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汉语学界对问候语“x好”现象存在不同的界定,有学者认为“x好”是问候语,有学者认为“x好”是招呼语。对于问候语和招呼语的概念关系,学者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以“x好”例,梳理汉语学界对问候语和招呼语关系的不同说法,并通过意义特征、形式特征、会话特征及社会特征等方面对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标签: 招呼语 问候语 X好
  • 简介:<正>一十年树木。《汉语学习》创刊十年,已成长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了。它的影响遍布全世界。我在西德三城市、东柏林和波兰三城市所遇到的许多从事汉语研究和教学的人都订购、阅读或知道这个刊物。《汉语学习》成功的原因很多,我想除开它比较好地贯彻了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团结各方面的语言学工作者这一点外,其重要原因是它侧重从外族人学习汉语的角度出发研究汉语(这是《汉语学习》办刊的主要宗旨),也就是贯彻了语言比较的原则。所以我特地选了这个题目作为对《汉语学习》创刊十周年的献礼。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比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王充(公元27—约97)在《论衡·案书》中说:“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洛克(1632——1704)非常重视比较的方法。他说:“知识是由我们比较各种明白而清晰的事物而获得的。”“关系底本质就在于两个事物底互相参照、互相比较”。爱因斯坦也非常重视比较的作用。他说过:“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在近代科学中,恩格斯指出,首先在生物学中,“应用比较的方法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要”。对语言的自觉认识,也首先来源于比较。对此英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罗宾斯说过:“对语言的自觉认识最早可能是

  • 标签: 语言接触 汉语学习 学习语言 妻子 《现代汉语词典》 外族人
  • 简介:文章从教材创新的角度,对近年来推出的具有影响力的汉语修订版教材进行考察。通过对《跟我学汉语》第二版的考察分析,发现修订教材从教学理念到教材内容,都包含着渗透着创新思想,应该将其纳入创新系列。本文认为在教材建设中“创新”与“固本”具有辩证的关系,“固本”也是教材修订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包含“掘新”元素。同时认为教材建设应该有精品意识,优秀教材需要不断地修订与完善,才能逐步打造成精品。

  • 标签: 汉语教材 修订 创新 固本 精品
  • 简介:由新华社记者孙杰、黄豁撰写的通讯《总理农民追工钱》,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捕捉及时、采写迅速、事关民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闻佳作。这篇通迅于2003年10月28日由新华社播发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由此引发了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高度重视,

  • 标签: 《总理为农民追工钱》 通讯 新华社记者 新闻奖评选 立意 写人
  • 简介:小学语文是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松桃苗区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困难影响了他们其他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本文以苗族聚居地的松江小学例,通过对其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归纳出了影响苗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的原因,并从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三个方面探究对策,松桃教育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以提高苗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苗区基础教育质量。

  • 标签: 松桃苗区 小学语文 教学水平 对策
  • 简介: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理念不断创新,教材类型日趋多样,内容和形式更加符合学习需求。本文以电视多媒体教材《快乐汉语》[1]和传统实体教材《汉语教程》[2]例,从语料内容、语体特点和编排体例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 标签: 传统教材 多媒体教材 对比分析 教学建议
  • 简介:本文以交通乘用概念的理据例,通过多种语言的泛时对比和汉语历时、共时比较,归纳出该概念各种可能理据的集合,比较了它们跟其知识场各常识构件间的匹配关系等.由此进一步证明了马清华(2010,2011)就理据问题提出的场约束原理。但可能的理据并不能自然实现为现实的理据,本文继而以汉语单一分析材料,通过对其乘用概念的理据运筹活动的详细论证,表明可能的理据能否成功实现为现实理据(即语言对概念表达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言内外多种因素的运筹结果。表达目的、言外的现实和认知条件、言内的形义基础相互作用,协同规定着概念的理据,这就把优先原理进一步发展成为系统运筹原理。本文对场约束原理的进一步证明和所发展出的系统运筹原理丰富、完善了理据理论。

  • 标签: 理据 场约束原理 系统运筹原理 交通乘用概念
  • 简介:预科汉语教学是以技能训练核心的语言技能课,但有的教师却上成了知识讲授课。因此有必要规范预科阶段的汉语课堂教学秩序。

  • 标签: 课堂教学 规范教学 预科
  • 简介:总结是一种实践性强的应用文,文中结合一份总结课堂练习的分析和修订来探讨总结写作的求和注意事项。

  • 标签: 总结写作 课堂练习 应用文书
  • 简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已经多年,研究领域多限于可行性探究与误区反思,整合过程中的微化、具体操作性研究不多。笔者以周子房老师的《作文里的时间》研究课例,首先,明晰"映像"、"支架"等概念及作用,然后分析周老师让映像成为内化写作知识有效支架的策略:首先细致准确地诊断学情,精思明确、本质、微细的写作知识,然后选择对比映像:生活相关映像、知识相关映像、知识递变映像;最后返璞归真,在课程实践中探究应用映像。

  • 标签: 映像 支架 写作知识 策略
  • 简介: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介绍了有关教学投入的研究,把有关发展性目标及学生投入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在高级口语课堂利用个人发展性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标签: 学生投入 个人发展性目标 实践原则
  • 简介:电影字幕翻译已成为影响外国观众认识、认知、认可和认同中国电影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电影界和译界都已认识到了它在促进电影业发展、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拟从语言顺应论对《1980年代的爱情》字幕翻译进行研究,以期对电影字幕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语言顺应论 电影字幕翻译 《1980年代的爱情》
  • 简介:想象和思维不可分离,想象参与思维,思维参与想象,想象推进思维,深化思维,想象与思维是互相依赖与互相促进的,因而没有想象就没有思维(只不过思维领域比想象更宽广与深刻)。公文写作是写作行为,是一种复杂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公文写作不能没有心理和思维的活动,因此没有想象就没有思维,没有想象公文写作也就不存在。公文写作过程必然要伴随着想象。长期以来,一提到公文写作要想象则被认为是违反公文写作规律,

  • 标签: 公文写作 想象 中共中央 思维参与 文件 心理活动
  • 简介:8月19日至21日,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泰国国家移民局分别开设了三个汉语初级培训班,其中两个班设在曼谷素旺那普国际机场,一个在移民总局,共计98名移民局警官参加。自此,朱大孔子学院泰国国家移民局同时开设的汉语培训班总数达到6个。

  • 标签: 华文教育 教育学 教学管理 汉语 高校
  • 简介:写游记必须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必须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必须融入自已的情感。平时要注意从阅读同类文章中汲取营养。

  • 标签: 阅读 解密 游记 诀窍
  • 简介:《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节引用了《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两句诗。作为传统名篇的《郑伯克段于鄢》又为众多古文教本、选本所选用,比如被众多大学中文系选作教材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即选取了此篇。但该教材以“同类”训句中“类”字,此后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古文选本、《诗经》注本亦多持此说,但考之于《既醉》的主旨、句意和同类句式,就会发现以“类”“同类”的说法与这几个方面都不相合,只有释“类”“善”,

  • 标签: 《诗经》 《古代汉语》教材 句式 《郑伯克段于鄢》 训释 名词
  • 简介:对联是日常所见的、最为普通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笔者把对联引进语文课堂教学,教孩子们学写对联,用对联传承了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体现了大语文观教学。

  • 标签: 对联 故事 语文课堂
  • 简介:研究针对汉语(二语)教学会话体语料语义功能的检索需求,基于汉语国际教育动态语料库,探讨了一种语料库语言信息标注框架。围绕日常口语交际的主要目的以及教学范围,提出19类对答结构,刻画了引发语与应答语的基本形式。以此为基础,开展对答结构的自动识别算法研究,选取问候、感谢、祝贺、赞扬、介绍5个类别进行试验,实验测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对答结构的标注框架对于会话体语料相关表达式的抽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自动识别算法可用于语言信息的自动抽取以及语料库扩展应用软件研发等。

  • 标签: 汉语二语教学 标注框架 对答结构 语义功能 自动识别
  • 简介:汪曾祺尤擅短篇小说写作,并形成'叙事与抒情'的文论主张。这是他的'汪氏文体'的典型特征。汪曾祺的小说,属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一脉,是现代诗化小说的余绪和回响,受晚明小品和归有光的'文气说'影响很深,再加上西方文学的影响,产生了'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这样一种文学体式。汪曾祺在'在叙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笔触叙事'当中,强调'贴近人物叙述',强调'作者对所写的人物要具有充满人道主义的温情,要有带抒情意味的同情心',并形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文论与美学主张,是抒情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赓续和扩展。

  • 标签: 叙事与抒情 贴近人物叙述 语言风格 抒情小说 汪曾祺
  • 简介:本文以隐喻的话语动态框架和积极话语分析基础确立了积极隐喻分析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识别隐喻、发现隐喻使用的系统性、揭示隐喻使用的作用。通过对《同在蓝天下——怎么看教育公平》一文进行的积极隐喻分析,本文发现:1)在语言使用层面关于“(义务)教育发展”的系统隐喻较多;2)在认知模式层面体现的隐喻脚本“(义务)教育发展是旅行”;3)隐喻使用的作用主要在于解释、说服、移情,即向读者解释如何消除教育不公现象,说服读者正确看待(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教育不公现象,最终达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识和相互理解。

  • 标签: 教育公平话语 积极隐喻分析 系统隐喻 隐喻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