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瘤与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不同表现,为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结肿大(浅表)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结果将淋巴瘤患者102例作为淋巴瘤组,将反应性淋巴结肿大患者66例作为反应性组,对比分析2组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反应性组大多为低回声、圆形或椭圆形,L/S〉2;淋巴瘤组则大多表现为极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串珠状(或融合不规则状)、L/S〈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组淋巴结边界清,淋巴门多存在,主要见淋巴门型血流;淋巴瘤组患者肿大的淋巴结边界大多较整齐,淋巴门不可见,主要见边缘型血流。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鉴别颈部淋巴瘤和反应性淋巴结肿大。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梧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致不良反应患者103例,均应用中药热敷包治疗,评估其出现的具体不良反应情况及性别分布,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103例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以皮肤过敏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患者皮肤过敏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包括热敷温度、性别差异等,医护人员应在治疗期间辅以相应处理措施,以降低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中药热敷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简介: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及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灵敏的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情志干预对急性期中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68例急性期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情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用药依从性、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61.67%(P〈0.05);SAS、SDS评分值分别为(40.45±4.61)、(38.59±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72±6.74)(49.65±5.25)(P〈0.05),用药依从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结论情志干预有助于缓解急性期中风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认知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情绪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SAS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护理认知干预能够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于促进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在中老年人群不同抑郁积分患者中的聚集及分布状况,为老年抑郁症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某地区中老年人根据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测定抑郁程度,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检测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调查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史以及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结果两组收缩压、三酰甘油抑郁组低于非抑郁组,收缩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舒张压、总胆固醇、血糖抑郁组较非抑郁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各类相关疾病患病率及不良生活习惯具有均高于非抑郁组。且具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具有的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越高。早期干预将有助于延缓和减少抑郁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且易复发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已达到3%-5%,抑郁症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身心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这使得抑郁症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缺乏,有时还伴有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如疲乏、失眠等。临床心理学家发现抑郁症患者对环境刺激的情绪反应不同于正常人,并推测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障碍可能是导致其情绪反应异常的重要原因。从早期利用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开展的行为学研究,到近期利用神经科学技术进行的抑郁症情绪调节脑机制的探索,研究者们已经围绕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情绪调节障碍与抑郁症的关系机制以及作用路径,尚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的特点,系统梳理抑郁症情绪调节障碍的症状学及脑成像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情绪失调对抑郁症的作用路径,并从情绪调节的视角展望对抑郁症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
简介:摘要完全身体反应法(TPR)是一种基于语言和行为高度一致性的语言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包含对完全身体反应法的介绍,包括它的背景、发展和原理,最后得出了“完全身体反应法是对中国外语教学方法上的一大补充”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