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邹忌是田齐历史上的个重要人物,任相封君,辅助国君称“强于天下”。根据相关史料对这人物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齐国人才思想的鲜明特点:德才兼备而更重才,与才相比,德的要求大降。这既富有战国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带有齐国社会风俗的些印痕。

  • 标签: 邹忌 封君 战国时期 人才价值观
  • 简介:11月2日在安徽亳州举行,由光明日报社、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以安徽亳州为中心的涡河流域,是古代思想家老子、庄子的故里,是开创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天下道源”。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围绕老庄思想与当代价值的总命题,就老庄思想的形成、核心内涵、哲学贡献以及老庄思想精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脉相承的体现,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老庄思想 学术研讨会 社会科学院 古代思想家 安徽省
  • 简介:美学享受与精神启示:论马克思主义人的美学生成庄锡华“生成了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充满情感的独白。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 美学生 拉萨尔 艺术审美 美的规律
  • 简介:6月29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上海市伦理学会、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协办。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财经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复旦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吴新文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出席会议并致辞。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大学哲学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学术界关于道家与荀子关系的研究颇多,对其中荀子的“道法自然”研究则相对匮乏。“道法自然”作为种哲学思维方式,对荀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荀子的“道法自然”由他的“道”论和“自然”组成,体现出“道法本身的自然”特点,并以此来指导他的人性论和政治思想。荀子的“道法自然”突出人为因素,并用儒家修养方法和“礼法并举”的思想改造自然人性和“无为”政治,是种以道释儒的过程。荀子“以道释儒”使“道法自然”与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契合,对汉代儒道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荀子 道法自然 以道释儒
  • 简介: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开篇表述了个“目的链”分析,他论证说:我们所有的实践与探究都旨在获得某个好,而每种好之所以好,又是因为有助于获得下个好;这样,这些“好”就会排成个“为了为了为了”的手段目的链条,其尽头指向“终极好”。终极好的价值源于自身,而不再是因为服务于下个好而好。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说这样的终极好就是“幸福”这个至善——幸福概念是整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在现代,对自由主义主流政治思想不满的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重启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智慧时经常诉诸它。事实上,不仅政治哲学家们日益钟情古典幸福论,而且各国政府今天也正在现实政策规划中直接写入“幸福指数”。

  • 标签: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柏拉图 《尼各马可伦理学》 政治哲学家 朋友 主流政治思想
  • 简介:本文对道南脉中两项重要的思想史实进行考证,澄清以往相关记述中的错误。本文指出:程门立雪不在元祜八年杨时41岁,而在元祜三年杨时36岁;罗从彦师事杨时的时间不在政和二年罗从彦41岁,而当早于大观元年罗从彦36岁,元符三年罗从彦29岁时即已初见杨时。

  • 标签: 杨时 罗从彦 道南一脉 程门立雪
  • 简介:孔子从思想家的角度,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对诗的意义阐幽发微,而不仅仅是删定"诗三百".随着上博简等战国佚籍的公布,这现象更加引起了学界瞩目.本文认为孔子及其弟子重视诗之中的"思",他对诗的总体把握和对于具体诗篇评论,都采取"言以蔽之"的手法,简练而精当.孔子对于诗的理解、解释、评论是"诗三百"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同时,论诗和教诗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源头.文中还对孔子"思无邪"、"诗无隐志"、"之改"、"以其独"、"吾信之"等论断作了新的分析,进而强调"述而不作"的重要性.

  • 标签: 孔子思想 经典解释 弟子 诗篇 述而不作 思无邪
  • 简介:20世纪,在中国社会变革、社会进步的进程中,有个伴随这进程始终、几乎是引起所有学者关注和融入他们智慧的思想运动,这就是对自己历史悠久的、处在衰蜕中的传统文化的反思。作为思想家的梁漱溟先生,应该说是在这场思想运动中立下了第块历史丰碑的人物。

  • 标签: 梁漱溟 中国文化 儒学思想 西方文化 生命观
  • 简介:<正>前642年己卯周襄王十年齐孝公姜昭元年春正月,宋襄公子滋甫率曹、卫、邾诸侯师纳齐太子昭而伐齐。三月,齐人杀其君姜无诡(无谥)。齐人将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昭,太子昭走宋,宋遂于四公子战。五月,宋败四公子师,而立太子昭,是为齐孝公。宋师还。齐失霸主地位,郑背齐朝楚。秋八月丁亥,齐孝公葬齐桓公于临淄城南二十一里鼎足山上。

  • 标签: 诸侯 十七年 王二 十三年 齐人 齐国
  • 简介:拜读张华松教授所著《齐长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005年9月修订重印)之后,第感觉是:我终于读到了部好书!

  • 标签: 文艺出版社 《齐长城》 张华松 书评
  • 简介:<正>《论语·为政》载: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疾”,当然作“病”解。问题是谁忧谁之疾。王充、高诱等人都以为是孝子忧父母之疾;马融则以为是父母忧儿子之疾。现代学者杨伯峻认为“两说皆可通”,而采用了马融之说,“做爹娘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

  • 标签: 论语 孝敬父母 问孝 马融 高诱 孔子
  • 简介:结识汤介先生,是在1980年代初“文化讨论”勃兴之际。汤先生主持的“中国文化书院”是论坛中心之,我多次参加书院活动(如在北大举行的文化讲习,随汤介、萧楚父、庞朴先生等赴深圳大学考察深大文化研究所等等),亲炙汤先生优雅风范和卓异思想,服膺其“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宏议,余以为,这是改革开放起始期学术界人士发出的富于时代精神的呼声。

  • 标签: 汤一介 中国文化 怀念 80年代 深圳大学 时代精神
  • 简介:《论语》中曾子认为,孔子“以贯之”之道“忠恕而已矣”,而《中庸》引孔子之言说“忠恕违道不远”,虽然肯定“忠恕”近“道”,但实际上却点出“忠恕”还不是“道”。如何消弥《论语》与《中庸》两部经典之间的思想在语言表述上的不致,于是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儒学经典诠释者所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这问题直到明道与伊川,通过“体用”贯“忠恕”和区分“仁恕”之不同,才有了初步的解决。而朱子则在二程思想基础上,通过完善“忠恕”和“贯”之解释,构造了个逻辑层次分明的“忠恕”体系,使此问题获得完满之解决。朱子注解与诠释《论语》与《中庸》中“忠恕”与“贯”思想的思路,为我们在当下创造性地诠释儒学思想,发展出合乎时代要求的儒学理论,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思路。

  • 标签: 一以贯之 忠恕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演进至晚明,出现了尊重人的感性生命和个性的哲学思潮。汤显祖当时对人做过深刻的哲学思考。他以宇宙论为这思考的逻辑起点,认为宇宙是个自然生化的过程,天地人同质同构在宇宙间产生恒动的生命效应。“生生不已”是宇宙的根本属性,寓于万物万象之间具有绝对普遍性。并以此为根据确立以生命力为本体的自然人性。主张充分发挥人格化的生命力,创造合乎天性的人生,进入与天道合的自然人生境界。这种人格理想使汤显祖最终关切人的个性自由这现实问题。汤显祖的思想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基本精神上判然有别,而与本世纪初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哲学思潮中思想家的些思路大体致。和西方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也有相通的迹象。

  • 标签: 生生不已 生命力 人格 个性
  • 简介:2003年是湖北籍现代新儒学大师徐复先生的百年诞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于2003年12月6-8日联合举办了"徐复与20世纪儒学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徐复观 儒学 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
  • 简介:11月8~9日在上海大学举行,由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与俄罗斯最高经济大学人文科学系共同主办,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协办,旨在以开放的视角深化价值问题研究,推进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 标签: 上海大学 价值观教育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海合作组织 论坛 学思
  • 简介:子夏与孔子关于《诗经》文句、内容和价值的讨论引入注目,二者就文质、本末、仁礼等关系的论述代表了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由仪式伦理向情感伦理的转化。孔子及弟子、时人所提出的“质先文后”、“质本文末”、“重质弃文”、“文质体”、“文质彬彬”等思想代表了先秦儒家早期文质的主要观点。思孟和荀子在继承孔子文质思想的同时,又从不同侧面分别强化了质与文的思想价值。由对文质及其关系的理解出发,思孟重“质”轻“文”,更加注重“义”的内在性,甚至把“礼”也纳入了内在性的范围;而荀子主张“情文俱尽”,赋予“义”以内外两重性,把“礼”视作实践“义”的根本途径。伴随着文质的演化,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建构蕴含了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的否定之否定的价值转向,《论语》中所见文质正是理解这价值转向和思想逻辑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子夏 诗经 文质观 原始儒家 道德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