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稳评")机制是在风险社会背景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顶层设计。其中评估主体贯穿稳评各个环节,明确认识主体类别、厘清主体间关系类型、探明主体结构特征等对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健全稳评机制、指导稳评实践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72份重大项目稳评文件和20份稳评报告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稳评主体间关系类型和现状;而后利用社会网络,对各类主体在不同关系类型网络中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不同关系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纵向比较,对各类主体在稳评过程中发挥作用及其出现差异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稳评工作和主体间关系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稳评主体间关系以合作关系为基础,进一步细分为组织协调关系、监督指导关系、责任追究关系等三种形态子关系类型;(2)主体间"权力-责任"格局虽已初步形成,但与其配套责任追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3)主体间治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公众监督、参与水平亟待加强。

  • 标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评估主体 主体间关系 社会网
  • 简介:校园欺凌是世界性普遍问题,近年来开始引起我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但是相关实证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采用2016年底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开展全国调查数据,分析了校园欺凌(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对青少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偏差行为(旷课、吸烟、喝酒、打架、沉迷网络游戏)和自杀倾向影响。结果显示,校园欺凌经历,无论是作为欺凌受害者还是实施者经历,都会降低青少年生活质量,增加他们大部分偏差行为可能性以及其自杀可能性。在一些维度上,网络欺凌作用比传统欺凌要大。最后,本文探讨了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以及信息社会下进行校园欺凌干预挑战。

  • 标签: 校园欺凌/欺负 生活质量 偏差行为 自杀 网络欺凌 青少年
  • 简介:本文基于转基因食品事件微博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结合PADM理论、启发式-系统式理论与应对行为理论,探究转基因食品事件中消费者应对行为特征、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事件认知受伤害属性、信息源、事件响应影响;处于防卫动机、从众心理强消费者采用启发式信息处理路径,在未仔细评估情况下直接形成决策和应对行为选择;处于准确性动机、了解转基因知识消费者会采用系统式信息处理路径,基于对转基因食品事件情境认知形成感知和判断,包括风险感知、利益相关者感知和行为感知;继而通过决策制定选择相应应对行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转基因食品事件风险沟通效果、引导消费者形成合理应对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转基因事件 PADM理论 启发式-系统式理论 应对行为 扎根理论
  • 简介:识别空气污染高社会脆弱性地区,查明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影响因素,这对于降低因空气污染造成社会不平等、提升空气污染防治效果都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提出了面向区域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概念模型,并据此建立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而以省级行政单元作为分析单位,运用投影追踪聚类模型,识别了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排名前五影响因素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本科及以上人口比例"、"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儿童(14岁及以下人口)"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通过集成社会脆弱性指数来探索中国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4年,社会脆弱性指数均值保持了逐年下降趋势。2000~2010年,社会脆弱性指数标准差持续上升,2010年后出现下降。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全国各省社会脆弱性经历了普遍偏高至部分好转再至好转局面扩大变化。社会脆弱性好转始于东北局部,再扩展至东部沿海,继而向中西部推进。在空间分布上,中部和西部省份社会脆弱性偏高,北京和上海社会脆弱性最低,华北和华东地区社会脆弱性水平居中。

  • 标签: 社会脆弱 空气污染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 中国
  • 简介:应急准备,又称备灾,是有效减缓灾害影响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灾害防治新方向和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开始强调关口前移,从注重事后处置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2015年,我们对成都市某社区干部开展了一项小规模试调查(N=114),重点了解了社区第一响应人应急准备情况及影响因素。问卷设计了20种应急准备活动,结果显示,总体上应急准备水平可接受,但是不容乐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政府信任度与应急准备水平显著负相关,男性干部应急准备程度更高。风险感知、对利益相关者责任分担感知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信任状况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我们重点分析了人们没有进行应急准备原因。结果显示"没意识到"或者认为某项应急准备活动"没必要"是人们未采取应急准备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风险防护行为研究以及应急准备/备灾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应急准备 备灾 政府信任 效用 干部 地震
  • 简介:"法外私了"是医患冲突治理中常见现象,从经验上判断,医患双方都试图规避法律准绳。从行动者主观因素角度观察,身份特质与规则偏好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不准确身份认知与两种规则选择性取舍,决定着冲突双方博弈结果。在行动过程中,医患双方在策略尝试、冲突"互动"和妥协等不同环节,均无法形成法治共识。因此,准确身份认知、回归正式规则,才是未来依法治理医患冲突关键。

  • 标签: 医患冲突 身份认知 规则偏好 法治缺席
  • 简介:本文在企业灾害管理规划,企业减灾备灾活动以及这些准备措施对于企业减少灾害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研究。2008年9月"艾克"飓风袭击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地区,在飓风后七个月,我们对当地企业进行了调研。与以往研究不同是,本次研究发现,企业进行灾害管理规划有助于企业减灾备灾行动实施,更重要是,这些举措将有效地降低企业受灾程度。

  • 标签: 减灾 备灾 灾害管理规划 灾害损失 “艾克”飓风 企业影响
  • 简介: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政府作为当事方冲突类型,这种类型冲突是指政府以公共利益推进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得到公众支持,以致政府建设项目常常受到阻碍,甚至成为诸多冲突发生根源。因此,如何治理政府作为当事方冲突是十分重要研究课题。但从国内外文献来看,现有研究对这个问题关注并不多。故而,本论文以一个公益拆迁事件引发冲突治理事件为例,试图探讨政府作为当事方冲突治理机制。论文得出研究结论是,信任机制是政府作为当事方冲突恰当治理机制。这是因为权威机制遇到了信任危机,市场机制又缺乏应有的环境,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信任机制具有传统和社会基础,是当前可行治理机制。但是源于中国体制和制度特殊性,信任机制需要辅之以权威机制和市场机制,形成信任机制主导合作治理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冲突治理作用。本研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现有冲突治理理论研究内容,而且对于政府冲突治理实践也有重要参考价值。论文指出未来研究方向是,针对我国大量类似的冲突治理案例,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该类冲突治理机制共性特点,以期形成更具普遍性指导意义研究理论。

  • 标签: 拆迁 权威机制 市场机制 信任机制 合作治理模式
  • 简介:经济高速发展和收入显著提升促进了大众对于多样化出行方式例如客轮旅行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客轮沉没事件也不断敲响安全警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事故致因理论构建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从船舶自身因素、人为因素、通航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方面研究分析了客轮沉船事故基本特点,并运用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对“4·16韩国世越号”客轮沉船事故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此类安全事故策略建议。

  • 标签: 应急管理 沉船事故 事故树“世越号” 风险分析
  • 简介:经历阪神大地震冲击之后,日本企业开始在加强自身灾害管理基础上参与国家灾害管理。基于灾害管理全过程分析框架,通过对从阪神地震到3·11地震日本企业参与灾害管理考察发现,日本企业在防灾参与能力、备灾参与能力、应急参与能力和参与重建能力上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由阪神地震时停留在灾后捐款捐物低水平向基于灾害管理全过程专业化方向发展。尽管如此,无论从企业自身还是国家相关政策上看,其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建设都还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努力方向是,日本政府需要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完善灾害管理体系中企业参与制度设计,建立政府、企业与社会三位一体灾害治理体制机制;日本企业则应以"3·11"地震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基于战略优势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建设,使参与灾害管理常态化、专业化、战略化。

  • 标签: 日本 企业 灾害管理 阪神大地震 3·11大地震 战略优势
  • 简介:随着极端灾害日益多发,风险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愈加突出,给传统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带来极大挑战。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并为灾害应急管理带来新思路。本文以2016年6月23日14时30分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特大龙卷风为案例,以社交媒体典型代表——微信为研究平台,运用案例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具体分析微信在"6·23阜宁特大龙卷风"灾害应急管理中使用情况,以深入探讨和总结微信在灾害应急管理中价值。文章认为,与其他通信手段和信息渠道相比,微信在信息发布上占一席之地,在危机沟通上遥遥领先,在治理参与上行之有效。但是,在重视微信正面功能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在真实性、冗杂性和不平衡性等方面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项技术、措施,使微信更好地融入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 标签: 灾害应急管理 微信 信息发布 危机沟通 治理参与
  • 简介: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国各类自然灾害事件产生危害正在不断增大,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形势十分严峻.从地理空间而言,我国行政体系最边缘地带是距离中心城市最远乡(镇)一级政府,它也是我国政权组织最末端.论文通过对鲁甸、芦山地震灾区调研和比较,发现两地末端应急管理普遍存在事发突然性与事前准备不充分;事件复杂性与事中处置能力弱;事后亟待稳定与自我恢复速度慢等现象.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存在严重末端脆弱性,具体可归结为暴露性高、敏感性强、适应性弱三方面.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动态性,增强我国基层组织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能力,课题组提出正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末端脆弱性问题,加强全国应急管理末端治理,采取“一主多元力量、三级整体应对、四块保障平台、三种能力模块”措施具体建议.

  • 标签: 应急管理 脆弱性 末端治理 公共风险
  • 简介:在军事领域、航空领域、军队研究、电力行业、工业过程控制等工程学领域,共享情景认知理论对于多主体合作促进已经得到了充分应用和发展。然而,在网络化应对危机情景下,共享情景认知理论对多组织协作应对危机意义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梳理了危机条件下共享情景认知影响因素和对多主体协调合作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共享危机情景认知"皇冠"模型,并用该模型对2014年上海踩踏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发现,理论上,相比于其他分析模型,"皇冠"模型更能清晰展示应急网络主体协同行动影响因素和机制,解释危机协调理论难题;实践上,此模型可以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明晰改进途径。

  • 标签: 危机响应 情景认知 危机共享情景认知 协调
  • 简介: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形成了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传统。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人物访谈和非参与观察等方法,对人文地理学传统典型机构科罗拉多大学自然灾害中心做了个案研究。透过"人类生态学"理念分析出了灾害研究实用主义哲学底色。基于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组织设计、物质基础等"体制化"维度,细致梳理了自然灾害中心奠基、使命、演化及影响。最后,从后常规科学观视角批判性地审视了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这一领域。

  • 标签: 灾害研究 人文地理学传统 自然灾害中心 体制化 后常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