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对评估肾脏病患者内皮损伤状态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首次就诊于北京医院肾内科的患者133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合并症、并发症等信息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疾病及不同肾脏病分期患者sTM、血肌酐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对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减退,sTM明显升高,CKD 1~5期患者sTM水平分别为(0.013±0.007)、(0.019±0.010)、(0.022±0.008)、(0.027±0.008)、(0.033±0.006) T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05,P<0.05);非CKD的尿路感染患者sTM水平为(0.013±0.009)TU/L,与CKD 1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3,P>0.05)。无论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或心血管疾病,在血肌酐匹配的情况下,sT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血肌酐恢复正常,但sTM未明显下降。sTM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697,P<0.01)。结论sTM能更早期地评估CKD患者的肾功能损伤,肾脏病患者的sTM水平与内皮损伤程度相关。
简介: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转换为米槠人工林后,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转换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平均下降28.8%、11.0%(P〈0.05)。米槠天然林和米槠人工林0~10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06mg·kg-1、209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碳的0.71%、0.91%;10~20cm分别为210mg·kg-1、158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碳的0.71%、0.88%;两林分0~1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为508mg·kg-1、460mg·kg-1,10~2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为373mg·kg-1、327mg·kg-1。米槠天然林和米槠人工林中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微生物生物量碳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冬季(P〈0.05)。
简介: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STEMI患者,其中伴T2DM者为Ⅰ组,无糖尿病者为Ⅱ组,每组30例;并选取30例T2DM无并发症者为Ⅲ组;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为Ⅳ组.受试者均测定血清sRAGE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sRAGE水平Ⅰ组为(1149.0±188.6)ng/L,Ⅱ组为(926.6±165.4)ng/L,Ⅲ组为(509.4±78.9)ng/L,Ⅳ组为(696.8±101.8)ng/L,两两比较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cTnI水平Ⅰ组为(4.84±8.39)μg/L,Ⅱ组为(2.86±4.37)μg/L,Ⅲ组为(0.01±0.01)μg/L,Ⅳ组为(0.01±0.01)μg/L;sRAGE曲线下面积(AUCaRAGE)为0.967±0.014(P=0.000,95%CI0.940~0.994).AUCcTnI为0.875(P=0.000,95%CI0.807~0.944).sRAGE截断点取761.550ng/L时,灵敏度(Se)为91.7%,特异度(Sp)为83.0%,约登指数(YI)为83.4%;cTnI截断点取0.060μg/L时,Se为76.7%,Sp为98.3%,YI为75.0%.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RAGE水平增高.sRAGE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能有早期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为正确认识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状态,该研究检测了MPP和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变化,探讨其对MPP和非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并为选择合理的MPP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MPP患儿(n=41)及非MPP患儿(n=20)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及sIL-6R含量.结果①MPP患儿血清IL-6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为2.01±0.41,1.12±0.67ng/L;sIL-6R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为1.87±0.25,1.92±0.27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7±0.52ng/L,1.71±0.15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MPP患儿恢复期血清IL-6含量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sIL-6R恢复期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非MPP患儿血清IL-6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为1.56±0.26,0.84±0.6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血清sIL-6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高于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sIL-6R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sIL-6R含量较非MPP患儿急性期升高(P<0.01或P<0.05);MPP患儿恢复期血清IL-6含量与非MPP患儿恢复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MPP患儿恢复期血清sIL-6R含量明显高于非MPP患儿恢复期(P<0.01).结论MPP患儿血清IL-6及sIL-6R改变较非MPP患儿明显,提示MPP患儿免疫功能改变较非MPP患儿显著,IL-6及sIL-6R参与了MPP的发生和发展,有必要对MPP患儿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所介导的胎盘血管病变与围生儿结局间的关系,以及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VEGFR)-1水平,对VEGF—VEGFR轴发挥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在本中心被诊断为GDM、孕龄为24~28孕周的孕妇100例纳入GDM组;选择同期在相同医院常规产前检查、相同孕龄的50例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血样,测量糖化指标:空腹血糖(FPG)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VEGF。GDM组经常规干预治疗后,再采集血样测定FPG值,HbAlc及VEGF,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娩后,收集胎盘,分析胎盘组织中VEGFR蛋白表达。根据GDM组孕妇分娩后的围生儿结局,将其分别纳入GDM围生儿异常组(n__34)与GDM围生儿正常组(”一66)(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GDM组孕妇血清VEGF水平、HbAlc及FPG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GDM组孕妇经干预治疗后,孕晚期FPG明显降低(P%0.05),HbA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仍保持较高水平。③GDM组孕妇血清VEGF与sVEGFR一1水平呈负相关(r-_一0.497,P%O.01)。④与GDM组孕妇所分娩围生儿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所分娩围生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对GDM组与对照组孕妇血清VEGF表达水平的分析结果显示,VEGF是GDM围生儿结局异常的危险因子(OR=5.196,95%CI:1.845~14.610,P〈0.001)。⑥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胎盘组织中VEGFR蛋白表达量显示,GDM围生儿异常组较GDM围生儿
简介:目的探讨胃液中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sE—cad)在检测几种胃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3例因胃肠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配合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20例,胃溃疡34例,胃癌22例,21例轻度浅表性胃炎(和无任何病理改变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液中sE—cad水平。结果胃癌组胃液sE—cad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组胃液sE—cad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液sE-cad水平升高可能对胃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佐证。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5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26例)、中型(16例)和重型(12例);另外选取30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和对照组对象血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①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在发病后12、24、72h和7d血清E选择素分别为(53±8)、(60±9)、(70±9)和(51±8)μg/L。P选择素水平分别为(18±4)、(25±6)、(30±6)和(21±4)μg/L。②轻型患者在发病后72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分别为(61±9)和(23±5)μg/L;中型为(80±11)和(41±9)μg/L;重型为(84±12)和(49±10)μg/L。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简介:目的:筛选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中国流行株中包膜蛋白gp41的优势抗原片段,构建具有区域流行代表性的HIV-1gp41重组抗原,为改进现有HIV-1初筛试剂盒中使用的同类抗原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免疫斑点杂交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收集自重庆、广州、上海的区域代表性150份HIV-1感染者血清标本中筛选gp41抗原性强的候选样本,利用RT-PCR及巢式PCR方法扩增包含重要抗原表位决定蔟的gp41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QE30连接,转化大肠杆菌M15构建gp41重组抗原表达菌株,表达后经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兔源HRP标记的gp41多抗能识别标本中gp41抗原性差异,得到候选样本,扩增包含gp41主要抗原表位片段;构建了包含gp41抗原表达簇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后经His标签抗体Western印迹鉴定为阳性。结论:高纯度的重组优势gp41抗原的构建和鉴定,为进一步改进现有HIV初筛诊断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中可溶性CD36(soluble CD36,sCD36)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及其代谢风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PCOS组,n=110)和同期、年龄匹配的单纯因男性因素或输卵管因素不孕人群(对照组,n=108),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数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sCD36水平,并对sCD36及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定sCD36对PCOS的诊断价值,进一步在PCOS组内根据体质量指数、血压、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指数和血脂分代谢亚组比较sCD36水平,分析sCD36在PCOS不同代谢类型中的作用。结果PCOS组血清sCD36水平为1.27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84 μg/L,P<0.001);PCOS组内,sCD36水平与黄体生成素(β=9.537,P=0.012)、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β=85.374,P=0.011)、雄烯二酮(β=10.449,P=0.028)、0.5 h胰岛素(β=1.260,P=0.015)、1 h胰岛素(β=1.213,P=0.014)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sCD36诊断PCO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并且其诊断灵敏度(84.54%)、约登指数(0.56)均高于雄烯二酮(65.10%、0.45)和睾酮(58.72%、0.40)。PCOS合并IR亚组中,sCD36水平显著高于PCOS不合并IR亚组且sCD36与PCOS患者中IR风险相关(OR=1.010,95% CI:1.004~1.017,P=0.002)。结论PCOS患者血清中sCD36水平具有良好的PCOS诊断效能,可作为PCOS发生风险预测标志物,并且与PCOS中IR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58例肝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sCD28、sCD80、sCD137、sCD27、sGITR、sTIM3、sCTLA4、sHVEM、IDO、sLAG3、sBTLA、sPD1、sPDL1及sPDL2的表达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可溶性免疫检查点水平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sCD28和sCD80在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 0/A、B期患者中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和C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D27和sHVEM在BCLC C期水平较0/A、B期明显下降,甚至低于健康对照者水平。BCLC 0/A、B期患者血浆sCD137、IDO、sPD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sPDL1和sPDL2在各期肝癌患者中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从0/A、B到C期维持高水平状态,不同分期肝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24个月后,复发肝癌患者术前血浆中sCD28水平低于未复发肝癌患者(t=2.843,P=0.007)。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sCD28判断肝癌复发的最佳cut-off值为101.42 pg/ml,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0.611~0.931),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666。sCD28高水平(≥101.41 pg/ml)肝癌患者术后24个月累计复发率为57.9%,低于sCD28低水平组(<101.41 pg/ml)的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7,P=0.000)。结论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免疫检查点的表达特征不同,提示不同分期肝癌患者免疫状态存在差异且sCD28可作为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标志物。
简介:摘要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ng express gene 2,sST2)属于Toll/IL-1受体超家族成员。sST2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sST2的浓度非常低,但在患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血清中sST2的水平明显上升。sST2能阻断气道炎症中的IL-33信号通路,可预测儿童哮喘的严重程度。同时sST2也可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标志物。该文对sST2在儿童哮喘、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特征、预后等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更好识别及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奠定基础。
简介: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和10~20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的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的则出现在夏季,10~20cm土层各处理对应的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的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糖耐量冠心病(CHD)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其相关性,探讨合并糖代谢异常的CHD患者是否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状态.方法96例CHD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成糖代谢正常(NG)组、糖耐量受损(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分别检测其与对照组30例患者血清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IGT组和T2DM组血清SVCAM-1、SICAM-1、hs-CRP浓度高于其他组,SVCAM-1、SICAM-1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39,0.51,P<0.01)、hs-CRP(r=0.32,0.56,P<0.01)均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根据糖耐量水平的分组逐步升高,提示内皮受损、炎症状态可能是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