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避免混凝土的脆性断裂破坏,在钢/混凝土连接区域中用高延性水泥基材料(ECC)代替了普通混凝土.采用剪力键/ECC的抗剪试验、二维锚固螺栓/ECC拔出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ECC材料的延性对于连接区域破坏模式、结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微观力学原理设计的ECC具有300倍于普通混凝土的拉伸延性,从而使钢/混凝土连接区中混凝土断裂破坏模式由脆性转变为延性.混凝土材料的高延性使结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获得改善,这也同时为有限元模拟结果所验证.通过改变混凝土材料延性而提高结构性能的理念也可在其他类似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得到应用.
简介:为了考察纤维类型对高强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S-HDCC)弯曲与拉伸性能的影响,选取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和镀铜微细钢纤维3种纤维在体积掺量为2%时,研究不同类型纤维对HS-HDCC的弯曲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PVA和微细钢纤维单掺或PVA-PE混杂,均对HS-HDCC有增韧和提高抗拉强度的效果.在弯曲和拉伸过程中,HS-HDCC单掺微细钢纤维时呈应变软化破坏;单掺PVA纤维和PVA-PE混杂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多缝开裂和应变硬化,有一定的高延性特性;单掺PE纤维可明显实现多缝开裂和应变硬化,有显著的高延性特性.研究结果为HS-HDCC优选合适的纤维提供了依据.
简介:本文论述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理论中的三个近代问题:复合材料迭层板的强度准则,多层复合材料圆柱壳的非线性稳定性理论,以及复合材料板的动力稳定性理论。关于迭层板的强度准则,论述了目前以张量多项式形式所表述的唯象性破坏准则,着重讨论和比较了各种近代理论在确定耦合系数方面的特点和差别。提出了近代理论中所存在的困难和发展趋势。在多层复合材料圆柱壳的非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中,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研究和考虑那些非线性因素,诸如由材料的剪切模量所引起的物理非线性,横向剪切变形的影响,壳体结构的初始缺陷和几何非线性,以及前屈曲变形和边界支承条件的影响等。本文指出了考虑这些因素的方法以及它们的影响程度。复合材料板的动力屈曲性能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近代研究方向。本文提出了关于复合材料本身的阻尼系数,纵向和转动惯性力影响,横向剪切效应,迭层板的初始几何缺陷,以及增强纤维的铺设方向等因素对于动力屈曲性能的影响。同时提出了计算这些影响的方法,指出这些因素在复合材料板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中有着重要作用。
简介:本文介绍了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工科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中所进行的探索工作。探讨了如何有效结合工科院校特色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开设实验课程,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人才。同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
简介:该文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三种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含量.该方法使用RTX-5为色谱柱,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为内标,FID为检测器,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在优化的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035~0.560mg/L,检出限为0.01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14%~0.60%,加标回收率为99.8%~103.2%.
简介:在微电子学的发展历程中,集成电路(IC)的发明是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之一.几十年来,IC始终保持着空前的增长率.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特征尺寸缩至深亚微米,将在材料、技术以及基本物理规律等诸多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从依靠缩小硅基芯片上元器件的特征尺寸来增加集成度的一维方式演变成向多维发展的模式.文章对深亚微米各技术时代ULSI的发展历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材料、技术物理问题以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评论,跟踪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进程.微电子技术已逼近微电子器件的物理极限,并将逐步发展到它的下一代-纳米电子器件,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