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IVR)和/或激光光凝治疗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DME的患者79例108眼,根据OCT形态特征将患眼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组41眼、黄斑囊样水肿(CME)组37眼和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SRD)组30眼。根据诊疗指南给予患者单纯IVR治疗或IVR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记录患眼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观察患眼黄斑水肿形态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和12个月3个组患眼平均BCVA(LogMAR)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平均C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IVR治疗的39眼中,治疗后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BCVA(LogMAR)为0.41±0.40,显著优于CME组的0.6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治疗后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CMT为(286.05±109.56)μm,显著小于SRD组的(338.30±101.8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接受IVR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69眼中,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BCVA(LogMAR)显著优于C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43);治疗后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CMT为(304.59±106.66)μm,显著低于SRD组的(369.34±107.8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访过程中可见SRD患眼中5眼转变为DRT亚型,3眼转变为CME亚型,但未见DRT及CME亚型向SRD亚型转化者。结论IVR和/或激光光凝治疗可显著改善各不同OCT分型DME患者患眼BCVA,降低CMT,其中对DRT分型患者的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型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218例,回顾性统计其临床分型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情况,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218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分型中,居前三位者依次为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偏瘫,占比分别为34.86%(76/218)、28.44%(62/218)、22.48%(49/218)。GMFCS分级中,痉挛型偏瘫集中于Ⅰ、Ⅱ级,痉挛型双瘫集中于Ⅰ、Ⅱ、Ⅲ级,痉挛型四肢瘫集中于Ⅳ级、Ⅴ级,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集中于Ⅲ级、Ⅳ级,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79,P<0.05)。结论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常见,痉挛型偏瘫患儿为低级别GMFCS,痉挛型四肢瘫患儿GMFCS高级别占比偏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探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的实验对象,根据病情进行不同分组,并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比组别,形成一个健康志愿者构成的常规对照组、一个病情为慢性的慢性对照组和一个病情为急性的急性对照组,排除其他对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探究影响的客观因素,从而综合比对分析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结果: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慢性对照组和急性对照组的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前房宽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急性对照组和慢性对照组的晶状体矢高、虹膜宽度均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验有效开展后相应不同闭角型青光眼情况对比,可以发现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之间眼前节参数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上,有效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分型诊断,能够更好的对疾病开展治疗,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4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给予对照组孟鲁司特钠,给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白芍总苷胶囊,并对两组血清指标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清指标(IL-2、IL-6水平)、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采用孟鲁司特钠+白芍总苷胶囊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儿的血清指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8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43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将患儿随机分组,参照组(n=21)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n=22)行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分析患儿治疗期间炎症因子指标、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试验组治疗后TNF-α(24.08±8.62)ng/ml、IL-6(17.58±10.05)ng/ml均低于参照组,且试验组血小板复常时间(7.62±1.68)d较参照组缩短,差异显著,P<0.05。(2)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5.45%)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22.73%)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可在短时间内纠正患儿血小板减少症状、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促进病情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特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以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例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特异性抗血小板有关抗体PAIgA、PAIgG、PAIgM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自动痔疮套扎联合改良消痔灵注射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度混合痔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微创自动痔套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改良消痔灵注射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肛门疼痛、术后出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4.98±6.51)ml、(12.00±3.29)min,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1.63±5.07)ml、(15.65±3.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混合痔患者通过微创自动痔疮套扎联合改良消痔灵注射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手术指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更好的减少医用耗材的浪费。方法:通过对医用耗材的了解、出入库、档案管理制度、盘点与养护等方面的分析。结果:静配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医用耗材的管理方面知识,对医用耗材从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建立一整套静配中心医用耗材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