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亚当·沙夫(1913--2006),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其研究领域为语言哲学、符号学、知识论以及政治经济学。沙夫关注语义学、意识形态理论、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形式逻辑以及辩证法等问题,对于解决人类个体问题的伦理学以及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感兴趣。关于这一方面,他证实了对马克思主义解读与对马克思主义专有名词的翻译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作为一位波兰哲学家,沙夫以符号学观念为参照,特别检验了当今社会政治的症候。在20世纪80年代,沙夫促成了遍及东欧与西欧各个国家的一系列会议。这些会议(的目的)是从符号学视角分析并比较《赫尔辛基最终法案/协议》(1975)的不同语言版本。
简介:本文从A.Tarski真之语义理论发展出工具性语言扩展式.在扩展式的几个实例里(在同一个叙述语篇中,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解释;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人物对话方式的描写;评论语篇对原语篇的解释;翻译)重点提出了语言哲学翻译论.本文揭示了来往于社交世界与心智世界中的工具性语言运用的三条规律:频率的再度解释(分析的重点);对原来文本的解释总是发生演伸与变通以及与恢复真的斗争;对象语言之后一般都有工具语言跟着发生.工具性语言扩展式的异常大量的运用,对人的活动与行为,对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借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人类的语言性行为的某些本质.
简介:摘要日语与汉语有密切地联系,历经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拥有了独特的语言体系与特色,词汇十分丰富,受容性极强,且极富变化。日语中存在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同字異音”同訓異字、同音異義語(どうおんいぎご)、同音異字,熟字训,词汇语序颠倒等等。本文从这几方面入手就日语词汇读音与词义的关联性特征作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