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丙酮/正己烷(1∶1,V/V)为萃取溶剂,微波萃取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解液中的1,3-丙烷磺内酯,萃取产物经浓缩、定容、过滤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法(GC/MS-SIM)分析,外标法定量,从而建立了个快速测试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解液中1,3-丙烷磺内酯含量的气质联用方法。在信噪比(S/N)为3的条件下,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mg/kg。在3个不同加标浓度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2.54%~93.52%,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RSD,n=9)表示)为2.41%~4.9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易于操作,检测通量大,检出限远低于REACH法规的限量要求,可完全满足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解液中1,3-丙烷磺内酯含量的日常检测工作需要。
简介:探讨了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zN1-x-yCoxMnyO2中过渡金属的平均价态分析方法。样品用盐酸溶解后,在pH值为9至10的情况下,以紫脲酸胺为指示剂,EDTA滴定过渡金属总含量,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高,测定结果的RSD为0.06%~0.20%。采用间接草酸钠还原滴定,测出三元正极材料中三价过渡金属的总量,也即在稀硫酸介质中,试样被定量的草酸钠还原溶解,剩余的草酸钠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从而测出试样中三价过渡金属的总量,测定结果的RSD为0.17%~0.50%。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求出三元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的平均价态,从而为探讨三元正极材料性能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0791:2001(第四版)《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隔爆外壳“d”》于2001年2月公布,IECTC31SC31A秘书处2002年3月提出600791(第五版)修订草案,该草案于2002年8月以文件31A/102/CDV提交IECTC31各成员国投票表决。该草案中增加了附录D 空隔爆外壳的Ex元件防爆合格证。下面是该附录的译文,供读者参考———编者注
简介:铋是铅矿中的杂质。铅是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用作铅粉、板栅及铅零件。用铅粉制造的铅膏(活性物质),是影响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电化学反应要求用精炼纯铅来制作铅粉,如我国标准GB469-95规定铋含量应<0.003%;原苏联COCT3778-56规定为<0.004%;美国ASTM的化学铅及日本的特号铅均规定为<0.005%。精炼铅去铋较为费事,需加少量铈、锆或钙,使形成难熔化合物而分离,成本较高,小厂难以检测和控制。板栅是铅膏的载体,是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关键因素,要求耐腐蚀并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板栅一般多用铅锑合金,但锑能引起自放电,因而研制低锑甚至无锑以其他元素取代,附表为20世纪不同年代板栅合金的典型含量。
简介:对溴化锂制冷机结晶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对日常的保养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并总结了结晶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