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心电图及临床特点核心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本院儿科收治的253例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患儿,均采用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针对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类型、心电图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在253例新生儿快速心律失常患儿中,室上性心律失常162例,其中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24例,房性早搏105例,预激综合征并室上性心动过速23例,心房扑动8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心律失常91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6例、室性早搏85例。合并有心源性休克患儿30例,合并有心力衰竭患儿61例。围产期各中因素导致的缺氧与生后由肺部疾病导致的重度缺氧43例,占比17.00%;宫内感染和产时、产后感染106例,占比41.90%;先天性心脏病(包括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房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室间隔缺损等)47例,占比18.58%;电解质紊乱(主要为低血钾、低钠血症)20例,占比7.91%;原因不明37例,占比14.62。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大部分患儿不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重症患儿需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结论:新生儿患有快速心律失常不需要给予特殊的治疗,随着原发疾病的治愈或是患儿心脏传导系统的日渐成熟,大部分的良性心律失常均能够自愈,心律失常也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新生儿 快速心律失常 心电图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点。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高原地区(海拔>2000m)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不同T波倒置情况、不同ST段下移程度、不同ST段下移导联数以及不同心电图QRS波时限患者比例情况,分析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T波无倒置、T波倒置<2mm以及T波倒置≥2mm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1mm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1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100ms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QRS波时限小于100m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1mm、ST段下移导联数≥6个以及QRS波时限≥100ms,表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较多,心肌缺血严重,预后不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合对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高原地区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点。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高原地区(海拔>2000m)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不同T波倒置情况、不同ST段下移程度、不同ST段下移导联数以及不同心电图QRS波时限患者比例情况,分析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T波无倒置、T波倒置<2mm以及T波倒置≥2mm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1mm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1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100ms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QRS波时限小于100m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1mm、ST段下移导联数≥6个以及QRS波时限≥100ms,表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较多,心肌缺血严重,预后不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合对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高原地区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收治的 153例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病例,按病例就诊时间分为 I组( 2h内就诊, 35例)、 II组( 2~4h就诊, 47例)、 III组( 4~6h就诊, 55例)、 IV组(> 6h就诊, 1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特点心电图阳性率。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特点包括:ST段变化、 Q波变化、 R波变化及 T波变化。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 心电图 非典型改变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邵明容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1-06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7期
  • 机构:广汉市人民医院  四川广汉  6183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4岁,主因尿检异常17年于2012年7月2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秋季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绞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怀疑左输尿管结石,但行双肾超声、腹部X线平片及肾盂造影未发现结石,给予排石中草药物治疗20d,尿检持续异常。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仍无效。

  • 标签: 心电图 血清钾 高钾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年逾花甲的张大爷经常在爬楼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表现,做了几次心电图检查,报告上都写着:正常或大致正常:前不久,老人在吃晚饭时突然觉得胸部疼痛,休息几分钟后也没有缓解。家人急忙将他送往医院。在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后,医生怀疑老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又让张大爷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右冠状动脉狭窄。经过冠心病介入治疗,张大爷的胸痛、心慌等症状才从此消失。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右冠状动脉狭窄 冠心病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情绪激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