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审计资源配置应包括两个层次,一种是审计资源的宏观配置,一种是审计资源的微观配置。审计资源的宏观配置是从审计资源要素社会性的角度出发,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和社会资源总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将审计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讨论它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它还应包括在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前提下和审计资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之间资源协调问题。审计资源的微观配置则是撇开审计资源的社会性,单纯从技术方面进行资源要素配置,它既不关心生产要素之间质的关系,也不关心每一个资源要素所包含的社会关系内核。在各种审计资源的技术性要素中,每一种审计资源之间一律平等,并无歧视之意,例如,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审计资源,和其他审计资源一样,并无其他特殊的意义。但是,作为纯技术性的制度安排,它所关心的是审计资源如何在审计主体范围内分配,这种技术性的资源配置可能存在于截然相反的生产方式中,支持每个审计主体的审计目标,以求得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那么,如何实现具体审计资源配置优化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简介:《中国会计评论》已经拥有了专门办公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号楼529室),目前正在进行改进建设。
简介:《中国会计评论》自创刊以来,一直在倡导运用经验式研究和分析式研究等国际主流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的本土经济现象。本文根据中国知网引用及下载数据,对《中国会计评论》前廿期的载文情况、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进行文献内容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会计评论》录用论文对经验式研究和分析式研究等国际主流研究方法的运用逐步趋于规范,研究主题密切关注我国的经济、管理的变革和发展热点,借鉴国际的先进研究成果的同时高度关注中国制度背景,为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影响力不断提升,与国内的其他重要经济、会计学术期刊交相辉映,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会计学术研究期刊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论文在写作用语规范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简介:新中国建立后的审计,从时间上来讲,在这里主要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82年,假如去掉“文化大革命”,则到60年代中期,共计17年时间。一、监察机关负有审计职责(一)历史回眸。1、我国历代王朝的监察机构皆兼有审计职能。除周朝以及秦汉的御史大夫和清朝的都察院是一家独掌审计、监察职权外,比如,隋唐宋元的御史台与明朝的都察院以行政监察为主,同时兼理部分审计工作;2、中华民国的监察机构也兼行审计职权。按照广州国民政府公布的《监察院组织法》,于1925年8月成立的监察院第二局掌理审计事务。次年10月4日,第二局改为监察院第二科掌理审计事务。1927年11月5日,第二科改为监察院第三司掌理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