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CINAHL,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中,全面检索2019年3月31日以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总体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7项,样本量共计319例。汇总分析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盆底肌电刺激有助于增加患者膀胱容量(WMD=68.89, 95%CI [35.04,102.74]),减少残余尿量(WMD=-25.68, 95%CI [-34.03,-17.32]),增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单次排尿量(WMD=33.41, 95%CI [9.60, 57.23]),减少排尿次数(WMD=-3.44, 95%CI [-4.18,-2.70])及平均漏尿次数(WMD=-1.74, 95%CI [-2.85, -0.62]),并降低下尿路症状评分(WMD=-6.60, 95%CI [-8.31,-4.88])。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LUS)联合经阴道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效果及对预后复发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PFD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US+TVT组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组,每组34例。LUS+TVT组采用LUS联合TVT治疗,TVH组采用TVH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盆底障碍功能量表(PFDI-20)评分、性生活质量[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简表( PISQ-12)评分]、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VH组比较,LUS+TVT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短,术中失血量少(P<0.05);术后2、6、12个月,LUS+TVT组PFDI-20评分低于TVH组(P<0.05);术后6、12个月,LUS+TVT组PISQ-12评分高于TVH组(P<0.05)。术后12个月,LUS+TVT组POP复发率为2.94%(1/34),SUI复发率为5.88%(2/34),均低于TVH组的23.53%(8/34)、44.12%(15/34),P均<0.05。LUS+TVT组并发症发生率(2.94%,1/34)低于TVH组(23.53%,8/34),P<0.05。结论LUS联合TVT治疗PFD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和盆底功能,并发症少,并能减少复发,提升其性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在腹腔镜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实施的88例腹腔镜Miles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口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膜外造口组40例)和对照组(腹膜内造口组48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造口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17例,对照组发生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2,P=0.376);术后6个月,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47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1,P=0.003)。观察组未发生造口旁疝,对照组有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34)。术后12个月,观察组造口控制排便能力优良率为70%,对照组为38%(P=0.001)。结论腹腔镜Miles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造口排便功能优于腹膜内造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前固定术(LVR)治疗合并重度盆底结构异常出口梗阻型便秘(OD)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31例合并重度盆底结构异常O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25例;年龄为59(32~81)岁。患者行经腹入路LVR。观察指标:(1)克利夫兰便秘评分(CCCS)。(2)OD典型症状严重程度。(3)便秘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评分。采用电话及门诊方式进行随访,由专职人员进行,通过门诊面谈或手机填写问卷星小程序进行便秘症状及生命质量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法。结果(1)CCCS:31例患者为首次行LVR,随访时间为61.8(11.0~87.0)个月。22例患者便秘症状得到改善。31例患者CCCS从术前的15.8(8.0~26.0)分降低至随访截止时间的10.7(2.0~20.0)分,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P<0.05)。(2)OD典型症状严重程度:31例患者术前OD典型症状严重程度(排便频率、排便费力感、排便不尽感、腹胀或腹痛、每次排便时间、每日排便失败次数、人工辅助通便)评分分别为2.9(1.0~4.0)分、3.0(1.0~4.0)分、1.9(0~3.0)分、0.5(0~3.0)分、2.6(2.0~4.0)分、2.0(0~4.0)分、0.9(0~2.0)分;术后上述指标分别为1.7(0~4.0)分、1.6(0~4.0)分、1.2(0~4.0)分、0.3(0~3.0)分、1.7(0~3.0)分、1.4(0~3.0)分、0.7(0~2.0)分;患者前6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8,-3.80,-2.54,-2.31,-3.64,-2.75,P<0.05);人工辅助通便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P>0.05)。(3)便秘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评分:31例患者术前躯体不适、满意度、焦虑和关切、心理不适评分分别为2.3(1.0~4.0)分、3.2(1.0~4.8)分、2.2(0.6~4.0)分、1.8(0.4~3.9)分,术后上述指标分别为1.6(0~4.0)分、2.3(0~4.0)分、1.7(0~4.0)分、1.3(0~4.0)分;患者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9,-2.17,-2.50,-3.05,P<0.05)。结论合并重度盆底结构异常的OD患者行LVR后远期疗效较好;LVR后排便频率、排便费力感、排便不尽感、腹胀或腹痛、每次排便时间、每日排便失败次数明显改善;便秘特异性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盆底腹膜关闭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LAPR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关闭盆底腹膜与否分为关闭盆底腹膜组(研究组,42例)和未关闭盆底腹膜组(对照组,48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10.8±3.0) d比(12.4±3.1) d,t=2.569,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裂开分别为2例和1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和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25;χ2=6.077,P=0.033)。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疝0例,盆底腹膜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对照组分别为7、8、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3;χ2=5.079,P=0.033;χ2=4.085,0.043)。结论LAPR关闭盆底腹膜治疗低位直肠癌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会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功能锻炼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6 —12月入住治疗的13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1个月的量化功能锻炼。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5.16±8.61)分,高于对照组的(69.53±8.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为(17.96±5.26)、(4.84±1.37)、(13.12±4.6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64±5.51)、(5.45±1.62)、(15.19±4.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功能锻炼可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PMT)在乳腺癌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6月住院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12月住院的5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于患者出院前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指导,试验组采用PMT进行干预。采用乳腺癌术后患者院外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DASH简式评分表、SAS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共获得完整资料50份,试验组共获得完整资料52份。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身体锻炼依从性、主动寻求建议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PMT制订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景音乐干预对烧伤儿童功能锻炼中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将78例烧伤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干预组在功能锻炼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价患儿疼痛程度,儿童医疗恐惧调查问卷(CMFQ)评价患儿医疗恐惧程度,Barthel指数评价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干预组第1、2、3、5、6、8、10次FLACC评分分别为(3.82 ± 0.46)、(3.25 ± 0.49)、(3.29 ± 0.57)、(3.04 ± 0.59)、(2.82 ± 0.58)、(2.90 ± 0.48)、(2.31 ± 0.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6 ± 0.54)、(3.88 ± 0.84)、(4.09 ± 0.86)、(3.82 ± 0.65)、(3.75 ± 0.68)、(3.39 ± 0.72)、(2.97 ± 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457~6.363,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医疗环境恐惧、医疗操作恐惧、自我恐惧得分分别为(6.84 ± 1.44)、(5.28 ± 1.41)、(4.18 ± 1.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6 ± 1.34)、(7.56 ± 2.43)、(5.78 ± 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511、4.995、4.779,均P<0.05)。但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景音乐干预可以缓解烧伤患儿功能锻炼过程中的疼痛,降低患儿医疗恐惧程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应用于疼痛管理。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关节软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20年8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抽取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负重行走训练)与研究组(27例,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踝关节功能及关节软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研究组AMS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软骨愈合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恢复效果,促进关节软骨愈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侧渐进式功能锻炼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肢体功能及水肿程度的应用。方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患侧常规肢体活动,观察组给予患侧渐进式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对患侧肢体活动的依从性、水肿程度、握力及肩关节活动度。采用t检验,由此对比两组患者对患侧肢体活动的依从性、水肿程度、握力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对照组的依从率为76.36%,观察组的依从性率为96.36%,观察组患侧肢体活动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P<0.05)。对照组轻度水肿、中度水肿以及高度水肿分别占38.18%、41.82%、20.00%,观察组轻度水肿、中度水肿以及高度水肿分别占69.09%、27.27%、3.64%,活动后,观察组患侧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3,P<0.05)。对照组活动后握力、外展活动度、前屈活动度及后伸活动度分别为(212.65±45.23) N、(134.98±6.22)°、(140.98±19.10)°、(50.60±4.33)°,观察组活动后握力、外展活动度、前屈活动度及后伸活动度分别为(230.99±41.60) N、(139.70±8.54)°、(149.33±15.24)°、(53.10±4.17)°,两组化疗后握力、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低于同组化疗前,观察组化疗后握力、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03、2.213、0.808、3.313、0.572、2.534、0.666、3.084,P<0.05)。结论患侧渐进式功能锻炼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患侧肢体活动的依从性,降低水肿程度,同时促进提升握力及肩关节活动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进行肺癌术的患者104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术后呼吸功能锻炼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后对呼吸功能的恢复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术后锻炼同时间,其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锻炼同时间,其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及最大吸气量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6MWK)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术后呼吸功能锻炼的过程当中,实施责任制护理的效果理想,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呼吸功能恢复,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90例SUI产后产妇作为SUI组,同期选取90例非SUI的健康产后产妇作为健康组,所有产妇均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检查。结果SUI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盆膈裂孔面积明显高于健康组,SUI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低于健康组,SUI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和健康组尿道长度、尿道倾斜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筛查SU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0.00%、93.33%、91.67%,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可有效显示SUI产妇的膀胱颈和尿道支持结构改变,在SUI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的有两次分娩史的经产妇(二孩产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对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进行盆底功能检查的2 357例二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数据,并进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依据不同分娩方式组合下两次分娩间隔时间与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进行曲线拟合,求得分娩间隔时间-肌力的函数方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最大曲线下面积和相对误差率验证函数方程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357例产妇,以两次分娩方式分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共589例;阴道分娩-剖宫产组,共480例;剖宫产-剖宫产组,共1 273例;剖宫产-阴道分娩组,共15例。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为二次曲线,取Ⅰ类肌纤维肌力>35 μV、Ⅱ类肌纤维肌力>40 μV时适合的分娩间隔时间: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为6~8年,阴道分娩-剖宫产组为5~10年,剖宫产-剖宫产组为1~11年;其中二次曲线达到峰值的年份为: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7~8年,阴道分娩-剖宫产组7~8年,剖宫产-剖宫产组6年。各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曲线的最大曲线下面积均>0.6(P均<0.05),相对误差率平均为4.909%。结论二孩产妇盆底功能随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先升高再下降,呈二次曲线形态,出于保护盆底功能的角度考虑,二孩产妇的分娩间隔时间取6~8年为宜。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女性盆底的解剖学特征,简化、组合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的手术步骤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应用四步断离法RARC治疗女性膀胱癌(Bca)66例。关键步骤有,断输尿管、断血管蒂、断尿道、断阴道除标本。记录改良技术的应用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标本取出方式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果66例RARC手术均成功,无膀胱或尿道破裂,未见直肠或盆腔大血管损伤。膀胱切除手术时间(60.6±14.7)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为(232.2±63.5) ml,3例膀胱侧血管蒂出血、2例子宫血管出血均有效控制。术后未见迟发性大出血,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和阴道残端炎各2例,保守治愈。结论简化的四步断离法RARC手术步骤可重复,操作流程优化,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膳食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膳食干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实施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膳食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CD4+、CD8+、CD4+/CD8+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膳食干预可显著提升COPD稳定期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其负性心理情绪,对患者获取更优康复结局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围绕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评定其在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特定时间段内(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呼吸科收治的50例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将其分成2组(所用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皆为25例),A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B组实施多形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呼吸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锻炼依从率及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量表]。结果:B组呼吸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96.00%)、锻炼依从率(92.00%)均较A组(68.00%、60.00%)高(P<0.05)。B组干预后的CAT评分较A组低(P<0.05)。结论:针对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呼吸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及锻炼依从性,且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提升技术在腹腔镜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治疗直肠癌的初步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ELAPE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盆底提升技术的腹腔镜ELAPE组28例(盆底提升组)和传统腹腔镜ELAPE组32例(传统组)。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标本穿孔率、淋巴结获取数目、环周切缘阳性率、术后排便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尿潴留、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传统组比较,盆底提升组手术时间缩短[(225.7±26.7)min比(281.9±66.8)min,t=4.166,P=0.004],术中出血量减少[(125.7±60.2)ml比(204.4±188.7)ml,t=2.111,P=0.002],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7.1%(2/28)比28.1%(9/32),χ2=4.390,P=0.036]。而两组术中标本穿孔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环周切缘阳性率、术后排粪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提升技术可缩短腹腔镜ELAPE的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更好地保护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排尿功能,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短期疗效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暂时性尿失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TURP的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9例及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通过盆底肌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TURP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其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