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ATS剑突下双肺叶切除术后接电子吸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行剑突下双肺叶切除术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8例,B组9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及护理,B组采用VATS剑突下双肺叶切除术后接电子吸引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发生率、术后相关指标。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0%显著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疼痛程度发生率轻度1(12.50)、中度1(12.50)、重度6(75.00)、无痛0(0.00)与B组患者疼痛程度发生率轻度5(55.56)、中度2(22.22)、重度0(0.00)、无痛2(22.22)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3.51±0.23)d、拔管管时间(6.12±0.51)d、住院时间(6.83±1.31d)显著高于B组术后排气时间(2.42±0.08)d、拔管时间(4.23±0.23)d、住院时间(4.71±1.4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ATS剑突下双肺叶切除术后接电子吸引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相关领域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VATS剑突 双肺叶切除术 电子负压吸引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吸引在严重胰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1岁。16例手术后采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吸引纳入联合组,17例采用直接关腹及传统引流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体温、心率、腹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腹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后3 d腹内压分别为(11.7±2.6)mmHg(1 mmHg=0.133 kPa)、(11.1±3.2)mmHg、(10.2±3.7)mmHg,均低于对照组(18.1±5.3)mmHg、(15.6±6.2)mmHg、(15.0±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住院总时间(29.2±17.8)d、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7.1±3.2)d,均少于对照组(49.5±26.3)d、(11.8±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体温降低(-0.1±0.9)℃、心率降低(18.2±17.2)次/min,均高于对照组(-1.2±0.7)℃、(-5.9±17.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3/16),低于对照组52.9%(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P=0.041)。结论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手术后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吸引在控制腹腔压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严重胰腺损伤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伤口闭合技术 伤口负压治疗 胰腺损伤 腹腔内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创面治疗(NPWT)技术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治疗糖尿病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15例Wagner分级2~3期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创面大小为2.0 cm×4.0 cm~6.0 cm×10.0 cm,清创后采用NPWT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治疗;3周后检测创面面积,观察创面缩小程度,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游离植皮或继续换药处理。随访3~6个月,观察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修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在治疗3周后观察到大量肉芽组织生长,创面面积较治疗前缩小(42.5±4.5)%,10例行植皮手术后创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1.5±1.8)d;5例创面在治疗后面积缩小直接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0.4±3.5)d。结论NPWT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修复糖尿病足慢性创面,能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的愈合,适用于Wagner 2~3期糖尿病创面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足 脂肪移植 负压创面治疗 慢性创面
  • 简介:摘要2018年1月10日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1例魟鱼刺伤左大腿3 d的35岁男性患者。入院时患者左大腿红肿、疼痛明显,入院当天即在门诊手术室急诊行局部清创,去除感染坏死组织。常规换药创面好转后行手术清创、伤口疗法,最终采用局部皮瓣修复创面。皮瓣修复术后14 d患者拆线出院。随访半年,患者术区恢复良好。本病例提示魟鱼刺伤后及时正确的院前处理、入院后及时彻底清创、全身抗生素应用是减少毒素进一步损害重要手段,伤口疗法完善"创面床"准备后采用局部皮瓣移植方式修复创面可达到较佳效果。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外科皮瓣 魟鱼 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行为训练联合耳穴豆对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及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病房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念行为训练联合耳穴豆治疗。干预前后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DS、SAS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性情绪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SDS、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行为训练联合耳穴豆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性情绪。

  • 标签: 卒中 睡眠 抑郁 焦虑 正念 耳穴压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可冲洗造口袋联合吸引装置在预防失禁性皮炎(I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该院EICU收治的大小便失禁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改良可冲洗造口袋联合吸引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皮炎程度、IAD发生率、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肛周皮炎等级0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A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均护理次数、护理时间及护理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造口袋联合吸引装置可有效减轻患者皮炎程度、降低IAD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护理次数、护理时间和护理费用。

  • 标签: IAD 造口袋 负压吸引装置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双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治疗骶尾部及周围4期疮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6月,临邑县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收治20例骶尾部及周围4期疮并感染患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8~88岁,13例患者创面位于骶尾部,其中8例见骶尾骨外露;4例患者创面位于股骨大转子区,3例患者创面位于坐骨结节区。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Ⅰ期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彻底清创、换药后行常规治疗,值为-16.6 kPa;待肉芽组织新鲜、渗出少、无坏死组织残留时,立即行Ⅱ期改良双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其中改良双疗法为创面深部置入引流导管与表层引流导管同时实施持续吸引,表层值为-19.9 kPa。同时予以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创面愈合等级,缝合处皮肤有无坏死、裂开或积液,出院后随访1~6个月,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清创减张缝合术前后感染情况、治疗过程中有无并发症。结果创面均甲级愈合,缝合处皮肤无裂开或积液、坏死。出院后随访1~6个月,术口外形良好,皮肤少量色素沉着,无瘢痕增生或挛缩,疮均未复发。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4~33 d,平均28.5 d。清创减张缝合术前,2例患者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1例患者创面混合感染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患者创面感染奇异变形杆菌;术后再次行细菌学培养,结果均呈阴性。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并发骨或关节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等。结论改良双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治疗骶尾部及周围4期疮并感染患者,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且对效果满意度较高,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感染 压力性溃疡 减张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下体(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LBNP)策略与下肢局部加压策略对模拟推拉动作时脑血流的保护作用。方法研究采用重复交叉设计。15名健康成年男性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经历无干预模拟推拉动作测试(对照轮)、带LBNP的模拟推拉动作测试(LBNP轮)、带下肢局部加压的模拟推拉动作测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A、B、C组),每组5人;A组的试验顺序为对照轮➝LBNP轮➝下肢局部加压轮,B组的试验顺序为LBNP轮➝下肢局部加压轮➝对照轮,C组的试验顺序为下肢局部加压轮➝对照轮➝LBNP轮。通过旋转床“直立位➝头低位➝直立位”模拟推拉动作。对照轮进行单纯模拟推拉动作;LBNP轮于-Gz阶段施加-40 mmHg(1 mmHg=0.133 kP)的LBNP,+Gz阶段释放;下肢局部加压轮于-Gz阶段在双侧大腿上段加压200 mmHg,持续至+Gz阶段。记录模拟推拉动作过程中受试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模拟推拉动作-Gz向+Gz转换后,对照轮受试者平均脑血流速度(mean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m)减低了0.7~17.3 cm/s[ΔCBFVm=(-7.5±4.5)cm/s],脑水平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at the lev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APMCA)降低了42~76 mmHg[ΔMAPMCA=(-61.0±10.0)mmHg]。而受试者LBNP轮的平均脑血流速度变化量为-2.4~10.2 cm/s,其均值不仅没有减低反而升高了(3.3±4.1)cm/s;MAPMCA下降幅度为23~50 mmHg[ΔMAPMCA=(-41.0±11.0)mmHg],显著小于对照轮(P<0.05)。受试者下肢局部加压轮的CBFVm变化幅度为-7.9~1.4 cm/s[ΔCBFVm=(-3.0±4.2)cm/s],MAPMCA下降幅度为37~59 mmHg[ΔMAPMCA=(-47.0±13.0)mmHg],二者均显著小于对照轮(P<0.05)。受试者LBNP轮与下肢局部加压轮的CBFVm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轮间MAPMC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BNP及下肢局部加压策略均对受试者模拟推拉动作时的脑血流具有保护作用;以CBFVm为标准,LBNP策略的保护效果较好;二者均主要通过提高舒张期脑血流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推拉动作 脑血流 下体负压
  • 简介:摘要探讨皮肤CT引导下滚轮磨削法吸疱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效果。2018年7—11月,在合肥华研白癜风防治所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白癜风稳定期患者3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7~60岁,平均22岁。在皮肤CT引导下选择供皮区进行滚轮磨削法吸疱自体表皮移植,术后换药1次,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涂及紫外线照射;术后每4周随访1次,分析有效率和痊愈率。治疗后有效患者31例,有效率93.9%;完全复色17例,痊愈率51.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分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肤CT引导下选择患者黑素细胞较丰富位置为供皮区,进行滚轮磨削法吸疱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效果较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白癜风 皮肤CT 滚轮磨削 自体表皮移植 他克莫司 紫外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环境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第3~5代对数生长期HUVEC进行后续实验。取3批细胞,各批次细胞均分为常规培养24 h的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处理组以及加入17-丙烯胺基-17-去甲氨基格尔德霉素(17-AAG)培养24 h的单纯17-AAG组与17-AAG+处理组,另采用自行设计研发的全自动三维细胞梯度加载装置对2个处理组细胞行持续8 h的间歇吸引(值为-5.33 kPa,吸引30 s、暂停10 s),第1个批次细胞处理完成后于培养0(即刻)、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样本数为6;第2个批次细胞处理完成后进行划痕试验,于划痕后1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后计算细胞迁移率,样本数为3;第3个批次细胞处理完成后进行小管形成实验,于培养6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成管情况后计算细胞成管总长度与分支节点数,样本数为3。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处理组、17-AAG+处理组,同前相应组别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窖蛋白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eNOS磷酸化位点1177蛋白表达并计算eNOS磷酸化位点1177/eNOS比值(样本数为3),采用免疫共沉淀(共沉淀HSP90与窖蛋白1、窖蛋白1与eNOS)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窖蛋白1、eNOS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3),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评估细胞中HSP90与窖蛋白1、窖蛋白1与eNOS的蛋白共定位情况。通过HADDOCK 2.4蛋白质-蛋白质对接程序对窖蛋白1和eNOS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数据分析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17-AAG组细胞增殖水平于处理完成后培养24、48、72 h均明显降低(P<0.01),单纯处理组细胞增殖水平于处理完成后培养24、48、72 h均明显升高(P<0.01);与单纯17-AAG组相比,17-AAG+处理组细胞增殖水平于处理完成后培养48、72 h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单纯处理组相比,17-AAG+处理组细胞增殖水平于处理完成后培养24、48、72 h均明显降低(P<0.01)。划痕后12 h,与正常对照组的(39.9±2.7)%相比,单纯17-AAG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10.7±2.7)%,P<0.01],单纯处理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61.9±2.4)%,P<0.01];与单纯17-AAG组相比,17-AAG+处理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37.7±3.7)%,P<0.01];与单纯处理组相比,17-AAG+处理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处理完成后培养6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17-AAG组细胞成管总长度明显缩短(P<0.05)且分支节点数明显减少(P<0.05),单纯处理组细胞成管总长度明显延长(P<0.01)且分支节点数明显增加(P<0.01);与单纯17-AAG组相比,17-AAG+处理组细胞成管分支节点数明显增加(P<0.05);与单纯处理组相比,17-AAG+处理组细胞成管总长度明显缩短(P<0.01)且分支节点数明显减少(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处理完成后,3组细胞中eNOS、窖蛋白1蛋白表达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处理组细胞中HSP90蛋白表达与eNOS磷酸化位点1177/eNOS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7-AAG+处理组细胞中HSP90蛋白表达与eNOS磷酸化位点1177/eNOS比值均明显低于单纯处理组(P<0.01)。处理完成后免疫共沉淀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处理组细胞中窖蛋白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处理组相比,17-AAG+处理组处理完成后细胞中窖蛋白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eN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处理完成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处理组细胞中HSP90与窖蛋白1的蛋白共定位明显增多,窖蛋白1与eNOS的蛋白共定位明显减少;与单纯处理组比,17-AAG+处理组细胞中HSP90与窖蛋白1的蛋白共定位明显减少,窖蛋白1与eNOS的蛋白共定位明显增多。分子对接预测提示,窖蛋白1与eNOS相互作用较强,抑制eNOS 1177位点的磷酸化。结论微环境可能通过促进HUVEC中HSP90结合窖蛋白1进而抑制窖蛋白1结合eNOS,以解除窖蛋白1对eNOS 1177位点磷酸化的抑制,从而促进HUVEC增殖、迁移和成管,最终促进HUVEC新生。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细胞微环境 HSP90热休克蛋白质类 窖蛋白1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联合吸引输尿管通道鞘(NPUA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IRS联合NPUAS治疗患者65例(研究组),应用普通输尿管通道鞘治疗患者5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无石率(SFR)、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手术。研究组的手术时间[(86.22±1.73)min]较对照组[(107.80±3.26)min]显著缩短,术后第1天的SFR[67.7%(44/65)]较对照组[43.6%(24/55)]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的血白细胞、PCT、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9.51±0.36)×109/L vs.(10.06±0.40)×109/L、(0.91±0.24)ng/mL vs.(1.20±0.41)ng/mL、(2.32±0.09)d vs.(2.36±0.1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3.1%(2/65)vs.12.73%(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输尿管上段结石或肾盂结石患者术后第1天的SFR[94.6%(35/37)]较对照组[63.0%(17/27)]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单发肾结石或多发结石患者术后第1天的S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吸引输尿管通道鞘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路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碎石术 输尿管通道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生物胶液滴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生理盐水滴灌治疗,试验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生物胶液进行滴灌治疗。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的的创面容积减少值以及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评分,并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观察记录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渗漏,最终共59例患者完成并纳入统计数据。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创面容积减少值为9.00(7.75,12.00) ml,对照组为5.00(3.00,6.00) ml,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4,P<0.01)。试验组治疗后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评分为(16.96±1.74)分,对照组为(20.40±7.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P=0.014)。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监测均无异常变化,无严重不良事件及反应。结论羧甲基壳聚糖生物胶液作为滴灌液进行滴灌治疗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 标签: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溃疡 羧甲基壳聚糖 负压伤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伤口治疗模式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至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经全身综合治疗和创面评估、清创后,对创面床适合伤口治疗的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按入组时间顺序进行随机分组,采用开放、平行、交叉方法,分为先辅助闭合(VAC)组(8例)和先封闭引流(VSD)组(8例),先VAC组第一周采用VAC治疗,第二周接受VSD治疗;先VSD组第一周采用VSD治疗,第二周接受VAC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末及治疗2周末对所有患者足部溃疡创面拍照,采用Image J软件分析溃疡面积及肉芽组织面积变化,同时采用丹麦雷度经皮氧分压测定仪测定2个部位的组织氧分压。运用两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对治疗期间第1周和第2周两种治疗模式的溃疡面积及肉芽组织面积变化、经皮氧分压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1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溃疡面积缩小[4.61(3.11)比9.51(6.55)cm2,Z=3.517]、肉芽面积增加[4.08(2.49)比0.90(1.12)cm2,Z=-3.516],2个部位的经皮氧分压值均升高[(54.19±6.91)比(32.16±10.16)mmHg(1 mmHg=0.133 kPa)、(56.75±12.95)比(30.56±11.93)mmHg,t=-11.814、-14.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VSD和VAC两种不同治疗模式对患者的溃疡面积、肉芽组织面积及2个部位的经皮氧分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5.763~22.090,均P<0.05),且VAC治疗后的经皮氧分压增大值、溃疡面积缩小值及肉芽组织面积增加值要大于VSD治疗后(P<0.05)。(3)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模式,治疗第1周后的2个部位的经皮氧分压增大值均大于治疗第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54、11.205,均P<0.05)。结论VAC在缩小糖尿病足溃疡面积,增加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及提高溃疡周围组织氧分压方面要优于VSD,VAC治疗模式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上更具有优势。

  • 标签: 糖尿病足 足溃疡 血气监测,经皮 负压伤口疗法
  • 简介:摘要2019年1月25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例42岁女性右下肢深度烧伤患者,患者既往患有脑梗死、高血压、癔症等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利培酮。入院后先后2次行削痂手术,在第2次削痂植皮术后第3天出现右侧肢体肌力减弱,急诊行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提示急性脑梗死,立即给予改善脑循环、扩血管等处理。术后第5天患者患肢肌力逐渐恢复,出院时未遗留后遗症。笔者团队对此病例进行讨论,认为深度烧伤削痂出血和术后创面渗出导致血容量降低、血液浓缩及不充分的补液导致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诱因,多发脑动脉狭窄为基础,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术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术中及术后适当增加补液,必要时输血以增加脑部供血供氧,可减少此类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烧伤 削痂 脑梗死
  • 简介:摘要60岁男性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深部胸骨伤口感染,行载抗生素骨水泥联合低吸引治疗术。手术分2期进行,Ⅰ期:彻底清创,使用载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填充创面,同时低吸引,创面愈合良好。Ⅱ期:Ⅰ期术后6周拆除骨水泥,彻底清创后缝合切口。术后30天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装置联合输尿管半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5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行输尿管半硬镜联合简易装置碎石,对照组行单纯输尿管半硬镜碎石。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结石直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结石直径为(10.56±2.22)mm,对照组为(10.52±1.84)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2.78±1.34)d,对照组为(2.97±0.65)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 min、51 min。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30%、71.97%。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半硬镜结合简易装置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负压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疗法(NPWT)治疗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202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35例,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7~84岁。在创面彻底清创联合持续NPWT(值约-16.67 kPa)的基础上,将脉冲发生器埋植于胸大肌、胸小肌之间,原囊袋腔隙内放置引流管,关闭创面后再次同前行持续NPWT治疗5~7 d。对本组患者切除囊袋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观察起搏器重植术后10~12 d伤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42个月,观察有无感染复发。结果本组患者囊袋组织可见纤维囊壁,局部被覆复层上皮,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患者囊袋组织伴多核巨细胞反应。起搏器重植术后10~12 d,35例患者皮肤伤口均愈合良好,拆除伤口缝线。术后随访6~42个月,31例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消退,伤口愈合良好;4例患者在术后因再次感染,移除全套起搏系统。结论对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NPWT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负压伤口疗法 囊袋感染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中医医院肿瘤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第一天行双套管冲洗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出现并发症后开始冲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每组30例。研究组术后胰瘘、腹腔感染及出血(16.67%,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23.33%,10.0%),带管时间(7.32±1.82 d)及住院时间(17.51±2.64 d)较对照组[(14.27±3.10) d,(23.07±4.2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早期冲洗能有效减少胰腺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带管时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