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面肌痉挛在术前、术中的电生理变化,独创的采用“瞬目反射”的两通道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尤其观察在面肌痉挛中微血管减压术中预警预值得指标判断,结果通过多参数电生理技术诊治前后的效果、在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之间的数据差异。结论通过对多参数电生理技术的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即适合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快速简洁的多参数电生理技术诊疗技术,又能根据其规律,进行研究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肌力训练结合蜡疗对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和疗效。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5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蜡疗联合肌力训练治疗,分析比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下肢FMA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痉挛性偏瘫治疗中应用肌力训练结合蜡疗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临床康复,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面肌痉挛在术前、术中的电生理变化,独创的采用“瞬目反射”的两通道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尤其观察在面肌痉挛中微血管减压术中预警预值得指标判断,结果 通过多参数电生理技术诊治前后的效果、在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之间的数据差异。结论 通过对多参数电生理技术的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即适合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快速简洁的多参数电生理技术诊疗技术,又能根据其规律,进行研究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与康复训练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间本院收治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选出 80例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 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针灸与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结果并无统计学差异性: 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P< 0.05。结论:针灸与康复训练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并且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对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9月—2018年1月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常规药物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抑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的程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抑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的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内收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疼痛的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无创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36例行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作为对象,术后接受TCD检测,通过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率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对患者术后CVS进行诊断。结果通过TCD检测能够较为清晰的观察动脉瘤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情况,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采用TCD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有助于医师判断患者恢复情况。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的悬吊技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17例患者(94.4%)治愈,1例患者(5.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面瘫,经对症治疗后均在随访期间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改良的悬吊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损伤小的特点,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补充。
简介:目的分析分析护理干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肿瘤患者,共102名,采用Excel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膀胱痉挛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患者的膀胱痉挛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肿瘤患者护理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情况,实现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定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 68例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4例)与观察组( 34例),前者采用基础护理方法,后者采用舒适护理方法,比较两组 Kolcaba评分与膀胱痉挛发生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 Kolcaba评分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具有意义( P<0.05);观察组膀胱痉挛发生率( 11.76%)低于对照组( 38.24%)且统计学差异具有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