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放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老年肿瘤放疗患者为对象,采取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 4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 SAS 、 SDS 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78%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8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护理干预前两组 SAS 、 SDS 评分无明显差异( P > 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不安等负性情绪均得到缓解,且观察组 SAS 、 SD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于老年肿瘤放疗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的研究样本是选择近1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样本量抽取80例,然后将这些样本量分两组,其中一个组设定成常规组,该组中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40例)接受的护理模式均为常规护理,另外一个组则设定为研究组,该组中4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路径;样本分组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评估。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相对于常规组更佳(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路径之后得出,该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的衰弱评估以及分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60例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的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所有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按照自愿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分级护理,而观察组则基于衰弱评估分级护理,对比2组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老年终末期肿瘤患者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终末期肿瘤患者应展开全面、规范化护理服务,通过衰弱评估加以分级护理方式,有助于的改善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的预后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的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90例高龄妇科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手段。其中主要包含有进行生活指导、心理护理、宣教健康睡眠基本知识等。通过生活质量核心表以及匹兹堡具体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睡眠状况和实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护理措施实施后,研究组患者 PSOI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OLO-C30 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最后,在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上,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干预,既能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又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策略,包括心理干预、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及康复指导等。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等指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疼痛缓解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疼痛程度显著降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结论: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肿瘤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因此,建议在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个性化护理策略。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了手术治疗,对其肿瘤类型,发病年龄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在老年妇科肿瘤中,良性肿瘤25例(41.67%),其中子宫平滑肌瘤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35例(58.33%),其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最高。患者的年龄分布主要在61-85岁,平均65.5岁。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阴道断端出血、泌尿系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尿潴留、呼吸道感染、应激性胃炎、贫血等。结论老年妇科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方法,而且容易诱发并发症,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该治疗方案的可实施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41例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静脉5天输注CIK细胞,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标志、免疫指标、生活质量、生存期的变化情况,探究CIK细胞治疗法的效果。结果41例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经CIK细胞治疗后,78.0%的患者肿瘤标志物下降,63.4%的患者免疫力水平上升,全体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生活质量较治疗前而已有所提升。结论对于无法通过手术、化疗进行治疗的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使用CIK细胞治疗法进行治疗。CIK细胞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手术在治疗纵膈肿瘤问题上的效果,对比分析两者的效果,总结一些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这三年内收治的纵膈肿瘤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胸腔镜下纵膈切除术予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然后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腔镜手术使一些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扩大了手术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手术创伤小、患者的痛苦轻,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17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中位于右后上纵膈2例,右后中上纵膈3例,右后中下纵膈3例,右后下纵膈1例,左后中纵膈3例,左后中下纵膈3例,左后下纵膈1例,双侧后中下纵膈1例。肿块平均大小6.3cnm×4.3cm(2.3cm×2.0cm~12.6cm×4.0cm),CT平扫显示肿块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楚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13例,密度均匀4例,肿块内见砂粒状或条片状钙化8例;邻近胸膜增厚10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邻近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6例,心脏受压4例,肺动脉受压7例,降主动脉受压1例;肿瘤越过中线6例,肿瘤向椎间孔生长5例,包绕主动脉3例,肋骨侵袭破坏3例,肋骨受压变形2例,胸椎受侵破坏2例,沿脊柱旁突入上腹部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0例,骨转移1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CT增强扫描14例,不均匀强化11例,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3例,平均CT值36(20—56)HU;中度强化8例,平均CT值53(36~74)HU;明显强化3例,平均CT值70(56—88)HU。肿块内见点状血管影7例,肿块内见多囊状改变6例。结论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易误诊的纵膈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影像特点,为我们日常工作中针对不典型纵膈支气管囊肿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间1例通过手术和病理确诊的纵膈支气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情况、影像特点、病理学资料,再综合中外文献讨论。结果①男性,年龄51岁,.②临床资料偶有咳嗽症状外,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③影像学特点发生在纵膈,且在后下纵膈,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无周围浸润,密度呈软组织样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④病理学资料单一囊,内容物呈巧克力样。结论①纵膈支气管囊肿为先天性疾病,少发,发生及病程长短不一。②纵膈支气管囊肿主要以咳嗽来检,多数为意外发现。③影像学常见的水样密度影易于诊断,但是后纵膈内接近实性或软组织样密度肿块的支气管囊肿极其容易误诊纵膈肿瘤。④病理学示囊肿壁内覆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壁成熟软骨、支气管平滑肌、腺体细胞等。⑤通过手术治疗预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