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影响600MW机组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岛厂用电率的主要因素。对煤收到基硫分高低、烟气量大小、采用的不同脱硫设备等对脱硫厂用电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国内现设计的600MW机组采用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时,设计煤种为高热值.低硫分(硫分低于0.7%),并且脱硫烟气系统不设GGH或设GGH时,脱硫厂用电率为1.0%~1.1%;当采用低热值.高水分设计煤种,脱硫厂用电率在1.7%以上。当采用高硫分(硫分高于4%)、中等热值的煤种时,脱硫厂用电率最高可达1.98%。应根据工程具体煤种情况核算脱硫系统主要设备(增压风机、浆液循环泵、磨粉机、真空泵、氧化风机等主要设备)的轴功率。在初步设计阶段核算脱硫部分厂用电率后,完成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岛脱硫部分厂用变容量的选择。

  • 标签: 600MW机组 湿法烟气脱硫 厂用电率
  • 简介: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研究超临界水冷堆堆芯热工水力特性的重要22具。采用AnsysCFX模拟超临界水冷堆堆芯带交错叶片型定位格架子通道与无格架子通道的流动及换热。结果表明,堆芯子通道的流动及换热都存在周向不均性。交错叶片的导流作用在子通道内产生低压区形成涡,产生较强的二次流,这种流动会使包壳表面流体快速脱离壁面,同时会有其他位置处流体冲撞壁面,促进包壳表面热量的转移。从而有效地降低包壳温度,有利于功率的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堆芯子通道 交错叶片 壁温 二次流
  • 简介:针对平行流换热器中设置的多孔隔板气液分离联箱,研究制冷剂R134a气液两相流在联箱中的气液分离特性,讨论多孔隔板对气液分离效率和多支管中气相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对无孔隔板、3孔隔板的多支管联箱中气液两相流在进口气相质量流量0.75-1.00g/s、液相质量流量1.00g/s下的流动特性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当气相质量流量0.75-0.90g/s时,3孔隔板联箱可进行有效气液分离,与无孔隔板的多支管联箱相比,平均出口干度最大可提高35%,多支管中气相的分配均匀性最大可提高81%。但当气相质量流量增大到1.00g/s时,气液分离失效。表明在一定工况下多孔隔板可实现多支管联箱内的气液分离,且有助于提高联箱出口气体的分配均匀性。

  • 标签: 两相流 气液分离 多支管联箱 干度 流量分配
  • 简介:为了减小沿程摩阻压降的影响,对水平管段气液两相流竖直方向的压差波动信号进行测量,此信号主要由气液两相重位压差和气液两相间作用力产生的压差两部分组成,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能够得到气液相间作用力对流型变化的影响。对测量信号提取了Lempel-Ziv复杂性和近似熵两种复杂性测度。结果表明,两种复杂性测度随气相表观速度增加呈增大的趋势,对两相流流型变化是敏感的,能够得到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结构反演特性。

  • 标签: 气液两相流 压差信号 Lempel-Ziv复杂性 近似熵 相间作用力
  • 简介:通过对NH3/CO2、R290/CO2和R404A/CO2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最优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等进行理论分析及性能比较,得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都随着低温循环冷凝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最大;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都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最高,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最大。

  • 标签: CO2 低温循环工质 复叠式制冷系统
  • 简介:应用aspenplus软件,建立了平流、顺流、逆流三种进料方式的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流程模拟,模拟结果与文献[6]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工艺流程的可靠性和流程模拟的准确性.在加热蒸汽质量流量和热力压缩机引射率相同的情况下,应用等温差分配法对三种进料方式海水淡化系统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了造水比和比传热面积与蒸发器效数、浓缩比、效间温差和进料海水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器效数对系统的热力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效数较少时,采用平流进料方式较为合适;增大浓缩比可以提高造水比,且比传热面积变化不大;当浓缩比较大时,可采用顺流进料,以降低结垢风险;增大效间温差,会降低逆流进料方式的造水比,但会增加平流和顺流的造水比;提高进料海水温度可以提升系统热力性能,但进料海水温度受末效二次蒸汽温度的限制.

  • 标签: 低温多效蒸发 海水淡化 进料方式 ASPEN PLUS 流程模拟
  • 简介:从两个角度对比传统的石墨载铂催化剂与石墨插层铂催化剂的性能: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催化剂的铂利用率;在传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催化剂中CO的分子扩散速度.肯定了插层催化剂是一种从物理角度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PEMFC利用率、防止抗中毒能力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铂催化剂 石墨插层 传质模型 分子扩散 CO 性能
  • 简介:针对PV/T的研究主要以实验方法为主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利用管道液体对流传热理论,对PV/T水冷装置的热吸收能力和传热时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了流速对装置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U型管水冷PV/T进行模型实验,表明了在功能方面,PV/T既可以实现太阳能的热利用,也可以降低组件温度,从而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在性能方面,PV/T的热吸收能力受流速的影响很大,需要平衡热吸收能力与水泵驱动功率之间的矛盾。

  • 标签: PV/T系统 对流传热系数 综合效率
  • 简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一种应用于半导体制冷片热端散热的翅片式热管散热器进行模拟,探究自然对流条件下不同翅片参数对散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以影响散热器散热的两个主要参数——翅片表面传热系数和肋面效率为优化目标,对散热器整体做出综合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提出了翅片端优化原则。结果表明,肋面效率对散热器性能的影响有限,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可显著降低散热器总热阻;与未优化方案相比,所选优化方案可使基板热端面温度下降3.5K,散热器热阻降低18.22%。

  • 标签: 热管散热器 自然对流 翅片散热 多目标优化 半导体制冷片
  • 简介: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燃料阴燃着火-熄火及向明火转捩的分岔特性。以β1为控制参数对燃料阴燃着火-熄火及向明火转捩的发生进行了的分岔分析。计算表明:分岔曲线明显地分为固相着火区和气相着火区,整个变化过程呈现出二次分岔特点。通过气相反应临界状态消失分析可知:ε2=0.05是气相反应的分岔曲线临界状态消失的转变点,ε2值越大,燃料在阴燃越容易发生气相反应,但温度降低;α2=0.53也是气相反应临界状态的一个转变点,α2越大气相反应的温度越接近于固相阴燃温度。而且当α2→∞时,只有固相阴燃反应存在而不会发生气相反应。

  • 标签: 阴燃 分岔特性 阴燃温度 向明火转捩 气相反应
  • 简介:为确定铁基载氧体化学链热解实验系统的输送管路中,高温态铁基载氧体与炭黑混合物流动过程可能存在的副反应,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分别及混合后与炭黑的化学反应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炭黑与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的反应开始温度分别为520.0、653.0、667.0℃;炭黑与铁基载氧体混合物的反应中,氧化铁起到主要的作用,最大失重速度为0.290mg/min,温度在731.8℃,因此,不同态铁基载氧体与炭黑混合输运时,混合物温度需低于520.0℃,并降低氧化铁的残余比例。

  • 标签: 炭黑 载氧体 热重分析 反应特性
  • 简介:使用气热耦合的方法对某实际涡轮第一级空冷导叶叶片在使用空气和蒸汽两种冷却工质情况下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温比情况下,消耗相同的冷却工质质量流量时,使用蒸汽获得的冷却效率可以比使用空气时提高约0.1,但对主流的干扰相对较大;在获得相近的冷却效果时,蒸汽的消耗量仅需空气的60%左右,对于主流的干扰也相对较小。所建模型在空气冷却条件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吻合较好。

  • 标签: 气热耦合 冷却叶片 蒸汽冷却 冷却效率 性能对比
  • 简介:应用蒙特卡洛直接模拟(directsimulationMontCarlo,DSMC)方法数值分析具有三角粗糙元表面平行平板微通道内气体二维流动与换热。模拟表明:微通道内粗糙元对流动与换热有明显的扰动;粗糙微通道内的壁面速度滑移小于光滑微通道,并随粗糙元变大,速度出现更为严重的跳跃.甚至出现漩涡,增加了通道内的压力损失;随粗糙元变大,气体在壁面处滞留时间变长,增加了单位质量气体与壁面之间的换热。

  • 标签: 蒙特卡洛直接模拟 粗糙 微通道 流动 换热
  • 简介:本文主要针对嘉兴电厂二期工程(4×600MW)采用中压缸启动方式的#3、#4机组(日立机、巴威炉),论述了在满足该机组安全起、停前提下,选择合理、经济的旁路容量,以减小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文中对中压缸启动的过程、旁路在机组启动和运行过程中的控制方式、旁路容量对机组启动的影响、旁路容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国内、外的不同定义等都做了初步的阐述,并根据制造厂的启动曲线分别计算出了本机组在冷态、温态、热态、极热态四个不同启动工况下高、低压旁路阀的开度值。

  • 标签: 中压缸启动 旁路容量 电厂 发电机组 机组安全 汽轮机
  • 简介: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对二氧化碳(R744)/二甲醚(RE170)混合工质与四种常见的热泵工质R22、R134a、R410A和R407C的亚临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在R744/RE170质量配比为30/70下,系统的制热循环性能系数最大,其值为4.922,分别比R22、R134a、R410A和R407C系统提高了17.53%、30.52%、19.09%和16.52%;此时,系统的冷凝压力为2.276MPa仅高于R134a系统,压缩机压比为3.708,压缩机出口工质排气温度为92.6℃。

  • 标签: 非共沸混合工质 R744 RE170 热泵热水器 最优质量配比
  • 简介:本文介绍了秦皇岛热电厂三期工程扩建2台300MW机组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设计的技术特点。

  • 标签: 循环流化床 锅炉
  • 简介:该文对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2×300MW供热机组工程热经济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述。

  • 标签: 供热机组 热经济性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