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过对徐大椿《乐府传声》中主要的三个部分,即“有形之声与无形之声”、“高腔轻过与低腔重煞”、“定板与底板”的研究,指出徐氏对戏曲演唱发声上的论述较为细致、入理,对音乐本体上的某些特征也能察觉,故而对今天民族声乐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出塞》曲是汉乐府的重要篇章,其流传过程颇为复杂,往往不易辨析清楚。通过对《出塞》曲源流的条分缕析,得出《出塞》曲发展的脉络及其据时代风尚所作的改变。
简介:清代舒位的《春秋咏史乐府》注意到了咏史乐府诗在内容上"详于后代而略于春秋"的不足,故以春秋史实作为书写对象,在咏史乐府诗史上起到了补阙作用。《春秋咏史乐府》以《左传》为"本事",140首春秋咏史乐府诗的叙事与议论均围绕其"本事"——《左传》展开。同时,舒位运用了对比及诙谐的艺术手法使咏史乐府诗的议论更具隽永的诗味。
简介:掌管音乐的的官署——乐府,系由汉武帝所创设,这大约已成为今日通行的说法~①。但是,关于武帝设立乐府的目的,则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为了采集民歌,了解其中反映的风俗民情,以有助于政治;有的说是为了整理武帝远征西域后传入的各种西方音乐;还有的说是为了制定适合大一统国家的仪式上所用的雅乐。然而记载乐府创设原委的《汉书·礼乐志》中说:'乃立乐府~②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若是为了了解政教情况,那何必要在夜里歌唱所采歌诗呢?若说是为了整理西方
简介:
简介:文章在评述明清主要校本--冯校本、毛校本、赵校本、钱校本、陆校本、劳校本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它们的史料价值,即为版本研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诸校本中,冯校本、毛校本、陆校本和劳校本尤为重要.这些校本提供的材料帮助我们部分复原了亡佚了的两个宋本,并且使我们比较细致地了解到明末元本的流传状况和汲古阁校刻的诸多细节问题.
简介:《史记》与《汉书》,是汉代最具影响的两部史书,其中有关乐府诗的述论,成为司马迁与班固乐府观的直接反映。司马迁的乐府观,主要表现为对“前乐府”功能的注重、对“古者诗”与“诗三百”的称美、对“前乐府”文本整理的重视三个方面。班固的乐府观,则重点表现为首次对乐府诗进行了概念方面的定义,并由此勾勒出了乐府诗原生态的民歌特性,确立了其文学地位与文学价值。尤其是其中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八字,更是成为后人衡量与检验乐府诗的一条准律,影响深远。
简介:自初唐以来,学人们对乐府诗题"行"的涵义做了种种解释,但由于都没有找到"行"题的本义,所以至今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通过对"行"的辞源学调查后发现,"行"与"永"通,而"永"与"咏"通,因此"行"具有"歌咏"之义。这一结论在《乐府诗集》不收"咏"诗上得到了印证。
简介:突破诗学范畴的评价体系,还汉乐府作为歌唱文本和表演文本的特质,从音乐的角度研究汉乐府.历来是研究汉乐府的一大难题。20世纪的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80年代以后,音乐界的学者打破文学界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汉乐府研究突破了古典诗学的研究模式,汉乐府曲调考证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方法和观念多有创新。
简介:晚唐宫怨诗有一百五十首左右,是初唐的三倍,盛唐的二倍。与中唐相比,在题材选择与内容主旨上无大的变化,艺术上却颇不同,呈现出向盛唐宫怨诗的些许回归。代表诗人有杜牧、李商隐等。
简介:作为咏物诗一大门类的咏雪诗,至唐代已精致之极。欧阳修、苏轼以“禁体物语”写雪诗,乃是针对陈陈相因滥用比喻的一种矫枉,用意在求变。然不能将欧、苏“禁体”推向极端。元明以后,咏雪诗崇尚汉魏六朝,不取法唐宋。特别是清人,力倡返璞归真,乃是对欧、苏矫枉之再矫枉。从咏雪诗的角度透视中国古代诗歌史,庶几可循到不同时代审美趋势的递嬗与流变。
简介:乐府体七绝以七绝为"体",乐府为"用"。王昌龄七绝的乐府之"用"主要表现在叙事、表意、造语、入乐方面,但仍不失七绝本色,终成盛唐正格。王昌龄已经认识到乐府体七绝的文体功用在于入乐演唱,具有娱乐遣兴功能,其创作积极适应了演唱的需要,以唐代流行歌手的身份进行七绝创作。
简介:本文从梁代《刘生》诗溯源,分析梁陈两代帝王咏侠诗的特色及游侠形象的改变。梁陈帝王咏侠诗在宫体诗风影响之下,呈现出与建安风骨迥异的柔靡之音,咏侠诗在不同作者笔下被赋予新的形象及审美情趣。
简介:《乐府指迷》是宋代一部重要的词话,它与王灼《碧鸡漫志》、张炎《词源》合称为“南宋三大词话”,代表了宋代词学理论的最高水平。它见微知著、体大精深,几乎涵盖了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南宋中后期词发展到新阶段的理论总结,具有鲜明的词学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乐府指迷》深刻的批评理论,得到了词学界的深切关注。近年来,专论文章逐渐增多,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成绩斐然。但是,仍有诸多方面尚需进一步认识和讨论。文章拟分段、分类对其研究现状加于述评。
简介:摘要诗经作为古代第一篇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史上成熟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而汉乐府诗是则是在继承了诗经之后,在其基础上开创自我,成为来自社会底层的歌唱的经典之作。两者在其内容和艺术特色上既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了解了这些之后,有助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及其艺术成就,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简介:清姚燮《复庄今乐府选》今存三种不同系统的钞本。据《复庄今乐府选总目》,此书收録元明清戏曲、说唱、散曲和时调新曲共430种,内有27种未见别本流传。现存本间有姚燮所作批语、题识及跋语,涉及作家创作背景与版本来源等信息。然该书卷帙浩繁,且分藏于五处,未易获知其全貌。今参酌诸家目録,以现存文本的具体考察为依据,整理成详目,细列剧目、折目、批注(选録)、题跋、册数、馆藏地等,以供学者参考。
简介:一感谢机缘,让我认识和文光,与他们一家结缘:和文光、和国芳、肖汝莲、达坡玛吉(和秋香)、达坡阿玻、和金花。这机缘让我知道,在丽江旅游的纷扰与休闲的繁华后面,在保留道教音乐的“纳西古乐”之外,在传奇人物“宣科风景”之外,还有别的亮点景色,还有那么一个魅力四射、活力充沛的家庭,
简介:刘应秋《一砚斋集》中有乐府诗二十二首。这些诗反映了作者多向度的情感价值和心理动态,从中可见其在动荡年代艰难的生存过程。刘应秋的乐府诗既继承了前代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有所创新。研究这些乐府诗,将有助于我们梳理清代乐府诗的发展脉络。
徐大椿《乐府传声》研究
乐府《出塞》曲源流管窥
舒位《春秋咏史乐府》初探
汉武帝创设乐府的目的
醉里不知新乐府(隶书)
《乐府诗集》明清校本述评
论汉代史家之乐府观
乐府“行”题本义新考
音乐学视野中的汉代乐府研究——20世纪汉乐府研究综述
论晚唐宫怨诗的发展及其嬗变——以杜牧、李商隐为中心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新探
欧、苏“禁体物语”及近古咏雪诗
文体学视域下的乐府体七绝探索——以王昌龄七绝为例
隐匿性双宫颈单宫体畸形1例
论“宫体”风尚下梁陈帝王咏侠心态
沈义父及其《乐府指迷》研究述评
《诗经》与汉乐府比较浅析
《复庄今乐府选》详目
和文光的“当代乐府新民歌”
刘应秋乐府诗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