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她经历了两段感情. 第一段感情在她高一的时候就已经到来,现在想起来,那是极端纯粹的精神恋爱,或者爱恋,因为他们不曾牵过手,不曾亲过脸,不曾感觉到彼此的温度.有时候一点点无心的碰撞,都给她惊心动魄的感觉:他会怎么想?会不会以为自己是故意的?这样的想法,让她几年后想起,都忍不住想笑出声来--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太纯洁、太纯洁了.……
简介:儿子望见桥头一箩筐叽叽喳喳的小鸭子,跌跌撞撞地扑了过去.我赶上前,抱起他.他轻易地捕着一只,紧紧地抓着,小鸭子在他手里变了形,露出的翅膀、脑袋,像是流质一样溢出来,却在挣扎.我说松一点,你捏死它了.
简介:贾平凹的短篇小说《美好的侏人》是纯正的寓言小说,而李锐的长篇小说则是带有寓言意味的小说;《美好的侏人》的寓言叙述意在建构寓言寓意,而《无风之树》的寓言叙述则起着解构寓言而直抵现实意义的作用。《美好的侏人》和《无风之树》在叙述结构具有同形性的情况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美好的侏人》营构的寓意蕴含的是一个传统的避恶扬善的道德诫训,它的现实意义在于接受者对它的阐释。《无风之树》可以不用寓言叙述也能展现它的生活故事,表现出大致相同的意义,但它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艺术创新方面,无疑不及现在这样。寓言叙述的虚构性、特异性显示了它的独特意义。《无风之树》用寓言叙述这种古老的叙述方式接通现实,在叙述中避开寓意的营构而直抵现实,并与反讽叙述合力,最终达到了消解极端化政治权力的目的。《无风之树》的叙述在艺术上有一个现代性的创新之处,那就是绝大多数出现在生活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都参与情节的第一人称叙事者,再加上一个实际上是以苦根儿的视角来观照生活的第三人称叙事者,一共是十三个叙事者。因此,《无风之树》的现实内容在现实和心理的层面均呈现出立体的状貌。寓言叙述的两种写法@王达敏
简介:有人谓我,故乡下雪了.生在南方亦长在南方的我,对雪的理解总是很苍白,其体会多来自某种间接的东西,或电视,或图片,或文字.不过,故乡曾下过一场大雪,在我十二岁那年.平淡无奇的故乡因那场雪而美丽无比,而我苍白的幼年时光也因那场雪而变得丰满.赤脚在雪地里快活地奔跑和嬉戏的感觉,时常和着那场雪温暖我的记忆.以至于每每读到毛泽东的时,那些记忆的片断便蜂拥而出.之后,故乡又下过一场小雪,但印象不深,因为我期待一场像记忆中的那种大雪,并一度固执地认为它会再来.但始终未能如愿,甚至小雪也不复出现,雪在我的记忆里飘了十年之后的这个冬天,终于再度光顾故乡了,但是那种在北方看来根本不足道的小雪,不过,毕竟下雪了.
简介:{我们中有人不断地警告朋友考尔比}我们中有人不断地对我们共同的朋友考尔比的行为提出了警告,可是,他都置若罔闻,一意孤行,而且走得太远了,最终我们决定对他施行绞刑。对此,考尔比狡辩说,不应该仅仅因为他走得太远(他倒是并不否认这一点)就要被施以绞刑。他说:“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是不是会走得太远,这是难免的事情。”而我们对他的狡辩不加理会,只是询问他,在行刑的时候他要听什么样的音乐。他说他要好好考虑一下,但是需要一点时间才能答复。我们立即向他说明,他必须马上做出决定,因为乐队的指挥霍华德要赶着排练乐曲,如果现在无法确定下来乐曲,那么他根本就无法排练了。考尔比就说,他很喜欢伊文斯的交响乐第四号。乐队指挥霍华德立即指出,这完全是一种拖延战术。谁都知道,伊文斯的乐曲是很难演奏的,至少要花几个星期的时间排练,而规模庞大的乐队和合唱队都要耗费巨额的钱财。霍华德对考尔比说:“你还是实际一点吧。”于是,考尔比终于答应,可以随便找一支容易演奏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