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秦人的祖先来自东方,他们以“玄鸟”为图腾,始居地大概在今山东省境内。自夏末至西周末年,秦人祖先分成几次或几批由东方徙居到西方,迁徙路线大致上是从今天的山东迁到山西,再由山西迁到陕西,最后再定居在甘肃东部一带。可以说秦人祖先出自东夷之地,但扎根于西戎。由秦人祖先创造的早秦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从文化之源流看,它以东夷文化为张本,并融合了舜禹华夏文化、夏文化、未知夷狄文化、商文化、西垂的戎文化、周文化等文化因素。从文化基调来看,早秦文化始终没有融进主流,边缘化的处境成就了秦文化,并且锻造秦文化的独特的个性和品质。

  • 标签: 秦人起源 早期秦文化 迁移 东夷文化 文化特色
  • 简介:本文把胡适的自由概念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分析.胡适的自由观带有以社会政治的、消极的和外在的自由为主的特征.胡适在有些问题上也涉及了积极的或内在的自由,但总体上他主张消极而外在的和社会政治的自由,伸张、发挥个性自由、思想言论自由,进而他主张容忍异己的思想和反对党.

  • 标签: 胡适 自由观 独立精神自由 思想言论自由 个性自由
  • 简介:庄子、荀子分别是道家、儒家杰出的哲学家。庄子生活于战国中后期,处于社会最黑暗时期,当时百家争呜,处士横议,面对百家争呜的局面,庄子从道家立场出发,主张超越是非、彼此,对各家异说持消极认可态度;荀子生活于战国末期,处于国家统一的前夜,有条件对百家争呜进行理论总结...

  • 标签: 庄子 荀子 整体思维 思维境界 认识活动 思维活动
  • 简介:前期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开创者,后期粱漱溟则是现代儒家左派的开创者。1930年代,梁漱溟既拒绝“政治国家化”,又拒绝“政治虚无化”,而是寄厚望于具有儒家信念的左倾青年,引领他们投身于社会化、平民化和底层化的社会政治运动。现代儒家左派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的继续和深入,受到国民革命及其农民运动的刺激和影响,也是保守主义探索新政治的哲学总结。它上可接续宋儒开创的新传统,下可开现代儒家百世基业。

  • 标签: 现代新儒家 现代儒家左派 梁漱溟 社会政治运动
  • 简介:自姜尚封齐至秦国灭齐,从思想观念、政治生活领域至衣食住行、丧葬祭祀,齐国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的礼仪思想,像一张无所不包的秩序大网,通过硬控制手段,使各等级各安其位,各行其是,起到了规范秩序、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齐国政治家社会思想家们也在各个层面对礼仪进行了有时代特色的论述实践,其主要落脚点是秉礼治国平天下,维持齐国社会秩序,导向则是王权专制.

  • 标签: 齐国 礼仪 社会秩序
  • 简介:<正>兵器是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争迭起、兵燹连年的战国时期,各国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竞相发展各自的军事力量,都十分重视兵器的生产和管理。我们从事考古工作,留意齐国兵器凡十数年,现资料日渐丰富、认识亦有所进步。本文拟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以考古新发现和旧所著录的兵器铭刻等历史文献相结合,来对战国时期齐之兵器之铸造制度、地域及有关问题等略抒己见,以期有助于齐史之研究。限于学力,所论容有未当,殷请海内识者不吝指教。

  • 标签: 兵器 战国时期 齐国 考古发现 铸造 金文
  • 简介:时代不同法的观念也不同,古人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法的应用有一些特殊的习惯和习俗.古法多义,是古人法观念多样性的反映.学界认为商周人没有法观念值得商榷,本文认为周代'在军法'的观念起源很早,由于军容不入国的习俗,春秋以前古人只在军中使用法的规范.

  • 标签: 法观念 习俗 军法
  • 简介:文子公案历来聚讼不已。竹简《文子》的出土,引起了学术界的更大关注,但是在关键的问题上仍旧有很大分歧。本书直面学术难题,重点考察了竹简《文子》传世本《文子》的关系,以及两本《文子》《淮南子》的关系和竹简《文子》的撰作年代及主题思想。通过缜密考证和深入分析,作者认为,

  • 标签: 竹简《文子》 出土文献 公案 书讯 《淮南子》 主题思想
  • 简介:<正>启发我们考虑两个问题10=1+9=2+8(?)3+7=4+6=5+5。换句话说,在线段x+y=10,0≤x,y≤10上恰有十一个整点:(0,10),(1,9),(2,8),(3,7),(4,6),(5,5);(10,0),(9,1),(8,2),(7,3),(6,4)。其中坐标为奇素数的点(奇素点)恰有在三个:(3,7)(5,5)(7,3)一般地,在线段x+y=2n,0≤x,y≤2n上恰有2n+1个整点:(0,2n),(1,2n-1),(2,2n-2),…(n-1,n+1),(n,n)

  • 标签: 线段 两个问题 三角形 哥德巴赫猜想 洛书 奇素数
  • 简介:清华大学入藏的战国竹简中,有一篇周文王告诫嗣子的遗言,整理者题名为《保训》。《说文》云:“训,说教也。”《左传·文公六年》云:“告之训典。”杜预注:“训,先王之书。”《国语·楚语》云:“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全文共十一简,基本完整,现将原文用通行字体转写于下:

  • 标签: 古代思想 竹简 战国 清华大学 《说文》 周文王
  • 简介:哲学具有三种基本形态,除了论坛哲学、讲坛哲学之外,还有实践哲学,亦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所奉行的哲学(“伦常日用之道”)。哲学研究也好,哲学教育也罢,都需要通过实践哲学产生效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就此而言,哲学本身确具有教育(“教化”)功能(“无用大用之用”)。只不过哲学教育是相对于哲学研究而言的,讲坛哲学是相对于论坛哲学而言的。

  • 标签: 哲学教育 历史 现状 论坛哲学 讲坛哲学 实践哲学
  • 简介:近年来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某些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文化上的基本主张和发展精神实际上在肯定儒家观念。许多美国思想家象儒家那样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的重要性。东方所推崇的和谐的观念由于生态哲学的走时而在美国大行其道。构成儒学框架的阴阳、夫妇,父子等范畴所规定的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如今在美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并被置于个人的独立性之上,这种主次关系被认为是人生成功的奥秘所在。文章指出,向不同方向开拓的东西方思想是互补的,当一种思想方式走向极端、产生祸害以后,就要借助另一种思想方式纠偏,这是当代美国社会思潮儒家观念接近的根本原因。

  • 标签: 社会思潮 环境伦理学 儒家 思想方式 家观念 西方思想
  • 简介:周公制礼作乐,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有感于所处之世礼崩乐坏,向往周公之治,试图恢复周礼。孟子最早提出“周孔之道”。先秦儒家以周孔为圣人,而其他诸家则借批评周孔以表达学派思想。司马迁宣扬“周孔之道”最力,东汉明帝时将周孔之道纳入国家教化体系。隋代王通承孔子“从周”之志,提倡以礼乐之道化成天下。唐太宗时周、孔分祀,迄至中唐,韩愈作《原道》,区分治统道统,“孔孟”逐渐代替“周孔”。明末黄道周认为宋儒乃因治统缺失而强调道统,从而导致门户之见的产生,因此他弘扬六经、回归周孔之学以救时弊。清代朱彝尊亦提倡周孔之道,而章学诚则认为义理、博学、文章三者必合于一,乃可通往周孔之道,道统于此有向学统转化的迹象。当今反思周孔之道的历史发展,对重建礼义之邦、实现文化复兴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 标签: 周孔之道 治统 道统 学统
  • 简介:<正>司马迁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指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可惜语焉不详。直至今日,学界对这一线索仍莫明究竟。对此,笔者曾做过一番探赜索隐的工作,现将基本思路整理成文,以就教于专家。

  • 标签: 黄老之学 韩非子 齐国 三晋法家 老子 汉书·艺文志
  • 简介: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稷下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文化的交流融合齐国适宜的社会环境促成了黄老学派在稷下的诞生,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稷下学宫的《黄老帛书》是黄老学派的代表作品。

  • 标签: 稷下学宫 前道家 道家 黄老学 诞生
  • 简介:<正>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学,从魏晋南北朝的衰颓中发展宏大起来,隋代是一个很重要的恢复和发展阶段。所以,史学界长期以来否定隋文帝对儒学发展的作用,实非中肯之论。其实,处在隋代这一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的隋文帝,儒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执政期间对繁荣儒学做了不少的贡献。可以说,儒学在隋唐时期一改消沉局面,再度振兴于

  • 标签: 隋文帝 儒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 隋唐时期 儒家学说
  • 简介:<正>船山重视法相唯识学,近人时有发明。熊十力先生说,他早岁十分崇拜船山学问,后读佛典,“始知船山甚浅。然考船山遗书目录,有《相宗络要》、《八识规矩赞》二书,自邓显鹤、曾国藩之伦,皆莫为之刊行。诸为船山作传者,亦置弗道。吾臆船山晚年或于佛学有所窥,陋儒或讳其书不传,未可知耳。”(《新唯识论·心书》)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中也说:“尤可注意者,遗书目录中有《相宗络索》及《三藏法师八识规矩论赞》二书。在彼时以儒者而知治唯识学,可不谓豪杰之士耶!”船山对法相唯识学如何理解?法相唯识学船山哲学有何关系?船山于佛学研究为何独着意于法相唯识学?本文试作一些初步探索。

  • 标签: 法相唯识学 阿赖耶识 真如 佛性论 佛学研究 三藏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