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转变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要求扩大对外援助规模,但当前对外援助过程中产生的国内争议,表明对外援助行为及相应的援外实效需要依赖于援外制度建设及《对外援助法》的研究制定。《对外援助法》的制定是完善援外法律规范体系的重要步骤,是援外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基本前提,是援外制度普及与战略实现的最优选择,也是深化援外体制改革需求。对外援助存在的问题已不容回避,需要对外援助法律提供制度良方,我国应当及时启动《对外援助法》的研究、起草工作,服务“一带一路”与国际经济合作战略大局。

  • 标签: 对外援助 对外援助法 一带一路
  • 简介:<正>在民事、经济申诉案件的审理中,存在一批长期缠诉的当事人。案件发生法律效力后,他们往往从区县法院一直申诉到中级法院,并有继续申诉下去的趋势。细察案情,说他们无理缠诉是不够妥当的,他们都有这样或那样一些理由,但这些理由又不足以使案件提起再审、改判。对这些申诉案件当事人做一般的息诉工作又很难奏效。我们认为,这同法院处理申诉案件的法律手段有限、调节方法单一有关。法院审理申诉案件,只有提起再审、驳回申诉、申诉人撤诉等几种方法,对申诉案件中暴露出来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是需要提起再审改判的话,一般都不重新处理,只是内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于是,这类当事人四方申诉,到处告状,很难使他们服判息诉,有的还成为不安定因素。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告诉申诉审判庭针对申诉案件审理中出现的这类问题,不断改革审判活动方式,近几年摸索实行了一套申诉阶段执行和解的方法,对这类持有一些理由长期缠诉的当事人服判息诉起到了明显作用。

  • 标签: 执行和解 申诉案件 当事人自愿 申诉人 和解协议 法律效力
  • 简介:内容提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羁押必要审查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全过程羁押必要的审查职责,为一定程度上实现羁押状态与逮捕措施的分离、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的分离提供了制度支撑,为降低未决羁押率和缩短羁押期限提供了司法路径。羁押必要审查制度的适用,应当立足规范文本和制度环境,综合考量实施主体、启动方式、审查内容、方法路径和配套措施。

  • 标签: 羁押必要性审查 制度内涵 司法适用
  • 简介: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应舍弃意思要素,是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的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本文对该观点所依据的几点理由进行了分析,认为有意仍然是刑法中危害行为的必然要素,并将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有意与作为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的故意与过失区别开来,认为危害行为的有意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本身所持有的心理态度,而作为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的故意与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二者在内容、性质、功能以及法律后果等四方面存有显著的区别。此外,本文还对二者在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分类。

  • 标签: 刑法中危害行为 有意性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 忘却犯行为
  • 简介: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囊括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编总则中的“强制措施”和第二编“侦查”一章中的扣押、搜查等强制侦查措施的总称。文章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刑事强制措施和强制侦查措施的定性模糊,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应从完善立法和规范执法两个层面入手,把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和强制侦查措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保证国家公权力对公民所享有的宪法基本权利的限制与剥夺受到最严格的制约和监督,实现惩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双重效果。

  • 标签: 刑事强制性措施 主要问题 完善措施
  • 简介:地方立法,作为一种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有着十分严格的程序要求,同时,它又是一种高度有序化的决策活动,有赖于相应的制度、程序的建立和严格实施来保障。而这些制度、程序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才能适应地方立法活动不断深化的趋势,才能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

  • 标签: 法规草案 常委会 组成人员 地方性法规 地方立法 人大常委
  • 简介:我国司法体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在审判体制、审判方式、检察制度、监督体制、司法机关的效率与公平以及司法经费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逐步建立陪审团制度、加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检察机关的合理定位、重视制定《监督法》、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建立一个高效运行的司法系统,改革经费管理制度。

  • 标签: 司法体制 改革 中国 审判体制 审判方式 检察制度
  • 简介:<正>贷款业务是银行最主要的业务,也是银行经营风险最集中处。目前迅速发展的抵押贷款,不仅增强了银行资本的抗风险能力,也是解决目前企业拖欠银行巨额贷款问题的良方,它强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改变投资规模软约束局面,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它的顺利发展,是银行转制的关键之一,而发展抵押贷款合同公证则是从法律上保证这项金融业务顺利开展、对市场行为进行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抵押贷款合同 合同公证 公证文书 抵押物 公证机关 法律效力
  • 简介:县级权力清单因监督和制约县级行政权的实践需要而产生,具有高度实效才能实现其预期目的。从司法监督角度进行检视,经实证分析发现县级权力清单作为证据在行政检查案件和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监督行政不作为的实效较高。但是法院对权力清单证明力的认可度偏低,限制了其实效程度。可从提升对县级权力清单的司法监督力度、法院阐释权力清单与法律的关系、将政府信息公开列入县级权力清单、推进县级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提高县级权力清单的实效。

  • 标签: 县级权力清单 证明力 实效 政府信息公开 司法监督
  • 简介:<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曾经离寻常百姓十分遥远的核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核技术、放射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在工业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陕西省也是核技术应用大省之一,境内有核反应堆、铀矿冶炼、放射废物库等各类核设施,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子发生器生产厂、核反应堆燃料专用管材生产厂和最大的核仪器生产厂。全省放射

  • 标签: 放射性物质 核技术 中子发生器 射线装置 核仪器 核设施
  • 简介:<正>一、行政行为合法审查的概念和特点现代行政管理范围非常广泛,十分复杂并具有很强的技术,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违法情况在所难免。为了保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就必须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合法审查。所谓行政行为的合法

  • 标签: 行政行为 合法性审查 当事人 向人民法院起诉 具体行政行为 国家行政机关
  • 简介:<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学理上称这条规定为行政诉讼的“合法审查原则”。认真掌握这个原则,深刻领会它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正确贯彻执行,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稳步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人民法院顺利审理行政案件的关键。一、合法审查的特点、根据和作用1.合法审查是行政诉讼的明显特点。毛主席说:“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

  • 标签: 具体行政行为 合法性审查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 行政管理
  • 简介:2007年《物权法》并未规定居住权,致使实践中出现的案件只能以债权来处理。然而,居住权债权化的处理结果并不能为居住权人提供充分的保障,也未能忠实地执行所有权人的意志,有违私法自治理念。居住权之物权法定化,不仅能使其获得对世效力,也体现了民法的人文精神,因而不论从民法理论还是从实践需要来看,居住权回归传统人役权无疑都具有合理性和可行

  • 标签: 居住权 私法自治 对世性 人文精神
  • 简介:仲裁的性质、枉法仲裁的社会危害、设立该罪对仲裁业的影响等因素与枉法仲裁的犯罪化问题没有必然联系,不能作为论证枉法仲裁应否入罪的理由。对于枉法仲裁的犯罪化起决定作用的,是立法背后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此外还要考虑社会危害、刑罚的预防功能以及立法平等原则等因素。对于枉法仲裁罪的罪状应予修改,应取消“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的规定。

  • 标签: 枉法仲裁罪 犯罪化 社会危害性 同等原则
  • 简介:权利对权力体制的构建是现代国家的逻辑起点,也是权力行使的边界。以社会契约论为核心,通过权利让渡、防御救济、刑罚目的等方面可看出诱惑侦查在法律上和道德上皆具正当。当然,作为“必要的恶”,符合必要标准、比例标准、意志自由标准和法定程序标准是其正当适用的应有之义。

  • 标签: 诱惑侦查 正当性 限度
  • 简介:违法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犯罪的一个重要属性。大陆法系刑法学和苏俄刑法学对此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大陆法系刑法学将违法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之一纳入犯罪论体系,而苏俄刑法学则在犯罪概念中讨论刑事违法,并因受到社会危害概念的遮蔽,违法性理论的内涵极度匮乏。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刑法学与苏俄刑法学中的违法性理论进行比较,阐述了违法的内容,并主张将违法纳入犯罪构成体系,在违法性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

  • 标签: 违法性 形式违法性 实质违法性 违法阻却事由 犯罪构成
  • 简介:2000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该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但多年来,各级地方立法机关的立法过程始终是政府部门、人大机关的“专栏”,很少能有来自民间的力量参与。近年来,作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重要立法形式,委托立法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 标签: 地方性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全国人大常委 立法活动 政府部门 立法过程
  • 简介:传统刑法解释学把刑法解释的标准定为主客观。立足于主客观的刑法解释,就是排除解释者主观的干扰和对刑法规范目的的追寻,而获得与刑法规范语言相符合的解释结论。刑法解释从来都不是一个解释问题,而是一个论证问题,现代刑法解释学应将刑法文本融入解释者的价值判断,来消解刑法文本及其所用语言过于僵化的弊端,建立一种基于主体间的刑法解释理论,从而使刑法文本与案件事实有效地对接起来,并以法律论证实现刑法解释结论的可接受

  • 标签: 刑法解释 主客观性 主体间性 法律论证理论
  • 简介:纯经济损失同时涉及侵权和合同法领域.大多数国家对其不予以赔偿,不予赔偿的理由表面都很充分,实际都没有基本的法哲学基础,而是实用主义的产物.应该在一定限度内认可对纯经济损失的可赔.

  • 标签: 纯经济性损失 侵权责任 合同责任
  • 简介: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二中全会的要求,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启动我国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人们称为“第七次革命”。按照改革方案的部署,各级政府要齐心协力,一年内保证改革方案顺利实施,三年内精减分流人员全部到位。纵观此次机构改革的艰难步履,本文试图探析其原因:

  • 标签: 政府机构改革 人员分流 市场经济 政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