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探讨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和EB病毒DNA拷贝数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北京友谊医院7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按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分组,观察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和EB病毒DNA浓度的关系。结果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具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在72例患者中EBV-DNA检测值为阳性的共43例(59.7%)。异型淋巴细胞≥4%(阳性)63例,异型淋巴细胞<4%(阴性)9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占87.5%。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EB病毒拷贝数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将异型淋巴细胞按照比例大小分为3组,Ⅰ组(1%~10%者)12例,Ⅱ组(11%~20%者)14例,Ⅲ组(>20%者)13例,3组之间EB病毒拷贝数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异型淋巴细胞与EB病毒的拷贝数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并实施以胸外按压比例(简称CCF)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方案,观察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以心脏骤停临床路径为基础,设计一套以CCF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方案,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对杭州市急救中心32组一线急救单元开展研究,记录、对比培训前后各项复苏培训考核数据,分析、评价培训前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结果记录培训前后两组人员的CCF值,开始按压、心电监护、首次除颤的平均时间以及分析心律、电击除颤、每次通气按压中断的平均时间,培训前分别是(63.25±7.08)%、(15.17±2.0)s、(83.1±4.48)s、(129.13±7.74)s、(5±0.36) s、(14.15±1.86)s、(7.85±1.48)s;培训后分别是(82.56±3.21)%、(14.78±1.45)s、(55.09±2.94)s、(75.23±7.75)s、(4.87±0.45)s、(8.64±1.07)s、(4.9±0.61)s。培训后CCF值明显提升,心电监护时间、首次除颤时间以及除颤按压中断、每次通气按压中断平均时间明显缩短,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因性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培训前分别是4.57%、1.71%;培训后分别是11.24%、5.62%,培训后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按压时间、分析心律中断按压平均时间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单元开展以CCF值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强化培训,能明显的提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板和龟头直径比例与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尿道板纵切卷管(TIP)尿道成形术治疗的258例患儿。根据患儿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34例)和对照组(22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尿道板直径、龟头直径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道板和龟头直径比例在早期评估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有3例患儿失访。并发症组的尿道板直径、龟头直径、尿道板/龟头直径(U/G)指标低于对照组,而尿道板位置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道板远端位置(OR=0.168,95%CI:0.050~0.566)、尿道板直径(OR=0.782,95%CI:0.625~0.979)、U/G(OR=0.001,95%CI:0.000~0.174)是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道板直径、U/G早期预测小儿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9、0.801;尿道板直径预测的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42.99%;U/G预测的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64.71%。结论U/G能够早期预测小儿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积雪草-大黄不同配伍比例对积雪草有效成分羟基积雪草苷和积雪草苷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积雪草单提液及积雪草-大黄6种配伍比例混合提取液中羟基积雪草苷和积雪草苷含量。色谱条件:Therm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2 mmol/L的β-环糊精溶液,流速1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05 nm。结果与积雪草单提液比较,积雪草-大黄配伍对羟基积雪草苷含量影响较大,羟基积雪草苷溶出率随大黄比例增大而降低。积雪草-大黄配伍对积雪草苷含量影响较小。结论综合考虑积雪草的临床应用及功效,积雪草-大黄较佳配比为10∶1及15∶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患者使用无创比例辅助通气(PAV)的效果及对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93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分为两组,PSV组(46例)行常规压力支持通气(PSV),PAV组(47例)行无创比例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救治成功患者住院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治疗后氧代谢与肺功能情况。结果PAV组住院时间为(9.45±1.79)d,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49±0.26)d;PSV组住院时间为(13.12±1.68)d,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86±0.32)d,PAV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PSV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V组患者的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76.13±1.67)、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70.68%±2.31%)、动脉血氧含量(110.41%±5.36%)ml/L、氧摄取率(40.28%±2.63%)及救治成功率(91.49%)高于PSV组[(60.72±3.14)、(69.92%±1.23%)、(78.59±5.33)ml/L]、(27.78%±1.52%)、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V可改善COPD急性发作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状态,提高救治成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探讨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和EB病毒DNA拷贝数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北京友谊医院7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按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分组,观察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和EB病毒DNA浓度的关系。结果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具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在72例患者中EBV-DNA检测值为阳性的共43例(59.7%)。异型淋巴细胞≥4%(阳性)63例,异型淋巴细胞<4%(阴性)9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占87.5%。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EB病毒拷贝数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将异型淋巴细胞按照比例大小分为3组,Ⅰ组(1%~10%者)12例,Ⅱ组(11%~20%者)14例,Ⅲ组(>20%者)13例,3组之间EB病毒拷贝数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异型淋巴细胞与EB病毒的拷贝数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拣选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52例产后出血且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根据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之间的配比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26例,低血浆配比,血浆(FFP)与红细胞(RBC)比例为(12.5)。B组26例,中血浆配比,FFP与RBC比例为(11)。对比AB两组产妇的各项凝血指标。结果输血前两组产妇的(PT、APTT、Fbg)三项指标不存在差异,P>0.05。在FFP与RBC两种比例的输血状态下,B组(中血浆配比)后组中产妇的各项凝血指标改善效果高于A组(低血浆配比),P<0.05。结论产后出血采取输血措施时,血浆与红细胞之间的配比具有重要性,过高或过低的血浆配置能够达到的凝血效果均不明显,只有FFP与RBC等同时各项凝血指标的改善效果最好。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苦参中的苦参素治疗对于慢性HBV携带者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计数(Treg)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慢性HBV携带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苦参素治疗,苦参素胶囊(0.1g/粒,江苏正大天晴医药发展公司),0.2g,口服,3次/d;对照组:25例患者不接受药物治疗;健康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观察时间48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其比值、计算CD4+/CD8+比值和CD4+CD25+Treg所占比例。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Tregs所占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经苦参素治疗后较治疗前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regs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和健康组在观察前后CD3+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s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治疗降低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Tregs的水平,有利于改变慢性HBV携带者的免疫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出血时红细胞与血浆输注不同比例对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大量输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根据血浆及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比例分为a(n=50)、b(n=50)、c组(n=50),将单位比例设置在100 mL/1 U,a组的血浆及浓缩红细胞比例是(1:3),b组的血浆及浓缩红细胞比例是(1:2),c组的血浆及浓缩红细胞比例是(1:1)。对比三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输血情况及出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输血前三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时间(FIB)三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输血后三组患者的PT、APTT时间均延长,且a>b>c(P
简介:目的:分析在无痛胃肠镜诊疗中不同比例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各40例。对照组无痛胃肠镜检查前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麻醉用量比为10mg:1mg,观察1组无痛胃肠镜检查前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麻醉用量比为10 mg:2mg,观察2组无痛胃肠镜检查前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麻醉用量比为10mg:4 mg。观察三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检查时间、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在麻醉后2min的MAP值均低于诱导前(P<0.05),三组间在诱导前、麻醉后2min和检查时的HR和MAP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1组离院时间和诱导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P<0.05);观察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P<0.05)。结论:10mg:2 mg的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能够有效地缩短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和离院时间,维持患者心血管和呼吸的稳定,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简介: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对卫生服务产生巨大影响。我们的目的是提供关于COVID-19对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儿内科门诊量及比例影响的数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20年1—4月COVID-19疫情对总门诊量、儿内科部门诊量、儿内科部门诊量排名前3位的儿内科普通门诊、呼吸门诊、消化门诊量和比例的影响,与2019年1—4月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与2019年同期对比,2020年2—4月总门诊量、儿内科部门诊量及儿内科普通门诊、呼吸门诊、消化门诊月门诊量和比例均显著降低(均P<0.05);儿内科部门诊量比例由2019年的47.92%~52.27%下降为2020年的20.74%~30.56%(P<0.01)。结论COVID-19疫情下总门诊量、儿内科部门诊量及儿内科普通门诊、呼吸门诊、消化门诊量和比例均下降,这些结果可能与提倡少聚集、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患儿临床治疗当中,患儿接受比例辅助通气以及SIMV通气模式联合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一整年当中收治的36例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情况的新生儿患儿为相关对象,按照随机均匀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成常规组及联合组,常规组接受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而联合组患儿则需要接受比例辅助通气与SIMV通气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且两组患儿的数据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患儿的治疗,同时给予患儿SIMV通气以及比例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血常规及CD_4/CD_8的影响。方法:8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参麦+化疗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含奥沙利铂3周方案化疗。单纯化疗组不加保护剂;参麦+化疗组每次化疗期间连用参麦注射液50mL/d,共5d。比较两组病人6疗程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医症状积分的平均值;对比两组病人CD_4/CD_8绝对值及比例情况。结果:参麦+化疗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CD_4/CD_8比例较单纯化疗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化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参麦+化疗组高,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化疗相关症状,减轻化疗骨髓抑制,调节化疗患者免疫状态,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不同体积配比联合微量肾上腺素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效果,寻找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根据患者检查预约先后顺序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均为90例。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min(T1)、麻醉后5min(T2)、麻醉苏醒时(T3)时的HR、SBP、DBP、SpO2,以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四组患者SBP、DBP、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C组T1、T2时SBP、DBP、HR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B组患者T1、T2、T3时SBP、DBP、HR较T0时变化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T1、T2、T3时SBP、DBP、HR较T0时变化最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依托咪酯=31,丙泊酚中加入肾上腺素10ug/20mL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对患者血压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少,临床更为实用。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的比例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离荷瘤小鼠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小鼠不同时间外周血MDSC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以同期正常小鼠作对照。结果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外周血MDSC的比例分别为(3.5±2.2)%、(9.4±2.6)%、(16.4±5.6)%、(25.3±11.3)%,除模型组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4.9±1.4)、(14.1±6.0)、(24.0±3.3)、(9.2±1.2)ng/ml。除模型组2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DSC的比例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5)。结论随着肿瘤的进展,外周血MDSC的比例明显升高,且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与肿瘤的生长进展密切相关,MDSC通过分泌TGF—β1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简介:目的定量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1555突变型/野生型的拷贝数,探讨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实时定量PCR技术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Real-timequantitativePCR和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RT-ARMS-qPCR系统)对含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1555位点的拷贝数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比例。共检测散发组12例、家系组7例异质性突变患者,结合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与耳聋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散发组mtDNAA1555G异质性突变的患者中,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771,P=0.003);家系组患者中,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亦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850,P=0.015)。结论突变型mtDNA占所有mtDNA的比例与耳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丙泊酚与依托咪酯最佳合用比例在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胃镜室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按丙泊酚依托咪酯为21的比例(按丙泊酚1.5mg/kg与依托咪酯0.15mg/kg为等效药量计算)给药,B组按丙泊酚依托咪酯为11给药,C组按丙泊酚依托咪酯为12给药。必要时按初始量的1/4~1/3同比例药量追加。观察记录三组给药前(T0),给药后(T1),胃镜检查术中(T2),检查结束时(T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心率、麻醉后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给药前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心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A组T1,T2与T0对比,T1时MAP明显降低(P<0.05),T2时SpO2明显降低(P<0.05)。组间对比,与B组对比,A组T1和T2时MAP明显降低(P<0.05),A组T1和T2时SpO2明显降低(P<0.05),C组肌肉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时丙泊酚与依托咪酯最佳合用比例为11,对循环、呼吸影响最小,不良反应发生少。
简介:摘要目的动物实验表明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剂量依赖性舒张动脉导管的作用。研究假设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可能与需手术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比例较高有关。方法分析62个德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收治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 000 g或胎龄<29周)。患儿按氨基糖苷类作为一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组。结果NICUs中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n=9 965)和其他抗生素(n=1 948)患儿的基线数据无差异。手术关闭PDA在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的患儿中占5.9%,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其他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中分别占6.2%、5.0%及4.1%(Fisher精确检验,分别为P<0.001,P<0.001,P=0.140)。吲哚美辛和布洛芬治疗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患儿中比例更高(Fisher精确检验,41% vs 33%,P<0.001)。需手术闭合PDA患儿的庆大霉素浓度高于平均值(Mann-Whitney U检验,中位数2.0 μg/ml,四分位数间距0.8 μg/ml vs 1.2 μg/ml,IQR 0.8~1.7,P<0.001)。结论将氨基糖苷类药物作为一线抗生素治疗的早产儿需手术关闭PDA的比例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