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却越来越冷漠,对别人的痛苦、忧虑和烦恼无动于衷,对有困难而渴求帮助的人漠不关心,对恃强凌弱、为非作歹的邪恶现象视若无睹……同情心和正义感的缺失值得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就此话题查找原因,探究根源,寻找对策,呼吁学校和老师高度重视学生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培植,使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品德素质健康快速成长。
简介:目的:探讨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8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处于自信心较高水平,其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②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无显著差异;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科和地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④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⑤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⑥一般自我效能感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比例达19.7%左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预测为22.4%,积极应对方式预测为12.8%,消极应对预测则为9.6%。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更有意义。
简介:以心理学家普遍认同的幸福感概念为基础,使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南京市城市居民幸福感进行了实证调查,对南京市城市居民不同人口特征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与讨论,调查发现,除了性别之外,其它人口特征与幸福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解释。
简介:党的十四大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上,树立起—座新的里程碑,这一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邓小平同志在第三卷中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英明论断,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有机地统—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