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并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为疾病治疗和恢复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50例肺结节患者,按照是否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将患者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分析明确影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的因素,并制订对应的医疗干预措施。结果入组肺结节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是78.67%;基线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焦虑抑郁组与无焦虑抑郁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合并症、家庭支持和个性及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个性及行为、婚姻状况与肺结节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是相关的。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在肺结节患者中很常见,有症状是焦虑、抑郁和治疗偏好的重要影响因素,较高的焦虑水平可能驱使患者选择更激进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西南地区心脏外科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分析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及特点,为建立规范的心脏外科患者术前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式,以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对我国云南、贵州、四川、重庆4个地区23家三甲综合医院心脏外科术前患者的营养及干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为2022年7月7日00:00在上述医院心脏外科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调查内容为2022年7月6日(即调查日)患者的营养现状,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一般资料、营养指标等)、营养筛查与评定(营养风险筛查及器官支持等)、营养治疗(营养补充方式及处方等)和医护人员的营养认知度。结果最终共收集到12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5份(占99.2%)。①基本信息:125例患者中,男性67例(占53.6%),女性58例(占46.4%);年龄19~86岁,平均(53.13±14.74)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2.21±3.78)kg/m2;其中男性患者年龄及BMI明显大于女性〔年龄(岁):56.63±13.34比49.09±15.35,BMI(kg/m2):22.74±3.86比21.59±3.61,均P<0.05〕。125例患者中,瓣膜病75例;非瓣膜病50例,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9例(15.2%)〕、主动脉夹层〔13例(10.4%)〕、冠心病〔12例(9.6%)〕等。患者病程0.5 h~36年,其中>6个月93例(占74.4%),≤6个月32例(占25.6%);女性患者病程>6个月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87.9%(51/58)比62.7%(42/67),P<0.01〕。患者基础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38例(30.4%)〕、冠心病〔12例(9.6%)〕、糖尿病〔7例(5.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例(4.8%)〕等。125例患者中,总蛋白(TP)<60 g/L者24例(19.2%),白蛋白(Alb)<40 g/L者64例(51.2%),贫血〔男性血红蛋白(Hb)<120 g/L,女性Hb<110 g/L〕者33例(26.4%);共收集到前白蛋白数据60例,其中<200 mg/L者23例(38.3%)。②营养筛查与评定:125例患者中仍有33.6%的患者入院后未常规进行营养筛查,涉及省市级三甲医院;在进行营养筛查的83例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者41例(49.4%)。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一步分析显示,41例患者中,男性20例(占48.8%),女性21例(占51.2%);瓣膜病27例(占65.9%),非瓣膜病14例(占34.1%);病程>6个月30例(占73.2%),≤6个月11例(占26.8%)。对上述83例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女性及术前存在基础疾病、病程较长的瓣膜病、贫血、低TP、低Alb患者相对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③营养治疗:125例患者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者5例(4.0%),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2例(1.6%);胃肠功能障碍者5例(4.0%),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便秘、腹泻。1例患者经胃管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24例患者经口进食,其中有2例存在通过外周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的不规范现象。④医护人员营养认知度:125例患者中,有124例(99.2%)患者所在医院设立了营养科;有71例(56.8%)进行了营养宣教,其中请营养科会诊37例(52.1%);在所有病例中,请营养科会诊者仅38例(30.4%),其中1例(2.6%)在会诊后未进行营养宣教。结论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术前存在基础疾病、病程较长的瓣膜病、低TP、低Alb和贫血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且女性发病隐匿,就诊时病程较男性更长,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接诊医生对于上述人群应给予重视。有必要建立规范的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并应用到实际临床诊疗中,最终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预后,增加患者在治疗中的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SARS-CoV-2特异性抗体的量及动力学变化,以评估抵抗再次感染的保护力和保护期限。方法:自本院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的患者中随机收集306例,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浓度。结果:接种第3针后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浓度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普遍有效。仅接种新冠疫苗第二针后血清IgG抗体浓度为0.28±0.71AU/mL,接种第3针后血清IgG抗体的浓度为6.01±2.83AU/mL,加强第3针的效果更好。接种新冠疫苗加强第3针后,体内抗体浓度45天达到峰值,IgG为8.35±1.42AU/mL,随时间延长抗体浓度降低。龙科马公司抗体浓度为IgM8.14±14.28,IgG7.53±0.81,显著高于其余公司。结论:接种第3针患者的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显著高于仅接种第1针与第2针的患者,且体内抗体浓度45天达峰值,龙科马公司的疫苗IgM和IgG抗体浓度更高。符合加强第3针接种条件的非感染者,应及时接种,以减少SARS- CoV-2的感染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原发病的影响。方法在已经构建的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患者管理平台中调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登记的572例18 ~ 60岁银屑病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调查疫苗接种情况,由固定人员在固定时间内按照已经制定的问卷获得疫苗接种相关信息。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完成电话访问的524例患者中,疫苗接种率为43.13%(226例);生物制剂治疗组接种率(30.79%,105/341)明显低于传统药物治疗组(66.12%,121/183),χ2 = 60.60,P < 0.001;未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恐惧(49.66%,148/298),其次为医生不推荐(26.51%,79/298)。生物制剂治疗组接种疫苗的患者延长治疗间隔后出现皮损加重的比例(6/14)明显高于规律治疗的患者(4.40%,4/91),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2例接种COVID-19疫苗后皮损严重加重的患者均是在应用生物制剂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且皮损尚未完全消退的患者。结论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率明显偏低,接种疫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因接种疫苗而延长治疗间隔有引起皮损加重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接受“钢筋混凝土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转移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作为研讨期限,取该时段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钢筋混凝土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转移瘤患者为例,随机编号将其分至一二两组:一组20例接受常规护理;二组20例接受预见性护理,后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对。结果:统计学处理后发现,二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优一组(P<0.05)。结论:对于行“钢筋混凝土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转移瘤患者而言,其围术期护理干预的选择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案更具优势性,可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应用价值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