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B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均行肌间沟丛麻醉,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15ml与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与0.9%生理盐水5ml混合液28ml.观察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评定麻醉效果、记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起效时间早于B组,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A组少于B组.结论B超引导下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关键词B超;丛麻醉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3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丛加颈丛麻醉用于肩区周围手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方法丛阻滞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肌间沟阻滞,颈丛阻滞选用C4点颈丛阻滞,局麻药选用1,5%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渡。结果在80例患者中有2例阻滞不全,感疼痛,其余患者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丛加颈丛麻醉用于肩区周围手术,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 颈丛麻醉 肩部 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丛神经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 。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治疗的丛神经损伤患者 86 例,并对 86 例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丛神经损伤后 MRI 的表现特征和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经过诊断后,丛神经前段损伤表现为神经根离断或消失、迂曲或增粗,且有神经根袖形态异常,诊断阳性率为 83.58% ;丛神经前段损伤表现为神经干增粗,邻近结构出现紊乱和水肿,诊断阳性率为 88.65% 。 结论: 对于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核磁共振影像技术能够清晰的看到神经的损伤状况、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位于丛神经及其前中斜角肌周围的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2003年7月~2006年1月,采用门诊收集病例,根据病情轻重分组,分别采用药物、局部封闭及手术方法治疗179例确诊为丛神经和(或)其属支卡压综合征的患者。其中采用药物、手法治疗89例;注射治疗74例,其中需要第二次注射32例;手术治疗16例,同时或分别进行双侧手术2例,需要第二次于术者1例。结果128例患者得到1个月~2年5个月随访。其中,药物手法治疗55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能维持现状。局部注射治疗58例(其中接受第二次注射者24例),2例出现心跳减缓,其余病例尢并发症发生,VAS评分情况:1分2例,2分16例,3分20例,4分12例,5分3例,6分3例,7分2例;第二次注射结果:2分5例,3分16例,4分3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10例术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工作。结论丛神经及其属支涉及其周围众多神经,可产生众多症状;明确病因后,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效果欠佳者采用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臂丛神经 属支 神经卡压 综合征
  • 简介:目的报道丛神经解剖记忆方法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运用根干股束支记忆方法、平面记忆方法、神经记忆方法、数字记忆方法、混合记忆方法和推断记忆进行记忆。结果通过系统学习丛神经解剖,掌握丛神经的组成与根干股柬支的解剖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记忆,能全面有效地记住丛神经的解剖关系,对正确诊断臂丛神经损伤效果显著。结论本记忆方法简便实用,对学习和掌握丛神经解剖结构十分有效。

  • 标签: 臂丛 神经 解剖
  • 简介:摘要丛神经是主要支配上肢和肩背、胸部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研究目的探讨丛神经变异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 标签: 臂丛神经 变异 解剖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研判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某院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例,实验组选用超声引导实施、参照组选用盲探实施。观察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从麻醉操作时间上看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4.2±0.3)相较参照组(9.6±1.1)少一倍,与参照组比整体麻醉效果较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6%)低于参照组(16%)。结论: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手术中应用成效良好,见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概率,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 要:针刺神经引起的异常感觉是用来定位周围神经系统的,但受个体差异、麻醉师内注射操作的技术水平和与患者的配合程度的影响,不仅会导致异常穿刺和多次穿刺检查,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困难,还造成了周围神经阻滞不完全等问题。随着超声波科学技术的进展,超声波在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超声波显像直接识别出神经和周围结构,在引导下穿刺,直接地看到局部麻药的弥散状态,提高麻醉疗效。应用于超声诱导可以对丛神经阻滞产生有效的作用,也能够减少麻醉持续时间,从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持续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了并发症,因此有着良好的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摘 要:针刺神经引起的异常感觉是用来定位周围神经系统的,但受个体差异、麻醉师内注射操作的技术水平和与患者的配合程度的影响,不仅会导致异常穿刺和多次穿刺检查,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困难,还造成了周围神经阻滞不完全等问题。随着超声波科学技术的进展,超声波在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超声波显像直接识别出神经和周围结构,在引导下穿刺,直接地看到局部麻药的弥散状态,提高麻醉疗效。应用于超声诱导可以对丛神经阻滞产生有效的作用,也能够减少麻醉持续时间,从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持续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了并发症,因此有着良好的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丛神经损伤,目前已经成为医学治疗难题,其能使上肢感觉功能发生障碍,又会导致肌肉萎缩,多发于中青年劳动人群,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增加其经济负担。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术式成熟,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康复,但是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肌肉萎缩以及神经再生等均成为了术后康复护理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重点对丛神经损伤的含义、治疗方式、早期抗阻力运动、电刺激理疗等进行康复护理进行阐述,为丛神经损伤术后的康复护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 电刺激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丛神经伤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周边神经伤害,其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交通意外、职业伤害或者医疗伤害。对于恢复病人的上肢功能,术后的康复治疗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近些年来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的最新研究,涵盖了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最新的再生医学技术,同时也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术后康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角袋"区丛神经阻滞与丛神经周围阻滞对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需行肩关节以下上肢手术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丛神经丛周围注射,0.375%罗哌卡因5 ml注射在"角袋"+15 ml注射在神经丛周围;试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角袋"区注射,0.375%罗哌卡因15 ml注射在"角袋"+5 ml注射在神经丛周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 min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膈肌移动度,麻醉后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膈肌麻痹率;针刺法测定患者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所属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时间;记录和比较麻醉阻滞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15、30 min两组患者FEV1、FVC、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均降低(P<0.05)。麻醉后15、30 min,试验组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后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膈肌总麻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后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属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所属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阻滞时间低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角袋"区丛神经阻滞可显著降低患者膈肌麻痹率,改善肺功能,缩短术区神经麻醉时间,安全性好。

  • 标签: 超声引导 "角袋"区 臂丛神经 周围神经 膈肌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肌间沟丛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下进行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患者,以随机单盲分组,各35例。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肌间沟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以0.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以0.2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100.0%相对于对照组的88.6%明显更高(P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转诊及非诊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行激光光凝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诊断为ROP患儿790例,其中行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儿370例。本院出生患儿51例[男38例,女13例,胎龄(29.5±2.2)周],诊患儿319例[男211例,女108例,胎龄(28.9±2.3)周]。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诊断时胎龄及诊断时视网膜病变的分区及分期。治疗6个月后眼底检查提示解剖学治愈为治疗成功。结果两组患儿行激光光凝术后,总治愈率为77.0%(285/370)。本院出生组患儿及诊组患儿术后治愈率分别为94.1%(48/51)、74.3%(237/31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组中,3期疾病明显更常见,甚至一部分患儿为4期病变;而在本院出生组患儿中,主要为2期病变,且无一例发展为4期病变。结论诊患儿中,ROP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接受治疗时,诊患儿ROP更严重,诊患儿治疗延迟所致。

  • 标签: 激光光凝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预后 早期诊断
  • 简介:一、摘要:神经阻滞概念: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也称传导阻滞或传导麻醉,可产生感觉神经的阻滞或感觉和运动神经共同阻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血管旁丛阻滞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阻滞两种不同方法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3年2月我院12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血管旁丛阻滞;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成功率、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动脉旁丛阻滞方法,因为有锁骨下动脉的指引使其定位迅速、准确,是一种安全、快速、简便、阻滞更完全的入路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锁骨下血管旁间隙 臂丛神经 肌间沟法 上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