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斌1张黎娟2
腾冲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9100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单侧上肢手术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评分、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能显著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阻滞操作用时及麻醉起效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常用上肢手术麻醉方式,是一种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支配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适用于手、前壁、上臂及肩部的各种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否成功,在于神经定位是否准确,以往临床盲探方法,以人体解剖标志进行定位,通过刺激神经及询问患者感觉来定位神经,往往需要反复穿刺,定位准确性较差,部分患者麻醉效果欠佳[1]。随着医疗技术快速发展,超声显像逐渐应用于神经阻滞,可直观分辨出神经及周围组织。本研究选取我院拟行单侧上肢手术患者86例,分组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拟行单侧上肢手术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3例。其中研究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0~61岁,平均(39.47±8.43)岁;常规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1~63岁,平均(40.05±8.57)岁。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临床治疗完整;体格正常;无手术禁忌;单侧上肢手术;知晓本研究,自愿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18岁以下患者;臂丛神经损伤者;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患者。
1.3麻醉方法
两组麻醉药物均为罗哌卡因及利多卡因混合液,麻醉操作均由同一组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入路方式均为肌间沟入路。
1.3.1常规组
采用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手术对侧,手臂自然贴体,术者站于患者头前,寻找患者前中斜角肌间隙,常规消毒,取7号注射针于肌间沟外侧缘垂直刺入皮肤,逐渐推进,寻找到异物感,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异感,确定到达目标位置且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入麻醉药物。
1.3.2研究组
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仪器选用荷兰PHlLIPSCX50便携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10~12MHz,取耦合剂涂于探头,沿颈总动脉外侧对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扫查,寻找到目标神经干后,于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推入目标神经周围,注入麻醉药物,观察麻醉药物扩散方向,及时调整针尖位置,确保麻醉药物包绕于目标神经周围。
1.4观察指标
(1)麻醉效果评分。根据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评估,Ⅰ级为4分,Ⅱ级为3分,Ⅲ级为2分,Ⅳ级为1分,得分越高麻醉效果越好。(2)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麻醉效果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较常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臂丛神经由第5~8颈神经前支、大部分第1胸神经前支及部分第2、4胸神经组成,是支配上肢运动及感觉的神经丛,常见臂丛神经阻滞入路方式有肌间沟、腋路、锁骨上入路,肌间沟入路对上臂、肩部及桡侧阻滞效果较好,临床实际操作中以肌间沟入路方式为主[2]。故本研究麻醉操作过程中采用肌间沟入路。传统盲探定位方式无需设备辅助,仅参照体表解剖标志进行操作,具有简单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其定位准确性较差,且定位过程中需患者积极配合,其麻醉效果易受临床经验及患者个体差异影响[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有无创性、可视性,实施过程中无需询问患者,对于难以配合或神经定位困难的患者,超声引导定位具有明显优势[4]。申治国等[5]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准确进行定位,且对患者呼吸、循环干扰较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麻醉效果评分高于常规组,且研究组麻醉阻滞操作用时、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常规组(P<0.05)。可见,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显著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操作用时,加快麻醉起效,降低麻醉药物用量。其原因在于,超声引导下可快速发现目标神经,避免盲目探查浪费时间,可有效加操作进程,定位精准,注射针头更接近目标神经,且注射过程中可及时调节针头方向,促使麻醉药物围绕目标神经扩散,提高麻醉药物利用率,从而加快麻醉起效、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综上可知,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能减少麻醉操作时长,促进麻醉起效,且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卜祥梅,王波,王耀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3):103-104.
[2]曾俊华,马笃军,余阗.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经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6-19.
[3]麻志敏.超声直视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6):1041-1042.
[4]邹鲁,张仁斌,商建飞,等.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5):62-64.
[5]申治国,薛建军,贺隶国,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3):2147-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