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正>整个宋明儒学的基本精神是确认人性,并进而通过对存于人性中的天理与人欲之张力的处理,以重建儒家人的哲学.刘宗周是宋明儒学的殿军,他三易其稿的《人谱》是宋明儒学的最后写本.这个写本不仅是对以往思想的简单总结,更是直面阳明心学之后晚明思想所出现的裂变所作出的回应,宋明儒学的最终归结便于这种自身的推进发展中完成.然就笔者所见,除吴宓于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讲授“文学与人生”课程时将《人谱》列于“应读书目”(吴宓文学与人生》第4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表现出特别的重视外,少有学者对刘宗周这一自认为最重要的著作作专门讨论.本文在借晚明儒学内外的问题以说明刘宗周《人谱》的性质之后,细论《人谱》,期望能展示出来明儒学人学最终归结的精神旨趣.

  • 标签: 刘宗周《人谱》 宋明儒学 心性本体 功过格 王阳明 人的哲学
  • 简介: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政治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具有明确的含义,它并不离开常识很远,主要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的范围应尽可能小,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并向选择性开放.罗尔斯等政治哲学家对自由都作过详细的论述,包括自由与平等、自由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只能以更大的自由为理由来限制当下的自由.一方面,服从良法可以捍卫公民的自由,但另一方面,正如洛克所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否弃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并扩大自由.法律与自由在此原则基础上一致了起来,不应片面地只强调一个方面.自由与社会整合关系密切,不尊重公民个人自由选择权的整合是表面的、难以持久的,真正的社会团结是以负责任的个人的充分自由选择为基础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扩大公民自由选择权、加强社会整合的一个实例.自由与公正关系密切,公正分为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实质公正强调的是分配结果的平等,而程序公正则要求分配标准的普适性,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程序公正看起来比实质公正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强调的是竞争起点的平等.就可行性而言,以程序公正为主、实质公正为辅,看起来是更现实合理的分配方式.

  • 标签: 社会公正 自由主义 自由选择权 公民权利 程序公正 社会整合力
  • 简介:明万历十年赵用贤本《管韩合刻》本《管子》,是在南宋浙刻本和明刻刘绩本《管子补注》基础上形成的新版本。此本补充浙本、刘本没有的文句,修订讹误之字,将刘绩本注释的精华部分刊印于上栏,并将赵用贤本人补充的注释亦刊印于上栏,印刷精美。此本用字比较正规,影响很大,明清众多版本以此为母本,清代研究《管子》的学者亦多以此本为底本。

  • 标签: 南宋浙江刻本 刘绩《管子补注》本 赵用贤《管韩合刻》本 《管子》
  • 简介:本文经过对江苏十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调研,概述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学科建设的走势,分析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对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出了带有探索性的方法和措施。

  • 标签: 地方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 学科发展 学科带头人 队伍建设
  • 简介: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凝炼出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三种精神,即修身精神、仁义精神和批判精神。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对于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思想重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 标签: 儒家思想 知识分子 精神
  • 简介:墨子社会组织思想琐刘晨之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学派以其思想的唯物性、人民性、实践性而独树一帜,特别是它关于社会组织思想的许多观点,至今对我们还颇有启发。“兼爱”与“互利”是墨子社会组织思想的基础。墨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祸篡怨恨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

  • 标签: 组织思想 “兼爱” 墨子 “互利” 理论与实践 墨家学派
  • 简介:夫援史证《易》本为易家释《易》普遍之现象,然自赵宋三李一杨(李光、李杞、李中正、杨万里)开宗奠基后,历宋元明三朝而踵继者众,至有清一朝,更以超迈往古之姿,创猗欤盛哉之势,将史事易学推至极盛。由于此派易学著作甚多,易家援引史事形貌多样,不仅丰富史事易学之内容,亦充实义理易学之内涵,并建构出此派易学独特之体系,值得吾人深入研究。海内外曾从事相关研究者虽不乏其人,惟此派易学研究方法仍有讨论之空间,愿将个人研究之拙见,提供未来研究者之参考,冀收后出转精之效。其内容包括史事易学之定义、史事易家之典型、史事易学发展史略、援史证《易》研究之重点(如援史动机、援史类型、援史与卦爻比附之切当性、援史之史观、以说理为本以援史为末),以及史事易学研究之发展性等等,希望透过文献资料之搜集与分析,进而从易学与易学史之角度推论,俾有助于史事宗易学研究方法之建立,与史事易学研究深度广度之推扩。

  • 标签: 史事易 史事宗 易学 易学史 易经
  • 简介:<正>《春秋公羊传》(以下简称《公羊传》)是战国、秦汉之际的儒家解释《春秋》的一部传述,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它的大一统思想和历史哲学,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为近代革命者拿来作为改良维新的武器,其历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今人有关《公羊传》大一统和历史哲学的研究著述很多,但《公羊传》丰富的思想内容,并不止于它的大一统思想和历史哲学,强烈的复仇意识,也是《公羊传》的特异之处。我们

  • 标签: 春秋公羊传 复仇意识 历史哲学 君臣之义 思想内容 君臣关系
  • 简介:《周易》辩证法与马列主义辩证法在二元或三元、转化对称或不对称、一条或三条基本规律这三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毛泽东的辩证思想与马列主义和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辩证法的明显差别也正是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并且这两种差别有着高度的对应性和契合性,这说明毛泽东的辩证思想受到了《周易》辩证法的影响,《周易》辩证法也是毛泽东辩证思想的重要来源。这也能够从毛泽东成长的文化环境和有关论述中得到证明。正是这些影响使毛泽东的辩证思想禀赋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 标签: 《周易》 毛泽东 辩证法
  • 简介: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心性学说,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人本主义。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地位,特别是儒家以伦理为本位的心性之学,经过理学本体的论证,把人提升为本体存在,成为宇宙的中心。二、理性主义。表现为道德理性或超越意识,它强调形而上的道德原则对于人的感性存在的支配、控制和压抑,而不重视认知理性的发展。三、主体思想。主要通过情感经验的提升和心的本体化,把社会伦理内在化为自觉的主体意识,重视自我完成和自我实现,强调群体意识而忽视了个体意识。四、整体思想。以解决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其根本任务,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整体,主张通过直觉和体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这四个特点同时又具有不可避免的缺点。

  • 标签: 心性论 儒家 佛教哲学 宇宙 理想境界 道家
  • 简介:孔子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在孔子的音乐世界中,音乐情感实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等三重境域,其所谓的“成于乐”,既体现为道德情感的“实有诸己”,又呈现为一成己、成物生生转化的“自由的自我”的实现历程,即由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向自由情感的逐层升进。

  • 标签: 孔子 艺术情感 道德情感 自由情感
  • 简介: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初,西欧各国普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制度使社会生产力象魔法似地增长,但也撕毁了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所许下的种种诺言。代替“自由、平等、博爱”这一格言的是“步兵、骑兵和炮兵!”阶级斗争一步步地把无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1871年3月至5月,巴黎无产者创造的公社便是无产阶级直接掌握国家政权的伟大尝试。

  • 标签: 巴黎公社 民主精神 资本主义制度 无产阶级 社会生产力 十九世纪
  • 简介:<正>老子“道”的立论宗旨是什么?是出于一种人类学的关怀,还是出于一种宇宙的旨趣,这是关系到老子“道”的根本性质乃至关系到老子整个学说的根本性质的首要问题,然而,这也是一个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子“道”是自然主义的,是宇宙的,仿佛老子学说的兴趣是在于探讨自然宇宙的奥秘。而所谓“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这种来自儒家道德本位主义立场的批评就更加久远地影响了老子学说的历史命运。可是于今看来,

  • 标签: “道”论 人类学本体论 宇宙论 终极性关怀 本体价值 道德形而上学
  • 简介:邓小平的人权观汪习根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存在着尖锐对立和根本分岐的一个焦点问题。西方某些大国奉行“人权外交”政策,为达到以“人权”作幌子,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目的,在人权理论领域颠倒是非、制造混乱、模糊视听,造成极坏影响和严重后果。邓小平...

  • 标签: 人权保障 邓小平 人权的国际保护 市民社会 马克思主义原理 国际法基本原则
  • 简介:行政规定的制度建设是法治政府构建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现行立法规定及对法律渊源的含义和形式理解不一,导致对行政规定是否属于法律渊源界定不清。法及法律渊源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呈现出发展变化的特性,法不应只局限于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国家法。现代行政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立法方式随之发生变化,行政规定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法律规则、补充完善法律体系。行政规定的可诉性,应当得到进一步明确。实证研究表明,行政规定主要有创制性、执行性、指导与规划性、内部管理性等性质分类,具有行政法渊源的属性。

  • 标签: 行政规定 法律渊源 属性
  • 简介:通过对埃及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伟业和宗教文化等的描述,希罗多德形成了自己的埃及观。他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客观地描述埃及,这种描述是建立在与希腊对比的基础之上。这种对比描述并非是以"希腊人的模式"在建构一个东方埃及的"蛮族"形象。barbaroi一词并非是希罗多德用来专指那些非希腊人,更不能理解为带有敌视和轻视语气的"蛮族人"。他对埃及的部分观点和看法,也基本适用于《历史》中所描述的其他非希腊民族的文明,尤其是波斯和两河流域的文明。

  • 标签: 希罗多德 《历史》 埃及观
  • 简介:本文通过与朱熹理气进行对比考察,确认了林罗山理气的思想特色。即:元和六年(1620)以前林罗山曾在朱子学式的思想和阳明学式的思想之间摇摆不定,自元和七、八年以后,林氏在原理层面上接受了朱熹的理气学说并大力加以宣扬,而在应对现实问题即在应用层面上林罗山没有充分贯彻朱子学的理气

  • 标签: 林罗山 朱子学 理气论 排佛论
  • 简介:结合四库提要所勾勒的“变卦解易”这一易学史上的重要线索,本文考述了《易小传》与《易变体义》、《易纂言》与《易象义》、《易象正》与《易原就正》的关系及其思想特色,澄清了其间的一些误传与误会。同时指出变卦解易这一思想流派早在四库之前的丁易东那里就已有所总结;指出以动爻变卦解《易》的思想发轫于《左传》中的古老筮例,明确于南宋沈该的《易小传》和都絮的《易变体义》,经宋元之际吴澄的《易纂言》和丁易东的《易象义》,到明代黄道周的《易象正》达到其高峰,清代包仪的《易原就正》受到黄道周《易象正》的影响很大.

  • 标签: 《左传》筮例 动爻 变卦 之卦 易学史
  • 简介:《周易·剥卦》爻辞中的“剥床”同《楚辞·天问》中的“击床”,讲述的是商人先祖王亥被杀的场景,爻辞中的“足”、“辨”、“肤”俱指王亥身体的部位,“蔑”为“斫断足胫”之义。《剥》卦爻辞对这一事件的记录运用和遵循了爻位与爻辞内容相关联的易学体例,同时也体现了上古史实作为《周易》卦爻辞来源之一的特征,对探究卦爻辞本义具有启发意义,同时也可以补充顾颉刚先生的《周易》研究。

  • 标签: 剥床 王亥 《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