诗人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矛盾重重的心理。

  • 标签: 郭小川 《秋歌》 知识分子
  • 简介:小亨利·路易斯·盖茨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非裔美国人,也是最具争议的非裔美国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继承了非裔美国知识分子引领种族未来的责任意识。在学术层面,他致力于使非裔美国文学研究成为一种自觉的理论,恢复非裔美国人对自身文化阐释的主体性;在政治层面,他的文学一文化策略由对抗主流立场转为寻求“合作”。在将非裔美国人推向更宽广的政治文化舞台的过程中,盖茨的伦理性受到冲击,造成他对自身公共知识分子身份的“背叛”,并引发出关于他的广泛争议。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后民权时代非裔美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伦理困境,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全球公共知识分子的共同埔谓。

  • 标签: 盖茨 非裔美国人 公共知识分子 伦理困境
  • 简介:20世纪是一个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急剧转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原本处于主流社会上层阶层的知识分子,由于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社会地位无奈地由“中心”逐步滑向“边缘”。美国著名犹太作家素尔.贝娄在其代表作《赫索格》中,成功塑造了摩西,赫索格这一20世纪60年代典型的美国高级知识分子形象。本文力图通过还原小说中深奥的道德寓意、精妙的心理描写及独特的叙事技巧.对赫索格这~被社会“边缘化”、看似“倒霉人”的知识分子人物进行研究和分析。

  • 标签: 赫索格 知识分子 社会属性 被边缘化
  • 简介:<正>各国文化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要了解和掌握全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就得要介绍外国和同外国进行文化交流。而接受外来文化最有力的手段是翻译,无论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等,翻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在扩大民族文化艺术,丰富民族语言和有助于文艺家的文体及其形式的锤练外,而更重要的

  • 标签: 重要意义 相互联系 鉴别能力 外国文学作品 国家 社会效果
  • 简介:约翰·厄普代克因擅长描写白人中产阶级生活而被称为社会历史变迁的准确记录者。然而,他的后"9·11"小说《恐怖分子》却一改其一贯的创作内容、主题和风格,通过描写18岁中学生艾哈迈德由一名单纯美国青年转变成狂热恐怖分子的过程,揭示恐怖主义源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及人性善恶的冲突。所有这些冲突皆可归结为后"9·11"时代的文明冲突。

  • 标签: 约翰·厄普代克 《恐怖分子》 后“9·11”时代 文明冲突
  • 简介:流亡知识分子理论是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萨义德看来,“流亡”既是个“真实的情境”,又是个“隐喻的情境”,它是真正知识分子的思想生涯的一种必要而且必然的状态。流亡知识分子理论既与萨义德所继承的自由知识分子传统一脉相承,又被注入了后殖民的内容。它带有某种二律背反的特征:一方面强调所谓“普遍的原则”,一方面又崇尚一种以“流动的身份”为特征的反本质主义的文化认同观。事实上,随着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流亡”正在逐步失去其早先的批判意义,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迷信”。

  • 标签: 知识分子 萨义德 后殖民 文化研究
  • 简介:在“伤痕文学”的浪潮下,有人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在“文革”中曾经犯下的错误,他们挑起民族应有的责任,他们坚守自己的良心。他们的深刻解剖与自责、愧疚与忏悔,震撼人心。本文将通过对《小狗包弟》和《老王》的解读,去认识巴金和杨绛作为中国知识分子良心,对民族深重历史的担当。

  • 标签: 反思 忏悔 包弟 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