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泽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会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泽泻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和临床症状的积分变化。结果①经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头痛、眩晕、烦热、腰膝酸软等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泽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实现对血压的有效控制,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预后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服用拉西地平4~8mg连续6个月,观察动态血压、心肌肥厚状况、不良反应及生化指标。结果每日服药1次(4~6mg)可持续24h降压,治疗6周后SBP下降24mmHg(下降16.6%);DBP下降14.8mmHg(下降17.2%),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且对逆转心肌肥厚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原发高血压病人的准确证型和体质制定针灸方案对调控高血压的实际成效。方法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选择原发高血压病人78例,选用氨氯地平制定西药调理方案为样本中的39例病人进行血压调控,并将这些病人设定为对照组,按照体质类别制定针灸方案为样本中另外39例病人调控血压,并设定为针灸组,参照血压回落幅度和数值判定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案的调理,二组都呈现血压回落现象,在具体调控幅度上,针灸组的血压平均回落幅度在对照组之上,针灸组得到有效结果的比率时92.30%,然而经过西药调理的对照组仅取得74.36%的有效比率,概率差距可以以P<0.05表示。结论采取针灸方案能更精确地针对体质以及详细症型制定相应的用针方案,以获取更理想的血压调控效果,并且针灸医治开销比持续使用药品要低,所以针灸有很高的普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系统、专业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治疗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很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状况要更加显著,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压、缓解症状,保护患者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减少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讨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0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2.5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加服80mg的缬沙坦,连续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能有效地对血压情况进行改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以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平均分组。观察组50例,接受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高血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随访3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0.29±2.38)mmHg vs (96.21±3.90)mmHg,(124.90±3.52)mmHg vs (145.28±5.67)];WHOQOL-BREF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在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研究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法,将患者按照中医证型进行分类,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危险因素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描述了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与中医证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研究期间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证型分布如下:阳虚质占34%、阴虚质占27%、气虚质占18%、血瘀质占15%、痰湿质占6%。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高体重指数(BMI)、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家族遗传因素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阳虚质和阴虚质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型。高龄、高BMI、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家族遗传因素与不同的中医证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