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儿童68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儿童接种次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在儿童接种后对其进行随访,并记录和统计随访结果,针对出现不良反应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儿童局部胳膊红肿6例、儿童发热9例、儿童局部硬结3例、儿童过敏性皮疹2例、儿童接种上肢水肿3例、儿童接种部位化脓1例;加强免疫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00%,显著高于基础免疫组儿童的1.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接种次数呈现出反比关系儿童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次数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儿童在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之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应当根据总结归纳的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中实施护理指引的价值。方法选取280例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80例于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指引。对比两组新生儿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种者的家属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中实施护理指引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指引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中具有很大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13年某地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性,以指导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以2013年某地5个县区相关四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为基础资料,应用秩和比法比较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3年某地五个不同县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Ⅴ>Ⅲ>Ⅰ>Ⅳ>Ⅱ,除Ⅱ与其他四个县区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较差,其他县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采取措施提高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OPV、JEV和M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保护性抗体滴度水平。
简介: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发起"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倡议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发病率已减少了99%以上。如今,全球已进入了后脊灰时代。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消灭脊髓灰质炎最后阶段战略计划(2013-2018)》,以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由于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的人群中有可能会出现罕见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病例和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相关病例。因此,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途径是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能避免OPV使用过程中出现的VAPP和VDPV循环(cVDPVs)事件的发生,适用人群较广泛。然而,不同国家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种类和使用程序不尽相同,本文对脊髓灰质炎流行现状及疫苗免疫策略进展情况进行简述,以期为终结脊髓灰质炎提供理论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的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该市3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并对上述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该次研究300名患者中,42.7%的人不了解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62.7%不了解乙型肝炎疫苗需要加强免疫注射,94.3%的认为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注射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知识;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4.4%、血站血库的化验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2.5%及经常输血患者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52.0%显著低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常识,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促进人们了解和认识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重要性,增强自觉复种的意愿。
简介:摘要目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已经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观察分析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对该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被诊断为合并乙肝孕妇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乙肝疫苗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进行治疗,对比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所携带的乙肝病毒和两组婴儿的一般资料都无较大差异,患者在治疗后所携带的乙肝病毒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婴儿携带乙肝病毒率也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相比于单一的使用乙肝疫苗来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更好,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接种疫苗前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本中心进行接种疫苗的儿童120例,将其随机分别两组(健康宣教组和普通组),每组儿童60例。对健康宣教组儿童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包括接种疫苗前后的禁忌,抱儿童打针的正确方式,打完针需要留观半小时以及如何减轻儿童对打针的恐惧和疼痛等。对普通组儿童家长则给予常规指导。对比两组家长对接种疫苗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儿童接种疫苗的延迟时间。结果健康宣教组平均接种率、家长对接种疫苗知识的了解程度均高于普通组;健康宣教组接种疫苗的延迟时间短于普通组。结论在儿童接种疫苗前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这对预防传染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儿童家长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的认知情况和接种意愿,分析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疫苗接种、预防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5—9月,在西城区预防接种门诊,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3岁的儿童家长信息。采用单因素X-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家长EV71疫苗认知和接种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50名儿童家长中,31.56%的家长听说过EV71疫苗,25.11%的家长愿意给孩子接种EV71疫苗,拒绝接种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新疫苗的安全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家庭、既往有手足口病史儿童的家长对EV71疫苗知晓率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更愿意给孩子接种EV71疫苗。听说过EV71疫苗的家长中,85.92%能接受的疫苗价格不超过200元,希望政府免费提供该疫苗接种的有67.61%。结论北京市西城区儿童家长对EV71疫苗知晓率和接种意愿均不高,需要适当加大相关疾病和疫苗知识的宣传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树突状细胞疫苗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NKI、WanFangData、CBM和VIP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8月,搜集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临床研究,同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回溯补充。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n=1609)。Meta分析结果显示免疫组与对照组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3(95%CI0.90-2.27),P=0.13,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组在3年总体生存率上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8(95%CI1.05-1.33),P=0.007;在两组随访期间转移或复发情况上免疫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5(95%CI0.29-1.03),P=0.06,进行敏感性分析后结果显示两组随访期间肿瘤转移或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9(95%CI0.22-0.67),P=0.0008。免疫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发生率为24.38%。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3年总体生存率及复发或转移情况均有一定改善。受纳入研究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可能存在偏倚,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疫苗注射过程中心理护理所具有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疫苗注射的幼儿120例,根据其年龄的奇偶性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常规组幼儿在疫苗注射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幼儿在疫苗注射过程中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并对两组幼儿在注射过程中的配合情况、应激反应情况,及家长的满意情况进行记录,对比。结果实验组幼儿在注射过程中的配合度和家长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幼儿应激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疫苗注射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小儿的应激反应,提升疫苗注射配合度,并且家长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宫颈癌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分析资料,通过病理检查报告以及病情问诊记录档案,研究分析影响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对中国18~25岁健康女性注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成本、安全性以及有效率等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判定结果是否有一定的敏感性。结果实验组接种宫颈癌疫苗的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转移概率以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疫苗的注射使用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案。结论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包括分娩次数、性生活习惯、婚姻史、病毒、真菌感染、吸烟以及子宫糜烂、裂伤、外翻等,通过接种二价HPV疫苗联合巴氏涂片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同时接种注射安全性较高且成本较低,但是宫颈癌疫苗在未来不仅需要改进价格、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还应当通过临床试验获得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手足口疫苗接种效果的观察结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7年8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儿童和未接种过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儿童中根据盲选的方式选取25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根据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于观察组中的研究对象进行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而对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只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一年之后手足口病的发病概率。结果在一年之后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回访发现,观察组中,发生手足口病的患儿总共有11例,均为柯萨奇A16型手足口病,其发病的概率为8.59%;重症手足口EV71型为0;而对照组中,发生手足口病的患儿总共有23例,其中柯萨奇A16型手足口病发生19例,肠道病毒71型4例,其总发病的概率为17.96%,其中柯萨奇A16型手足口病发生率14.84%,肠道病毒71型发生率为3.12%。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接种了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之后其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研究对象(P小于0.05)。结论对儿童进行手足口疫苗接种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对EV71型手足口病患的抵抗能力,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要对儿童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及时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能够最有效减少儿童患上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