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简介:利用WRF数值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模式资料,对2010年7月14—15日江西出现的一次副高控制下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同样也存在充沛的水汽输送,比湿、水汽通量散度基本都达到江西暴雨的阈值;暴雨区以北能量锋区密集,梯度达到12K/纬距,大暴雨出现在强能量锋区南缘的高能量舌中;干冷气流侵入地面暖槽,地面扰动有利于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激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强降水发生在切变线附近的西南气流中,并且强降水发生时中低层为一致的上升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对上升运动的维持十分有利;300hPa层以下有正涡度柱存在,在其两侧有下沉气流,并有次级环流存在。
简介:采用LAPS中尺度分析模式大气资料,对2008年7月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降水运动的中尺度诊断计算与分析。诊断计算包括:可降水量、层结不稳定能量、对流可降水量、水汽权重平均风速、水汽通量散度、云水、云冰总量及其通量散度和垂直速度与凝结函数降水率等。结果表明:"西南涡—切变线"系统的暴雨发生在暖湿气团与变性冷气团之间的中尺度风场辐合上升运动区,中尺度雨团发生在层结不稳定的暖湿气团一侧。计算的中尺度垂直运动与凝结函数降水率场,降水率为暴雨到特大暴雨。计算的水汽通量辐合降水率与凝结函数降水率不会完全重合,且水汽通量辐合既可致中尺度"雨",又可成大尺度"云",并且云水、云冰通量辐合/辐散,可解释为它们的"正"/"负"碰并增长,而碰并增长产生水凝物增量(降水率)促成大暴雨。因此,在凝结函数降水率场中产生的中、小尺度对流雨团,加上水汽与云水、云冰通量辐合及其碰并增长,并且借助层结不稳定能量释放和可能产生的强迫"次级环流"及水汽与云水、云冰输送,是"西南涡—切变线"系统造成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成因。
简介: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水平分辨率为1km的MODIS1B产品、云产品,对2009年6月28日至7月4日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东北冷涡以及副高西侧不断东出的短波槽是造成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系统;能量锋区、强辐合带、较强的上升运动及水汽辐合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机制;MODISCH31TBB、云水路径、云粒子半径和云光学厚度的大值区分布与对应时次的强降水中心分布基本一致。通过MODIS云物理参数与实况雨量的定量相关分析发现,CH31TBB和云粒子半径在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系统的定量监测与识别具有一定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