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孕期乳母期妇女是重要的特殊人群,其机体对营养素需求量显著增加。常规膳食容易引起微量营养素摄入量不足,导致微量营养素缺乏,将直接影响母体生理功能、胚胎发育和产后婴儿生长发育。本文综述了国内孕期乳母期妇女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现状。与推荐摄人量相比,VA、VB1、VB2、VC、钙、铁和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营养供给不均衡。为预防和解决孕产妇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及卫生部门长期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营养素缺乏的认识,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摄入一定量的营养素补充剂来平衡营养。现今孕产妇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的孕产妇选用营养素补充剂的比例相对较高。针对目前市场上的营养素补充产品,简要总结了保健食品类,OTC(非处方药)类以及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剂型的普通食品类营养素补充产品和它们的异同点。
简介:为探讨植物乳杆菌及不同pH值对黄曲霉生长与产毒的影响,将植物乳杆菌与黄曲霉孢子同时加入到MRS肉汤和先厌氧培养植物乳杆菌后再加入黄曲霉孢子;以乳酸将LTB培养基的初始pH值调整为3.0,4.0和5.0,以pH值为6.8为对照组,在LTB培养基中接种黄曲霉孢子悬液.上述试验均在28℃培养15d.在培养的第3、6、9、12和15天测定培养液中的pH值、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菌丝重量.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P<0.05),同时检测不到黄曲霉毒素B1.随着LTB培养液中pH值的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量增加,在pH3.0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各组间黄曲霉菌丝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与产毒;在pH值3.O~5.0范围内,乳酸可以刺激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
简介: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仪同时测定食物中氟乙酰胺与毒鼠强的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DB-WAX弹性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采用单四级杆质谱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为定性依据,外标法定量。结果氟乙酰胺和毒鼠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0.0mg/L和0.01~10.0mg/L,相关系数(r)〉0.999;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4和0.01mg/kg;氟乙酰胺的加标回收率为60.0%~79.4%,毒鼠强的加标回收率为68.2%~92.5%。结论本法灵敏度高,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基本满足中毒食物快速检定的要求。
简介:研究了叶黄素酯CWS(ColdWaterSoluble)微囊粉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包括光照、温度、pH和氧气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叶黄素酯CWS微囊粉表面含油率为0.84%,含水率为0.91%,堆密度为0.50g/cm^3,色价为58.05,平均粒径为302.63nm,溶解速度为32s;通过实验比较光照、温度、pH和氧气对叶黄素酯CWS微囊粉和叶黄素酯晶体的稳定性影响,结果显示叶黄素酯经过微囊化处理后,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微囊化技术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叶黄素酯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能降低pH和氧气对叶黄素酯含量的影响。同时为叶黄素酯开拓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简介:目的建立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0.1mol/L的盐酸提取,再用60g/L的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缓冲液为10mmol/L柠檬酸与10mmol/L辛烷磺酸钠混合溶液,以缓冲液+乙腈(85+15,体积比)为流动相,使用KromasilKR100-5C8柱,配备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200~400nm范围内对待测组分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添加回收率在80%~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5.24%,方法的定量限为1.0mg/k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便,能够满足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分析要求。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来源的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效果。方法:配制以两种低聚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对两种双歧杆菌进行体外培养,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度(OD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对比吸光度(OD值)反馈双歧杆菌的增殖情况,进而评价两种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结果:从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从对数期到稳定期,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值始终高于蔗糖低聚果糖;从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当双歧杆菌处于对数期时,初期蔗糖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菊粉低聚果糖,但在24h后,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逐渐高于蔗糖低聚果糖,最终是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蔗糖低聚果糖。结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但菊粉来源的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促生长作用优于蔗糖来源的低聚果糖。
简介: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技术开发了适合番茄酱特性的增稠剂,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羧甲基纤维素交联反应试验:先将羧甲基纤维素溶于乙醇溶液,再添加氢氧化钠后于35℃水浴加热,间歇添加10%环氧氯丙烷乙醇溶液,待反应终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交联反应使用20g联羧甲基纤维素-8时,氢氧化钠用量2g、环氧氯丙烷4mL、温度35℃、乙醇75%、反应时间8h条件下,制得的交联羧甲基纤维素增稠效果比较适合番茄酱。通过对瓜尔豆胶、黄原胶、卡拉胶、番茄纤维、大豆纤维等几种常用番茄酱增稠剂的增稠效果(颜色、黏手性等)对比,说明本试验开发的交联羧甲基纤维素更适合番茄酱增稠,并保持了番茄酱原有的组织状态特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