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此次实验旨在探讨在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过程中,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作为辅助药物,观察该药物在治疗此疾病时的疗效。方法此次实验选取2018年1月-6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共60例,按照入院治疗顺序随机进行分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一般的滴耳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氟氧沙星作为治疗药物,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听力改善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听力改善程度都有所好转,但是实验组的改善较为明显(P<0.05),实验组的病菌清除率也明显的好于对照组(实验组93.33%,对照组76.67%),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起效时间也快于对照组(实验组3.2±1.2d,对照组6.1±1.2d),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基本相近,无明显差距。结论在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治疗药物,将氧氟沙星作为治疗药物,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高病菌清除率,提高药物的起效时间,并且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收治数量为82例,按照抽签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41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前后听力阈值、不良反应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护理前听力阈值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护理后听力阈值低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2)试验组(7.32%)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部瘙痒、耳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26.83%)的患者,其结果呈现为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病例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40例,时间2021年5月~2022年5月。氯霉素组(20例):实施氯霉素滴耳液治疗。氧氟沙星组(20例):实施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探讨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氧氟沙星组的IL-6浓度更低[(14.58±1.16)µg/ml,同氯霉素组的(18.59±2.07)µg/ml比较](p<0.05)。治疗2周后,氧氟沙星组的IL-8浓度更低[(16.59±1.25)µg/ml,同氯霉素组的(19.36±3.16)µg/ml比较](p<0.05)。氧氟沙星组病情好转所需时间更短[(4.18±1.03)d,同氯霉素组的(6.89±1.12)d对比](p<0.05)。氧氟沙星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更高[95.00%,同氯霉素组的70.00%比较](p<0.05)。结论:将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霉素滴耳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6.49%、观察组为9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清除率对照组为85.33%、观察组为9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和耳部疼痛,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6%,观察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清除病原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黄连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5年8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00例分两组,西医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等西药滴耳液进行滴耳;复方黄连组采用复方黄连滴耳液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损失水平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复方黄连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两组听力损失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复方黄连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损失水平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P>0.05。结论复方黄连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听力,无严重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黄连滴耳液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收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 100例,随机分组,氧氟沙星滴耳液组的患者采用了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复方黄连滴耳液组则给予复方黄连滴耳液。比较两组治疗显效的时间、细菌清除率、治疗前后患者听力水平以及生理机能 (PF)分值、 一般健康状况 (GH)分值、躯体疼痛 (BP)分值、生理职能 (RF)分值、精力 (VT)分值、 社会功能 (SF)分值、情感职能 (RE)分值、精神健康 (MH)分值、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复方黄连滴耳液组治疗显效的时间、细菌清除率、治疗前后患者听力水平以及 PF、 GH、 BP、 RF、 VT、 SF、 RE、 MH分值、治疗效果均优于氧氟沙星滴耳液组, P< 0.05。复方黄连滴耳液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氧氟沙星滴耳液组, P< 0.05。结论:复方黄连滴耳液对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听力和患者的生活健康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氧氟沙星滴耳液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治疗上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24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此次患者病例内容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氧氟沙星治疗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氯霉素滴耳液进行临床治疗,氧氟沙星治疗组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临床治疗,经过治疗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病原菌清除概率、患者听力改善程度、治疗后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临床改善程度上的对比数据对照组是75%,氧氟沙星治疗组是95.8%,可见氧氟沙星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在病原菌清除率、起效时间及听力改善程度的对比数据对照组数据分别为76.8%,9.8±2.3,3.1±0.9,氧氟沙星治疗组数据分别为97.5,6.3±1.0,7.9±2.1,可见氧氟沙星治疗组数据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数据对照组出现耳部刺痛的概率为5.8%,出现耳部瘙痒的概率为10.8%,氧氟沙星治疗组出现耳部刺痛的概率为0.8%,出现耳部瘙痒的概率为3.3%,可见氧氟沙星治疗组数据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减少不良反应,能够改善患者听力程度,在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以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为外壳、全氟戊烷(PFP)为核心的超声响应型纳米液滴,探讨机械指数(MI)对纳米液滴超声造影成像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透析法制备PEG-PCL胶束,然后将胶束与PFP混合后超声乳化制备纳米液滴。测定纳米液滴的粒径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考察其在25 ℃和37 ℃下储存后的稳定性。应用超声诊断仪观察不同MI下纳米液滴的体外造影成像特性。结果纳米液滴的粒径为(356.6±5.6)nm,zeta电位为-(7.30±0.14)mV,透射电镜下纳米液滴接近球形,有清晰的核壳结构。于25 ℃或37 ℃放置一段时间后,纳米液滴平均粒径变大,且分散度增加。体外造影成像结果显示37 ℃下纳米液滴在MI≥0.4时可产生回声增强,且MI越大,回声越强。结论纳米液滴的造影成像特性与所采用的MI紧密相关,较高的MI可以使更多的纳米液滴发生相转变,产生较强的回声。此研究可以为纳米液滴在超声诊断及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5年 4月至 2017年 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80例,以随机法将患者设置为观察组( n=40)和对照组( n=40),观察组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对照组给予氯霉素滴耳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2.5%, P<0.05;观察组患者的头晕、恶心、耳部疼痛发生率为 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7.5%, P<0.05。结论: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效果。方法 选取并研究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52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氯霉素滴耳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选择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致病菌清除率、治疗效果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 研究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完全清除率(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57.69%),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7.69%,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77%,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