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化生(metaplasia)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被另外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替代的过程,是机体针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适应性反应。胃肠道是化生性病变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化生在很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此类疾病的标志性病理改变和诊断依据。化生还与某些胃肠道癌的发生有关,是多种相关癌症的前驱病变。胃肠道黏膜化生性病变包括肠上皮化生、幽门腺化生、胃小凹上皮化生、胰腺腺泡细胞化生、潘氏细胞化生及鳞状上皮化生。熟悉胃肠道黏膜常见化生病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有利于加强病理医师对胃肠道活检标本诊断的把握。本文就胃肠道黏膜化生性病变的病理改变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等方面作一个初步梳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对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病理技术教学内容、方式及效果评价进行总结。根据研究生基础条件制定病理技术培训方案,采用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开展互动式理论教学,以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旨在提高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病理技术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提升临床科研思维,为其将来开展临床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病理技术 病理学 研究生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疼痛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105例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疼痛及感觉缺失区对应的皮节,采用颈髓DREZ毁损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疼痛数字评分(NRS),以疼痛改善率[(术前NRS-术后NRS)/术前NRS×100%]评估患者疗效;其中改善率>75%为优秀,50%~75%为良好,≤50%为差。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者疗效的临床因素。结果105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并发生症包括:手术同侧下肢麻木33例(31.4%)、下肢深感觉障碍20例(19.0%)、下肢无力9例(8.6%),手术对侧肢体麻木5例(4.8%),硬脊膜漏1例(1.0%);无一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10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7.3±25.5)个月(10~144个月)。至末次随访,105例患者疼痛的中位改善率(上、下四分位数)为100%(60%,100%);其中,74例(70.5%)为优秀,9例(8.6%)为良好,22例(20.9%)为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损伤原因、疼痛出现的时间、疼痛形式、性质及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疗效均无影响(均P>0.05),而病程和脊髓萎缩程度对疗效有影响(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轻度脊髓萎缩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OR=95.952,95% CI:4.171~2 207.414,P=0.004)。结论DREZ毁损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疼痛疗效较好且多较持久;同时有轻度脊髓萎缩的患者手术疗效较好。

  • 标签: 脊髓损伤 臂丛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根入髓区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 CCI)方法构建神经病理疼痛小鼠模型,探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内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 TRPA1)对神经病理疼痛的影响。方法10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建模后第7天两组小鼠NAc内TRPA1表达变化。另24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CCI小鼠注射A967079(A96)组(CCI+A96组)、CCI小鼠注射PBS组(CCI+PBS组)、SHAM小鼠注射A967079组(SHAM+A96组)和SHAM小鼠注射PBS组(SHAM+PBS组)。建模后第7天于手术对侧NAc内注射TRPA1拮抗剂A967079或其溶剂PBS,检测各组小鼠给药前及给药后2、4、6 h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 latency, TWL)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CCI组小鼠手术对侧NAc脑区TRPA1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5)。与CCI+PBS组比较,CCI+A96组小鼠给药后2、4 h TWL明显升高(P<0.05),并于给药后6 h基本恢复至给药前状态(P>0.05);SHAM+A96组与SHAM+PBS组之间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 TRPA1参与坐骨神经CCI所诱导的神经病理疼痛的调节。

  • 标签: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锚蛋白1 伏隔核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理近视(PM)视网膜劈裂(MRS)与后巩膜葡萄肿(PS)的相关性,初步探讨MR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M伴MRS患者38例6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28例;双眼13例,单眼25例。平均年龄(49±13)岁。均行BCVA、散瞳检影验光、频域OCT、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依据频域OCT检查结果将MRS分为内层劈裂、外层劈裂和混合型劈裂;依据3D-MRI扫描结果将PS分为宽黄斑型、窄黄斑型、绕盘型、鼻侧型、盘下型和其他类型。MRS与PS之间相关性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60只眼中,MRS合并PS 58只眼(96.77% )。其中,宽黄斑型、窄黄斑型、绕盘型、鼻侧型、盘下型、其他类型分别为30 (51.72% )、19 (32.75% )、1 (1.72% )、2 (3.48% )、2 (3.48% )、4 (6.85%)只眼;内层劈裂、外层劈裂、混合型劈裂分别为10 (17.24% )、24 (41.38% )、24 (41.38%)只眼。窄黄斑型PS 19只眼中,MRS累及中心凹16只眼;其余形态PS 39只眼中,MRS累及中心凹22只眼。窄黄斑型与其余类型累及中心凹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MRS累及中心凹与窄黄斑型PS相关度中等(Cramer's V=0.275 )。内层劈裂、外层劈裂、混合型劈裂患者年龄分别为(44±12)、(56±10)、(44±13)岁。内层劈裂患者较外层劈裂患者年轻,外层劈裂患者较内层劈裂、混合型劈裂患者年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0、0.060 )。结论PM伴MRS多发生于PS患眼,且以黄斑型PS(宽黄斑型、窄黄斑型)为主。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巩膜疾病 视网膜劈裂症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胎盘病理学是借助胎盘的形态学来反映孕期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状态,而对胎盘本身疾病的诊断是次要的,其临床意义包括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即时治疗提供依据,对可能重复出现的产科疾病进行预测,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解释和对遗传异常的提示。2016年国际胎盘工作小组制定了阿姆斯特丹胎盘共识,将胎盘病理分为绒毛膜羊膜炎、母体-胎盘灌注异常、胎儿-胎盘灌注异常和病因不明的慢性绒毛炎4个主要方面的疾病谱,分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这一共识有助于病理诊断的规范,也为临床医师理解胎盘病理提供了帮助。由于胎盘病理对母、胎健康的反映是间接的,所以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临床表现和胎盘病理,才能达到对产科疾病诊疗的指导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应运而生。病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和疾病,就有了病理学。不过,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受认识自然的哲学方法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产生了不同的"病理学"内涵。"Pathology"一词首见于16世纪的西方文献中,而"病理学"这一词汇最早见于日本,而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在中文医学著作和教科书中,本文就目前所能收集的文献,对"病理学"这一词汇进行追踪溯源。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掌握各专业医疗质量状况,从2015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质量处每年均组织撰写包括病理在内各专业的全国质量报告。根据2019年抽查的资料完整的3 643家医院病理科质控指标,统计分析如下:(1)全国平均每百张病床病理医师数量为0.55,约24.4%的病理科仅有1名病理医师,二级医院中,46.3%的病理科仅有1名病理医师。(2)全国平均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为0.46;病理医师与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成为制约病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3)各医院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小活检标本诊断及时率及细胞学诊断及时率均在90%以上,同时发现由于工作量大、辅助检查项目多等因素,三级医院的诊断及时率低于二级医院。(4)免疫组织化学室间质控方面,三级公立医院、二级公立医院及民营医院病理科未参加室间质评的比例分别为35.8%、86.4%及78.2%。(5)开展分子病理检测的三级公立医院中,约76.2%的病理科未参加过室间质评。(6)细胞病理诊断质控符合率和术中快速诊断与石蜡诊断符合率均>96%;二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术中快速诊断开展率和平均数量,远远低于三级公立医院。2019年,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共举办了17个全国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的医院数量为2 431家次,专项培训人数12 286人次,发表分子检测指南1个。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制定了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工作量化考核方案,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32个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共开展各种室间质评180项,覆盖医院4 373家次;督导检查下级医院754家,专项质控培训14 869人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BSNS)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并评估PAX3和PAX8抗体在BSN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2019年东部战区总医院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梭形细胞肿瘤30例(包括3例BSNS、10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8例神经鞘瘤、5例血管外皮瘤、3例纤维肉瘤、1例蝾螈瘤)。对BSNS标本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并随访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所有肿瘤标本中PAX3及两种PAX8抗体(包括PAX8鼠单克隆抗体,克隆号OTI6H8,以下简称PAX8-OTI6H8抗体;PAX8兔单克隆抗体,克隆号EP298,以下简称PAX8-EP298抗体)的表达,比较PAX3及两种PAX8抗体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3例BSNS患者均为老年女性,临床多表现为鼻塞,伴出血。影像学显示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伴骨质破坏。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界限不清,常衬覆纤毛柱状上皮,并可见黏膜内陷及鳞状上皮化生。肿瘤细胞梭形,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细胞异型性较小,偶见病理核分裂象。肿瘤间质血管多为薄壁血管,部分呈鹿角样改变。2例肿瘤组织出现横纹肌分化区域,2例可见骨组织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标记,3例BSNS均表达PAX3抗体和PAX8-OTI6H8抗体,不表达PAX8-EP298抗体,8例神经鞘瘤、5例血管外皮瘤及1例蝾螈瘤均不表达PAX3、PAX8-OTI6H8及PAX8-EP298抗体,10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中8例有PAX3及PAX8-OTI6H8抗体的阳性表达,而不表达PAX8-EP298抗体,3例纤维肉瘤中1例局灶弱阳性表达PAX3及PAX8-OTI6H8抗体,不表达PAX8-EP298抗体。FISH检测显示3例患者(4份标本)的肿瘤细胞均存在PAX3基因断裂。结论BSNS是具有神经和肌源性双重分化的独特的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易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混淆。PAX3基因断裂是诊断该肿瘤的金标准,PAX3在BSNS中阳性表达,但特异性有限。PAX8-OTI6H8抗体也会在BSNS中表达,PAX8-EP298抗体则均为不表达。

  • 标签: 鼻窦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历经2005年和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两次共识会议修订之后,根据新的研究进展,2019年9月ISUP再次召开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共识会议,对高级别Gleason成分(4或5)的量化报告、高级别/第三种模式的报告方式、导管内癌是否整合入分级系统、浸润性筛状癌成分是否报告或整合在分级中、系统穿刺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靶向活检的分级/报告方式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此外,对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分级中的可能作用也进行了探讨。该文简介该共识的主要内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质醇和前列腺素E2在神经病理疼痛(NP)合并抑郁患者的体内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疼痛科就诊的NP患者64例,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SDS评分≥50分的32例患者设为抑郁组,余32例SDS评分<50分的患者为非抑郁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2 h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血浆中的皮质醇和前列腺素E2含量水平。结果抑郁组患者VAS评分为(5.7±1.1)分,SDS评分(57±8)分;非抑郁组患者VAS评分为(5.0±1.9)分,SDS评分(31±5)分,抑郁组治疗前2 h VAS和SDS评分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为(470±56) ng/ml,前列腺素E2含量为(690±115) pg/ml;非抑郁组患者血清皮质醇含量为(379±50) ng/ml,前列腺素E2含量为(515±111) pg/ml,抑郁组治疗前2 h血清皮质醇和前列腺素E2含量均较非抑郁组显著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组患者VAS评分与SDS评分、皮质醇和前列腺素E2均呈正相关,患者SDS评分与皮质醇和前列腺素E2呈正相关,且上述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合并抑郁患者疼痛程度与皮质醇和前列腺素E2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神经痛 抑郁 皮质醇 前列腺素E2
  • 作者: 赵曼丽 张道恩 汤宏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KK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 Singapore 229899, Singapore
  • 简介:摘要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MN)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肾脏肿瘤。组织学上,可分为经典型、细胞型和混合型3种亚型。除了最常见的ETV6-NTRK3基因融合,新近发现大部分经典型和混合型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内部串联重复,少部分的细胞型和混合型具有涉及NTRK1、NTRK3或BRAF基因重组和BRAF基因内部缺失。本文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病理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梳理了近年来前庭康复各项新兴技术,重点对人工前庭植入、直流电/电噪声前庭刺激、感觉增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述评,并对前庭康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与思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37-3p对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基因(KDM4A)的调控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引起的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CI模型组、2 mg/kg miR-137-3p模拟物(mimic)鞘内注射组、4 mg/kg miR-137-3p mimic鞘内注射组。术后的第14天,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SC)中miR-137-3p及KDM4A的表达变化。于注射前及注射后的第1、3、7、14天,采用von Frey检测大鼠机械撤足阈值(PWT)和热撤足潜伏期(PWL)。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RG和SC中KDM4A的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脊髓L4~L5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miR-137-3p与KDM4A的靶向关系。应用GraphPad Prism 8.2.1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1)与Sham组比较,miR-137-3p在CCI大鼠DRG和SC中的表达水平(0.363±0.130、0.490±0.099)显著低于Sham组(1.013±0.164、0.950±0.1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2、8.425,P<0.05),但KDM4A在CCI大鼠DRG和SC中的表达水平(3.113±0.083、3.613±0.136)高于Sham组(1.025±0.158、0.975±0.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20、31.060,P<0.01)。(2)与Sham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1 d,23.220±5.262;3 d,22.790±5.764;7 d,23.220±5.262)和热撤足潜伏期(1 d,11.617±0.518;3 d,11.345±0.867;7 d,11.645±0.588)比较,CCI组机械撤足阈值(1 d,10.269±2.422;3 d,6.484±2.314;7 d,4.434±2.273)热撤足潜伏期(1 d,8.061±0.123;3 d,6.661±0.298;7 d,5.067±0.335)显著下降(F=7.841,P<0.05;F=162.900,P<0.01);而与CCI组比较,鞘内注射miR-137-3p mimic可显著促进大鼠机械撤足阈值(1 d,15.302±8.044;3 d,13.891±5.894;7 d,11.006±2.284)和热撤足潜伏期(1 d,10.995±0.139;3 d,9.972±0.336;7 d,8.522±0.322)的上升(F=12.420,P<0.01;F=80.300,P<0.01),抑制KDM4A的表达(DRG中,1.554±0.071比2.698±0.160,t=15.672,P<0.05;SC中,1.684±0.059比3.006±0.088,t=5.223,P<0.05)。(3)与Sham组(153.600±15.600;150.900±6.302)比较,CCI组大鼠DRG和SC中BDNF表达水平(354.400±13.020;350.700±26.850)显著上升(t=4.673,P<0.05;t=1.981,P<0.05);而与CCI组比较,鞘内注射miR-137-3p mimic可显著抑制BDNF的产生(188.000±5.685,t=5.767,P<0.05;182.200±4.983,t=20.034,P<0.05)。(4)与miR-scramble组相比,miR-137-3p mimic转染可显著降低KDM4A野生型载体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1.002±0.080比0.486±0.063,t=11.290,P<0.05)。结论miR-137-3p通过调控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中KDM4A的表达参与神经病理痛。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痛 微小RNA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基因 背根神经节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特点及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PEComa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21年12月30日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例肾脏恶性PEComa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合搜索2000—2021年期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资料,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本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肾,经腹腔镜病灶根治术切除,术后病灶经病理证实为恶性PEComa,本研究病例在随访期内,未见转移或复发。回顾文献资料,一共239例患者,男54例(22.6%),女185例(77.4%),其中20例明确指出恶性;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腰痛、腰胀,其次是体检无意中发现,较少见的就诊原因为肿瘤破裂出血急诊就诊、血尿、腹部包块、其他地方病变检查无意中发现等。病理特点:组成PEComa的上皮样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分布于血管周围,胞浆透明至嗜酸性,常表达黑素细胞和肌源性标记物,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为特征性表现。影像学特点:内脏或腹膜后肿块边界清楚,平扫低至等密度,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PEComa是一种少见疾病,根据临床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PEComa 临床特征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囊肿(PC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21年11月病理检查确诊PCs的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5岁)。患者均行PCs切除治疗。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5例患者中有14例为自查或体检时发现颈部包块,1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患者均无其他临床表现。所有患者术前血钙、血磷均在正常范围,甲状旁腺素、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正常。12例在甲状腺左叶或右叶下极,3例在甲状腺腺体内,2例位于胸骨后方纵隔内,1例位于右侧Ⅵ区淋巴结区。超声结果显示颈部见囊性液暗区,边界清;CT示平扫颈部见类圆形薄壁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理检查大体标本示,PCs长径1~7(4.33±1.47)cm,囊内多含无色清亮液体;镜下示纤维囊壁内见挤压呈巢状及条索状的甲状旁腺组织,其主要由主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甲状旁腺组织均嗜铬素A阳性表达,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突触素均阴性表达。结论PCs临床少见,解剖位置多变,又缺乏特异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囊壁内典型甲状旁腺组织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

  • 标签: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囊肿 病理检查 体征和症状
  • 简介:摘要随着肠内窥镜技术的完善与提高,末端回肠内镜检查逐渐普及,末端回肠活检已成为病理临床实践中的常见标本之一。末端回肠黏膜病变非常复杂,既可以是炎性病变,也可以为肿瘤性病变,既可以是原发性病变,也可以为某些系统性疾病的局部反应。因此,末端回肠活检的病理诊断问题已经构成了病理医师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末端回肠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信息,认真观察活检末端回肠组织结构,注意绒毛改变、上皮损伤性变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特别关注有无肉芽肿形成、溃疡或糜烂、淋巴组织增生及肿瘤等特殊病变。为协助病理医师,特别是基层医院病理医师强化对末端回肠活检诊断工作的认识和把握,该文从末端回肠的组织结构特点、常见病理变化、末端回肠活检的诊断思路、常见疾病鉴别诊断等方面做了初步梳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唾液腺肿瘤种类繁多,规范化的唾液腺肿瘤病理诊断报告是患者治疗策略选择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病理及相关专业专家,制定了唾液腺肿瘤病理标本固定、取材及报告内容等的规范。本规范反映了2017版WHO唾液腺肿瘤分类中的一些变化,包含了与肿瘤诊断、治疗相关的较为特异性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指标等。该规范的制定旨在提高我国唾液腺肿瘤病理报告质量、优化患者临床治疗实践及预后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Spitz痣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改变。本文作者结合在Ackerman皮肤病理学院的学习体会,详细分析Spitz痣病理结构特征、细胞学特征以及机体对Spitz痣的反应,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对Spitz痣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痣,上皮样和梭形细胞 痣和黑素瘤 病理过程 诊断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患者年轻化趋势。规范的病理诊断是临床治疗及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我国子宫内膜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学组结合国内临床外检实际,参考国内外研究进展,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包括各种子宫内膜诊刮及子宫切除等标本的处理原则、取材方式、诊断术语、常见免疫组织化学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以及病理诊断报告书推荐格式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