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腺相关病毒载体(AAV)是目前最重要的病毒工具,已在基因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其具有体积小、无包膜、无致病性等特点,故而是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针对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基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ND4基因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以及Rab伴随蛋白-1基因治疗无脉络膜症的临床试验均发现约一半的患者视力改善。针对AAV基因治疗Leber先天性黑矇、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全色盲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试验也正在开展。而关于Stargardt病、Usher综合征、真性小眼球的AAV基因治疗尚在动物实验或理论阶段。目前AAV基因治疗主要用于隐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对于显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需采用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技术等来干预。对于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这将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共同参与和研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有大的突破。
简介:摘要第4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的出版,对2016年前相关肿瘤形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进行了总结,近年来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及相关病变又有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前列腺癌形态与预后、导管内癌的定义标准和临床意义,膀胱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组织学类型的相互关系,肾细胞癌新的组织形态尤其是嗜酸细胞肿瘤的分型进展。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值得关注。
简介:摘要概述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概念演进及2020版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关于该肿瘤的更新;总结并归纳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主要鉴别诊断及诊断陷阱、良恶性诊断标准等;详述累及区域淋巴结的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阐述PECom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和靶向药物治疗等方面新进展,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免疫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于MDS免疫异常机制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自身免疫反应与自身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指自身反应性T细胞及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参与的异常免疫状态,而自身炎症反应则主要与髓系来源免疫细胞的固有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既往关于MDS免疫异常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身免疫反应,尤其是T细胞介导的造血干细胞抑制方面。而近年的研究发现,固有免疫信号通路活化、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细胞焦亡等固有免疫异常等自身炎症反应,亦在MD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MD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药物研发方向。笔者拟就MDS患者自身免疫反应与自身炎症反应免疫异常机制的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简介:摘要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SC)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经典的Ph- 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α干扰素是治疗MPN的传统药物之一,但是曾因给药方式不便和不良反应较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研究结果表明,α干扰素不仅能够诱导MPN患者获得临床症状、血液学和组织学缓解,还可以非特异性地降低JAK2 V617F、CALR等MPN驱动基因突变负荷。相较于传统α干扰素制剂,新型长效α干扰素,如聚乙二醇α干扰素(PEG-IFN-α)、聚乙二醇脯氨酸α干扰素等,不仅给药间隔时间延长,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这使α干扰素在MPN中的应用再次受到关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型长效α干扰素治疗MPN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笔者拟对近年其治疗Ph- MPN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髓母细胞瘤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即使采用手术、联合全脑和全脊髓放疗以及放疗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患儿的预后仍差。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然而对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髓母细胞瘤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即使采用手术、联合全脑和全脊髓放疗以及放疗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患儿的预后仍差。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然而对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儿童髓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获批上市,主要包括靶向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特异性高、靶向精准、疗效好、毒性低等优势,大大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但因其不良反应类型、监测方式等均与传统化疗药物有所区别,在不良反应预测指标、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和治疗药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上市时间短,中国人群的ICI不良反应数据不够充分,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国内ICI不良反应监测。目前ICI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包括院内监测不足、院外监测不足、缺少特殊人群监测研究以及缺少对不良反应相关机制和预测指标的深入研究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ICI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对社会药店应加强ICI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可通过文献分析、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分析、真实世界研究等形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ICI不良反应的监测数据。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为阻断机体免疫系统中抑制性免疫调节位点、增强机体抗肿瘤作用而开发的一类蛋白类分子,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临床资料表明,多数接受ICIs治疗的患者会经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常见的irAEs涉及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早期识别并处置irAEs对于患者的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临床ICIs的作用机制及irAEs治疗策略,旨在为临床医师应用ICIs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ICPis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内分泌不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涉及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功能紊乱。ICPis致内分泌腺体损伤是临床医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诊治存在诸多疑惑。国内外虽已陆续推出多个指南/共识,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ICPis引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治流程和共识。为规范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专家共识和相关临床研究,综合肿瘤学、免疫学专家意见后撰写制订本共识,以供在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中参考。
简介:摘要γδT细胞是非常规性T细胞亚群,其T细胞受体(TCR)由γ和δ链组成。与αβT细胞不同,γδT细胞在识别肿瘤抗原方面不需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参与,本身具有抗原提呈特性和功能,因此被认为是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之间的桥梁。γδT细胞可以直接杀伤肿瘤,也可以通过促进其他免疫细胞,如CD8+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但γδT细胞也可以通过抑制抗肿瘤反应来促进肿瘤进展。因此,γδT细胞可能同时具有抗肿瘤和促肿瘤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对γδT细胞的主要亚群及其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作一总结,Vγ9Vδ2T细胞已被证实对恶性肿瘤具有杀伤作用,讨论其在临床过继免疫治疗中发挥的潜在抗肿瘤机制,为进一步探索γδ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