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小儿高原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期护理措施。通过手术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手术后对循环系统检测,呼吸道管理,胸腔引流管的管理,对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580例,10例死亡,死亡率为1.72%,有效地降低了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加强围期护理是降低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化护理在小儿心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0例心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常规组,一组采用细节化护理,为干预组,分析两组患儿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护理优良率为100%,常规组患儿护理优良率为60%,两组患儿护理优良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心病手术中采用细节化护理可提升手术效果,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细节化护理 小儿先心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复杂心病术后对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经验。方法选择46例复杂心病一期根治术后的新生儿,进行术后护理的质量跟踪。结果46例患儿中6例死亡,死亡率13%,其中有两例因感染导致死亡。其余40例治愈出院,40例存活者随访2~48个月,紫绀均消失,体重明显增加,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新生儿复杂心病患儿加强术后护理,建立新生儿监护室的管理制度,预防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同时做好营养、管道、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对减少医院感染、提高治愈率非常重要。

  • 标签: 新生儿 心脏手术 感染的预防和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65-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心病合并肺炎患儿术后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给予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儿进行俯卧位通气及相关护理措施。 经俯卧位通气后的患儿顺利治愈出院。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有效帮助和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术前伴不同程度肺炎的患儿恢复或改善症状,加之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减少术后呼吸道的并发症,促进或加速患儿康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在先心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100例心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患儿50例,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先心病合并重症肺炎 患儿 临床干预 体会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儿术后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 27 例心病伴肺高压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心理护理、咳痰训练、预防感染及吸痰护理至关重要;术后为患儿安置合适的体位,正确选择呼吸机型号和设置呼吸机参数,注重呼吸道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结果:27例患儿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无一例死亡,无高血压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心病伴肺高压患儿通过全面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可以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20年10月到2022年5月,在本段时间内选择100名因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在我院进行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将100名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结果:在与手术诊断相比,超声诊断准确率在98%,与手术诊断相比差异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诊断当中辅助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因为其无创性和操作简便性,因此值得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产前超声筛查早孕期胎儿心病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住院的孕妇100例,按随机数表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50人。对照组采取早期常规筛查,观察组应用产前超声检查方式,对比相应的检查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产前采取超声筛查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检出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前超声筛查 早孕期胎儿 先心病方法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围期护理干预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应用左心耳封堵治疗心房颤动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本次研究,数字表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4例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予以围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明显较对照组76.47%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的围期护理效果。 方法 对我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参与左心耳封堵的20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根据术前、中、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护理结果,探究患者的围期护理效果。 结果 这20例患者的手术非常成功,在中、术后均无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反应。  结论  对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的围期护理形式,能够使患者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和治疗过程,且不会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反应,可以推动手术的顺利进行,建议临床上广泛采用左心耳封堵的围期护理形式,帮助患者完成手术期护理过程。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左心耳封堵术 围术期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周漏经皮介入封堵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 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心脏瓣周漏经皮介入封堵的4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评估,中密切配合,术后预防并发症,观察病情,完善出院健康指导。【结果】4例心脏瓣周漏患者均手术顺利,恢复良好出院。【结论】对心脏瓣周漏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全过程给予精心护理、严密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瓣周漏 经皮介入封堵术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8例先天性介入封堵的护理体会。方法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的生理特点,针对性对他们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并进行出院指导。结果全组病人介入封堵治疗,只有1例(封堵器脱落)又行手术治疗外,其余均治愈。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后心电图变化,研究其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5月112例膜周部VSD行介入封堵的患者资料,连续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均窦性心律,术后共出现房室传导阻滞34例,发生率30.4%。经治疗,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4例恢复正常,5例出院时未恢复正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2例恢复正常,3例转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仍有2例出院时未恢复;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2例恢复2例未恢复。I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经治疗6例恢复窦性心律,1例出院时未恢复;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全部转窦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2例恢复窦律,1例转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于第6天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1个月未能恢复改永久起搏器。结论房室传导阻滞是膜周部VSD封堵的常见并发症,多在术后早期发生,也应警惕迟发性传导阻滞的发生,经治疗多能恢复,不可逆的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应及时安装心脏起搏器。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心电描记术 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难治性气胸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选择性支气管封堵(SBO)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成熟的一种安全、适宜的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支气管镜介入新技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加系统地对该技术进行规范,指导临床医师更好地应用该技术治疗难治性气胸。本共识明确了难治性气胸的定义,提出了SBO的适应证、相对禁忌证;在关键技术流程、不同的封堵方法、封堵材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共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特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对6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患者的观察,总结了心理、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介入治疗62例,成功62例,成功率100%。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心病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心病有效的、最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介入封堵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时的效果和反应,实际病例来证明介入封堵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时的优势。方法在手术前对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实行介入封堵术前进行身体检查、心理教育、手术中检测还有和医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手术后为能使患者尽快康复,应及时观察穿刺口、下肢循环情况、尿量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儿封堵术后除3例出现一过性I~II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外,余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毫不起眼的针眼(3毫米左右)。由于创伤小,痛苦小,不留疤痕;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体外循环及深低温麻醉,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不需要输血,从而避免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1-3天即可出院。综上所述,介入封堵在治疗新天型心脏病上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术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微创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治疗VSD的患者8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筛选适合封堵的VSD患者;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并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释放,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86例VSD患者中84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67%,2例封堵不成功转体外循环下修补.随访6~24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结论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配合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VSD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封堵伞 超声心动图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