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统计我院2014.3-2016.1期间胃癌患者共有83例,其中52例早期胃癌患者行手术大部分切除并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按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26例,对甲组患者实施术后基础护理,而对乙组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肠内各项营养指标均无意义(P>0.05),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清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有所好转,但乙组患者恢复效果更好,各项指标基本接近正常值(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加以综合护理干预,有效增强患者体质,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早期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病区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征,并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论采取血糖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协助及时有效治疗新生儿低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管理的37例作为试验组,实施基础护理管理的37例作为对照组,评定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3例,占比8.1%;对照组并发症10例,占比27.0%,两组并发症率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将早期预警评分用于ICU患者护理干预中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6周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重新评估,了解2组患者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上升更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计划地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残率,缩短病程,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71例剖宫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使用母乳喂养,对照组组患儿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新生儿抚触、游泳护理、饮食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值、首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超早期静脉溶栓,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时,再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按照血透室护理措施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干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的并发症各项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对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早期护理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瘫痪的筛查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儿童保健科专案管理的620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筛查,定期检查其姿势反射、神经运动发育及肌张力等,并深入分析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本组620例高危儿中,早期瘫痪发生率为23.2%(144/620);在筛查能力上,里程碑式大运动发育异常(二月末或以后手持续握拳、三月卧位时不会抬头等)灵敏度>85%;自发姿势异常或器官功能异常(显著斜视、面部麻痹、惊厥等)特异度>85%。结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在临床实际中应重视加强对高危儿的早期瘫痪筛查,重点检查里程碑式大运动发育,一旦患儿出现斜视、面部麻痹等症状,需考虑早期瘫痪的可能。

  • 标签: 高危儿 早期脑性瘫痪 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效果。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行腹部X线立卧平片与腹部CT扫描诊断,给予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5±2.1)d。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行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了误诊发生几率,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炎性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9~32d,除表现一般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20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死亡。结论对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尽量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慎重,如果症状不缓解应考虑是否手术探查。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手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DebakeyIII型患者的心理辨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并实施。结果75例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高,稳定了患者的情绪。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理护理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被尊重感,使其主动配合手术,为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具有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心理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取的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病人6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值、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值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VAS评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地控制AD病情,确保治疗安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安全管理 HAMA 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