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围绕故意伤害罪法益,通过对《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及《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的逐条分析,认为我国刑法中实际上承认“危险犯”的存在,并对已经列入伤情鉴定标准的危险犯列举分类阐述。然后分析了故意伤害罪中存在危险犯的意义,列举了王某某投毒故意杀人(伤害)一案论证承认危险犯存在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要谨慎认定故意伤害罪中的危险犯,并提出实践当中认定危险犯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 标签: 故意伤害罪 危险犯 人体损伤程度 鉴定标准
  • 简介:英美法系争点效力理论积极地赋予判决理由中的重要争点以不可争议的遮断效力,一旦法官按照客观范围、主观范围、作用情形、运用方式等一整套的判断规则和程序规则认定前诉判决确定的争点对后诉事实认定发生争点效,后诉法院和当事人就只能接受前诉对该争点的判断结果。争点效理论有利于实现诉讼经济、一次性解决纠纷和避免矛盾判决,但是反对论者也提出诉讼突袭、过度诉讼、侵害法院的审理权限等理由相抗衡。在反思争点效理论的比较法意义后,本文认为,我国预决效力条款应当朝向大陆法系事实证明效力方向发展,修正遗留自苏联的法理偏差,同时吸收争点效理论在客观范围、除外情形等方面的设计,以期通过细化的公文书证证明力规则丰富和完善民事判决理由的法律效力制度。

  • 标签: 争点效 预决效力 判决理由 公文书证
  • 简介:欧盟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的法律和政策为我国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值得借鉴的东西主要有:对各种温室气体的统一控制;温室气体减排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政府管制、市场手段、企业自愿协议和技术开发等方法的互补应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政策制定程序的民主性。

  • 标签: 温室气体 欧盟 法律 政策 方法论
  • 简介: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对和平与安全的期盼使得国际法治成为国际社会的理想与目标。为了建立以和平为目标的国际法律秩序,凯尔森提出了国际法治理论,即通过有强制管辖权的国际法院和确立个人违反国际法的责任来构建世界和平。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探讨凯尔森的国际法治理论对国际刑事秩序法治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分析国际刑事法院在实现国际刑事法治化过程中面临的政治制约因素,以期国际刑事法治和国际法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 标签: 国际法治 凯尔森 国际秩序 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法治
  • 简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颁布之前,中国反垄断法学界的一大论战是讨论行政垄断是否需要规制,以及如何规制。而在《反垄断法》颁布之后,转售价格维持的规制问题成为新的论战焦点,其中更折射出经济学理论对法学的巨大影响。

  • 标签: 价格维持 反思经济学 法学意义
  • 简介:中国司法传统的主流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道精神,也蕴含着“和为贵”的价值取向。而目前在西方兴起的“恢复性司法”运动,在价值理念上与儒家的和谐思想和调解制度有诸多近似之处,而这也正是中西法律文化可以汇通的地方。它们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均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司法传统 调解制度 恢复性司法
  • 简介:<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应当承当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该条规定,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学校应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则不承担侵权责任。何谓过错?在民法理论上,所谓过错,就是对某种民事义务的违反。而所谓学校的过错就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负有的安全注意

  • 标签: 伤害事故 职务行为 人身损害 过错责任原则 赔偿责任 教育法制
  • 简介:在21世纪的今天.建立“地球村”已不再是梦想。信息的传递已经将世界原有的有形界限彻底打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被这海量集成且快速流动的信息紧紧包围。而这些处于当今社会核心地位的信息就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人与人、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传递的。传统的商业形式和生活方式也已经被这种新的网络潮流所感染,并演化出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以及形形色色的电子模式。

  • 标签: 电子商务立法 电子签名法 意义 首部 中国 21世纪
  • 简介:<正>一、引言就古今中外的刑法适用而言,对司法者均存在如何将刑法文本同案件事实相连接而"识别"犯罪的方法问题。面对大体相同的犯罪现象和内容相似的刑法条文,各国却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现实要求而在理论上建构起不同的犯罪论体系,此体系之真实运作意义乃在于指导司法甄别犯罪,使得刑法典具有普遍适应性,成为"活法"——

  • 标签: 犯罪论体系 认知体系 犯罪现象 大陆法系 司法者 超规范
  • 简介:允许风险法理是客观归责理论的核心,但其不适宜作为具体的判断规则,而应作为解释论原理而存在。其中故意犯的允许风险与过失犯的允许风险存在差异,应予以明确区分。在具体适用上,风险降低属于故意犯允许风险的具体化,其虽然创设了独立的风险,但基于事前的利益判断,在挽救法益重于损害法益时,应原则上承认是一种允许的风险阻却构成要件,推定被害人承诺法理对此存在诸多问题,不宜采用。而在无法适用风险降低规则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行为当时的紧迫性、有无被害人的同意等要素,判断是否能成立故意犯的允许风险。被害人自赴风险则属于过失犯允许风险的类型,虽然被害人自我笞责原则不失为一种解释论方案,但其却有着形式化、忽视行为人的主观认知以及容易与被害人承诺法理相混同等弊端,而采用允许风险法理则更为妥当,也有助于解释行为人具有优越认知的情况。

  • 标签: 允许风险 客观归责 风险创设 风险降低 自赴风险
  • 简介:受气候变化影响,中国利用北极航线开展商业通航指日可待,北极航线对于中国的价值和意义有待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解读。北极航线相比传统航线具有经济成本优势以及担当能源通道、带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北极区域合作等战略价值;与此同时中国利用北极航线仍面临理论和实践上的挑战。纵观“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北极航线的意义在于其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海上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航线以及中国对外经贸网络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一带一路 北极航线 成本优势 战略价值
  • 简介:在著作权剽窃侵权案件中,法院一般会详细讨论实质相似性要件,而对接触要件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处理互联网发表情形时也是这一态度。接触要件有其独立的程序意义和实质意义,不应沦为实质相似性要件的附庸。在程序上,接触要件平衡了原告和被告之间的举证责任;在实质方面,接触要件阻止了新颖性取代独创性在著作权制度中的地位,而恰恰是后者,保障了创作活动的可持续性。在大众化创作的互联网时代,接触要件的证明应该维持必要高度,以免使得著作权制度窒息后续创作。

  • 标签: 接触 剽窃 新颖性 独创性 创作
  • 简介:目的: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诊断鼻骨骨折所体现的法医学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我市某医院进行鼻骨骨折治疗的患者共50例,分别对患者进行DR平片和多层螺旋CT检查,对外伤所致骨折位置、走向等情况可以明确判定,多层螺旋CT检查相对于DR平片检查具有显著优势,由于P<0.05,对两组患者在法医学临床诊断以及伤情鉴定中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诊断验证,在对鼻骨骨折法医学的研究中,运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鼻骨骨折,准确性高、敏感性强,可以为法医诊断和伤情鉴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值得在法医临床应用上推广。在此,对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诊断鼻骨骨折的法医学意义进行探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鼻骨骨折
  • 简介: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是党的政策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类矛盾学说作为一项刑事政策长期应用于立法和司法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社会矛盾互相交织.有时表现很激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各类矛盾,同样需要运用两类矛盾学说说对实际工作的指导.

  • 标签: 矛盾学说 控申检察工作 检察业务 检察机关 人民内部矛盾 刑事政策
  • 简介:在天学的视野下,中国古人头顶的天空不仅成了“作为文化资源的天空”,而且更是成了“作为法律资源的天空”。古人通过对天象的细致观测,不仅从这个天空中获取了立法、司法等诸多具体的法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法律资源的天空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表达了对于君主权力之制约和法律秩序之构建的重大法律意义

  • 标签: 天学 “作为法律资源的天空” 君权制约 秩序构建
  • 简介:墨子以“兼爱”学说为中心的道德观,对我国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弘扬墨子的社会关系“兼爱”论,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墨子 兼爱 复仇心理 民转刑 和谐社会
  • 简介:在"制度—人"视野下分析《大宪章》的出台过程可以发现一个制度变迁中偶然事件的意义:一方面,人们通常都是遵守现有制度,而非打破现状;另一方面,当偶然事件出现时,可以在主观能动性的支配下,在以后会巩固这次偶然事件带来的可能制度演进。不过,它的实现,不仅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需要时间经过,即坚持。

  • 标签: 《大宪章》 偶然事件 宪政 制度变迁
  • 简介:2008年9月2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举办了题为“大陆法系判例制度”的研讨会,北京、上海、南京和杭州的二十多位学者到会参加讨论。研讨会的主题报告人均为有多年国外留学经历且对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制度有长期关注的学者,深谙成文法和判例间的互动关系。本期热点笔谈集中展现了此次与会学者对于大陆法系判例制度的研究成果,并期望这对于目前我国正在酝酿的案例指导制度会有所裨益。在此,特别感谢我校校友黄卉博士的协助约稿。

  • 标签: 大陆法系国家 判例制度 法官造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解构 德国
  • 简介:<正>在众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中,口头辩论或是以明文或默认的方式被确立为民事诉讼审理的基本要求,口头辩论也构成近现代各国民事诉讼审理程序中的基本审理方式。口头辩论的重要性不仅在此,作为口头辩论审理方式的基本要求,其还衍生出公开主义、直接主义、随时提出主义、自由心证主义等诉讼

  • 标签: 德国法 审理方式 口头审理 书面审理 审理程序 证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