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关于法经济学分析如何通过增加对真实人类行为的关注而提高的广阔视野。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引入一种更准确地理解了人类行为及其原因的选择观,提出法经济学分析的一个新方法。行为经济学与传统模型比起来,似乎更能预测和解释那些协商失败而交由仲裁者终结的谈判。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有限理性,尤其是禀赋效应,对传统的法经济学主张提出了质疑。作者用行为经济学解释法律内容的机制是简易、传统的,是对先前许多关于事后偏见研究的直接推测。事后偏见在侵权法制度中似乎根深蒂固,以至于人们即使唤起法官对它的注意,法官(更不用说陪审员)可能也难于承认或者解决事后偏见。
简介:中国古代有自己的文体观念和文体分类方法;"五四"之后,引入西方的四分法,把文学体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大类,后来又有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影视文学等新的文体类别应运而生。综观一部中国文学史,认为文体即文学作品的体裁、语体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美学风格,这个定义大致不差。文体具有表意、表象与表现等功能;而文体和题材之间又存在着吁求与征服关系。现代文体学已经成为文艺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而备受关注;经过近20年的学术发展,文体研究的意识在中国文学界已经空前自觉,虽然从事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的不少同仁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做着文体学的探索和教学工作,但要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国当代文体学,可做的事还很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简介:1948年底,料峭寒冬,淮海战役的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在逃离南京前夕下了一道命令,杀害了长期在宁、沪以及江西、贵州等地从事对敌隐蔽斗争的中共党员卢志英同志.卢志英,原名卢志江,又名卢涛、卢育生、周至坤。1905年生于山东省昌邑县望他埠村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曾读私塾,后就读县里的高级小学。1923年,他跟随旧军阀到东北去当兵,后考入绥宁镇守使署军官讲习所受训,提前毕业,于1924年被分配到东北陆军第三混成旅二营二连当司务长。卢志英目睹军阀混战,兵匪所至,横征暴敛,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深感旧军阀只能残害人民,无法实现自己爱国爱民的理想。1924年初,广东革命政权建立,消息传来,他毅然脱离奉系旧军,只身南下,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1925年,卢志英来到郑州、洛阳,结识了王乐平、续范亭,经他俩介绍加入洛阳陆军认D练处任队长。在这里,卢志英与共产党员南汉定、刘仲华等朝夕相处,共同学习马列主义,钻研革命理论。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卢志英奉命去甘肃开展军运工作,打入国民党第六混成旅任上尉参谋。次年,任国民党骑兵第三师第八旅十六团二营营长,旋又调任第三师参谋主任。为响应广州国民革命军北伐,他率领一营骑兵起义...
简介:和传记文学的行文风格不太一样,志书的风格更像是一位老人在平静地向你讲述一段过去的故事.每当翻阅起这本记载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生活的志书,我总会想起电影《泰坦尼克号》开场时,老年露茜回忆起那场沉船灾难时的场景.或许,没有太多修饰的本原状态,往往更能让人体味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