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姜黄提取物及五味子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灌胃小鼠CCl4建立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与灌胃姜黄提取物、五味子提取物及姜黄+五味子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脏组织损伤情况作对比,验证姜黄和五味子的保肝护肝功效。结果:CCl4肝损伤模型组的ALT、AST、肝细胞病变程度均比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提示造模成功。姜黄和五味子单一提取物组的ALT均低于CCl4肝损伤模型组,姜黄+五味子组的ALT、AST均低于CCl4肝损伤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脏病理学检查发现,姜黄提取物组的细胞坏死病理积分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病变类型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五味子提取物组的细胞坏死病理积分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病变类型与模型组相比有减轻;姜黄+五味子组与CCl4模型组相比脂肪变性、细胞坏死病理积分及病理总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姜黄、五味子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两者复配护肝效果更加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为研究区间,对记录的344例不良反应病例实施统计分析。结果:对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中在10-30分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理血、祛痰和清热类型引发的ADR情况需更为关注;皮肤/附件损伤,循环系统损伤引发的ADR反应更高。结论:因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可能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需规范用药情况,强化药物的监管和用药处置流程。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分析,促进临床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管理,达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目的。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相关标准,通过对临床发生的129例中药注射剂ADR的观察,分析、判断中药注射剂ADR的构成、临床表现及其发生原因。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以皮疹、过敏等过敏性症状为主,引起其发生的原因,使用不合理占41.09%,药品质量占50.39%,其他因素占8.53%。结论:中药注射剂与所有其他药物一样,均具有两重性,并非传统观念所认为的安全无副作用,如果制备或使用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想要控制和减少ADR的发生,应从多方努力。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收集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是否询问患者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稀释用的溶剂、药物配伍、滴速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100例不良反应中,男性64例,明显高于女性36例(X2=3.95,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中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76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4例(X2=4.25,P<0.05);100例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48例,48.0%)高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例,46.0%)、胃肠系统损害(18例,18.0%)、心血管系统损害(12例,12.0%)、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8例,8.0%)、呼吸系统损害(2例,2.0%)(X2=2.84,P>0.05;X2=3.84,P<0.05;X2=6.74P<0.01;X2=6.8,P<0.01)。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