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回顾分析选取的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两类心绞痛的临床主要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两者主要诱因是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激发,其中少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无明显诱因;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且多有诱因,经过治疗多数能康复。
简介:目的:ALP试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时,试剂放置在仪器冰箱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所检测值成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是试剂暴露在空气中无色的磷酸对硝基苯酚分解产生黄色的对硝基苯酚所致试剂空白吸光度逐渐增大所致。由于生化试剂较贵,而实际上试剂还在有效期内,大批试剂丢弃造成严重浪费。为避免浪费,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探讨继续使用这些试剂的可能性及其对结果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对试剂和仪器原理进行分析,进行精确度、准确度、线性试验和对比试验。提出在适当范围内可以用蒸馏水稀释此试剂,从而避免因空白吸光度过高仪器情况,并提出最佳稀释比例。结论:经最佳比例稀释后的试剂精密度、线性良好,与符合要求的新试剂结果一致,完全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末次随访日期2015年12月,所有患者未出现骨折移位及内固定松动的现象,于末次随访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指存在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其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本文依据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采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效抑制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这对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占45.78%(38/83),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4.22%(45/83),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中体位护理、术后疼痛护理、康复护理、并发症观察和护理;以弃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两组弃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提高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手术治疗相辅相成,促进髋关节功能更好、更快地恢复,且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60例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用PFNA内固定。结果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PFNA技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