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痰热瘀肺型小儿肺炎喘嗽者使用麻杏石甘汤联合苇茎汤加减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19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属于痰热瘀肺型小儿肺炎喘嗽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60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儿划分成均为30例的两个组别,两组患儿分别采取常规西医疗法、中西医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其中为患儿实施常规西医疗法的组别列为常规组,为患儿开展中西医联合疗法的组别列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主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三方面。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主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者使用麻杏化瘀汤加减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12月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1例,常规治疗+麻杏化瘀汤加减),疗效对比。结果 和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6.78±1.62)d、咯痰消失时间(7.37±0.52)d、气促消失时间(1.97±0.41)d、肺啰音消失时间(4.89±0.61)d、退热时间(3.17±1.38)d相对比,观察组的咳嗽消失时间(5.46±1.34)d、咯痰消失时间(6.21±0.26)d、气促消失时间(1.42±0.35)d、肺啰音消失时间(4.23±0.54)d、退热时间(2.18±0.65)d更短,组间对比(p均=0.000);和对照组的FVC(1.24±0.95)L、FEV1(1.41±0.32)L、FEV1/FVC(48.37±3.23)%相比,观察组的FVC(2.17±0.67)L、FEV1(1.98±0.43)L、FEV1/FVC(55.26±3.45)%更高,组间对比(p均=0.000)。结论 麻杏化瘀汤加减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患者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麻杏化瘀汤适当加减,运用于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肺部功能实际改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肺炎喘嗽治疗,并且为痰热闭肺型患者92例进行此次研究。运用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均为46例,对照组展开治疗时,运用西医治疗方式,实验组治疗时,结合麻杏化瘀汤,并对其进行适当加减,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3.91%,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3.48%,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获得的有效率明显更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肺部功能评分更高。结论:患有肺炎喘嗽,并属于痰热闭肺型的情况,结合麻杏化瘀汤进行治疗,对其进行适当加减,获得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在临床中,值得进行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治疗对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者外周血WBC、hS-CRP、PCT、HBD-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应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WBC、hS-CRP、PCT、HBD-2水平的影响,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BC、hS-CRP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WBC、hS-CRP指标分别为(5.17±1.26)109/L、(3.52±0.64)mg/L,均低于对照组(8.58±1.78)109/L、(6.16±0.8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CT、HBD-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PCT指标为(0.24±0.11)ng/ml,低于对照组(0.79±0.24)ng/ml,HBD-2指标为(74.68±9.16)pg/ml,高于对照组(68.15±10.0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肺啰音、咳嗽喘息、发热缓解时间分别为(5.49±1.26)d、(6.24±1.37)d、(1.75±0.48)d,均短于对照组(7.73±1.85)d、(8.16±2.05)d、(3.58±0.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治疗过程当中,加用麻杏石甘汤的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外周血WBC、hS-CRP、PCT、HBD-2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