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创伤性分娩事件影响助产士共情疲劳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将40例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抽取40例产科护士为对照,分别进行疲劳状况、职业倦怠、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离职意愿等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护士的各量表维度得分。结果助产士的躯体疲劳得分(5.27±1.69)、脑力疲劳得分(3.40±1.35)及疲劳总分(8.68±1.52)高于产科护士(4.36±1.51、2.70±1.14、7.06±1.33,P<0.05);助产士的情感衰竭得分(28.46±5.80)、去人格化得分(7.98±3.40)高于产科护士(24.68±4.35、6.52±2.77,P<0.05);而助产士的个人成就感得分(31.42±3.71)则低于产科护士(33.74±4.15,P<0.05);助产士的积极应对得分(30.25±3.52)、自我效能得分(25.19±5.08)低于产科护士(32.04±3.67、28.30±4.42,P<0.05);而助产士的消极应对得分(33.65±3.69)、离职意愿得分(14.37±2.91)高于产科护士(31.39±2.50、12.18±2.64,P<0.05)。结论与产科护士相比,助产士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水平低,而疲劳程度、职业倦怠水平高,且离职意愿较为强烈。
简介: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HBsAg阴性但肝组织或血清中能持续检测到相应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或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状态。OBI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病毒载量低、表观遗传调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等有关。OBI在全球范围分布,主要受地区、患者特征差异、诊断技术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国家OBI的流行率有明显差异。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战略,世界卫生组织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肝炎发病率减少到90万例,并将每年因肝炎导致的死亡人数从140万减少到50万,但目前发现和治疗OBI的困难对这一目标提出了挑战。OBI是一个普遍存在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过去数十年间,随着血清学及病毒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对OBI的认识有了较大提升,然而仍有疑惑未得到解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隐匿性乙肝(OBI)的定义、诊断方法学、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系统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全科规范化培训消化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全科医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1至12月入消化内科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医师为对照组(65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入消化内科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医师为试验组(58名),使用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加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比较两组规培医师的学习效果(理论、操作考核)、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教师对规培医师表现的满意度。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80.80±5.30、82.66±5.90)高于对照组(71.60±5.20、75.72±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对本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力、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教师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消化病学全科规范化培训中较传统教学法有更大优势,可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3年1月中采用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进行资料的分析。取性病门诊中标本50例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技术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分析该技术检验结果。结果: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聚合酶链反应、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结合法、基因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以上技术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速度较快,同时也为病原微生物检验提供了检验的有力条件。针对50例患者进行检验,检测出31例聚合酶链阳性、19例阴性,该技术的检验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79.95%、准确度为80%。结论: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实施分子生物技术,能够有效的扩大检验范围,提高检验的精准度,对促进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在临床常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占据重要的地位,合理的应用分子生物学也有极高的价值,值得临床不断进行研究和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在学校常见病预防工作中,开展儿童少年卫生学宣教,对降低常见病患病率、提高儿童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价值探究。方法:研究随机抽录540例在校小学生作为样本,研究起止时间分别为2021.12月、2022年6月,样本入组行规范性分组,270例儿童均接受常规教育措施,定义为对照组;270例儿童于上述基础上接受儿童少年卫生学,定义为观察组。统计组间常见病患病率、儿童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间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儿童视力低下、龋齿、沙眼等常见病的患病率更低,P<0.05。观察组儿童对预防常见病方面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更佳,掌握率更高,P<0.05。结论:在学校常见病预防工作中,开展儿童少年卫生学宣教,对降低常见病患病率、提高儿童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粘膜和毛发的黑素细胞减少或者消失,从而出现白斑和灰白发,这种疾病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比较容易发生。尽管有多种理论,如自身免疫理论、遗传理论、黑素细胞自毁理论、生化理论等,但至今仍不明确其具体成因。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的证据表明,遗传是导致白癜风的主要原因,而其它理论亦有一定的遗传依据。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其进行过大样本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本课题拟对该人群进行一次全面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以确定其发病特点、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白癜风患者的基因传播模式,以及基因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多中心联合的方法,采用问卷法,获得了3752例符合条件的白癜风家族样本,2123例作为对照组。对白癜风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3年1月中采用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进行资料的分析。取性病门诊中标本50例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技术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分析该技术检验结果。结果: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聚合酶链反应、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结合法、基因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以上技术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速度较快,同时也为病原微生物检验提供了检验的有力条件。针对50例患者进行检验,检测出31例聚合酶链阳性、19例阴性,该技术的检验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79.95%、准确度为80%。结论: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实施分子生物技术,能够有效的扩大检验范围,提高检验的精准度,对促进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在临床常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占据重要的地位,合理的应用分子生物学也有极高的价值,值得临床不断进行研究和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流行病学。方法:从某街道中随机抽取5个社区,开展视力及眼部检查,了解白内障流行病学。结果:60岁及以上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为35.49%(653/1840)。随着年龄的增高,白内障的患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高的趋势。白内障的男女比为。白内障手术率为86.09%(1584/1840)。842例患者1184眼的白内障手术率为82.09%(972/1184)。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视力以0.1≤PVA<3、0.3≤PVA<0.7、≥0.7居多。结论:6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白内障患病率不断增高。该地区白内障手术覆盖率高,其实施对改善患者视力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西省吉安市2013—2020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流行特征,为吉安市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者粪便等临床标本共5 089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分型,使用SAS统计软件从标本类型、时间、患者年龄和性别、地区分布等进行病原学流行特征分析。结果5 089份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阳性标本3 062份,总阳性率为60.17%,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分别为15.15%、16.36%和68.49%,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3—2020年的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总体呈下降变化趋势,不同年份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7,P<0.05);8年间,EV71型手足口病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手足口病例数主要集中在4~11月份,5月和9月左右为最高峰。男女性别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P>0.05),粪便、肛拭子、疱疹液标本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标本,不同样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6,P<0.05)。峡江、安福、永丰阳性检出率较高,井冈山检出率最低,不同地区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98,P<0.05)。结论近年来吉安市手足口病病毒病原谱已经发生改变,应针对本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监测工作,有助于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2023年3、4月份安宁片区甲流高发季节数据收集,通过对安宁片区儿童甲型流感的流行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预防儿童感染甲型流感。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宁片区2023年3月-2023年4月感染甲型流感的1158例儿童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感染病毒的危险因素。结果:分析可知,安宁片区儿童感染甲型流感的主要原因与患儿的以下机制有关,于欧奇婴幼儿免疫系统反应不成熟、炎症因子水平高于成人,导致过度的炎症反应,合并相关并发症有关。结论:儿童感染甲型流感后发展重症的危险因素以患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及其基础疾病有关,导致患儿极易受到外界环境中病毒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