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多年生香豌豆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试验站引进的国外优良牧草品种.试验针对多年生香豌豆的形态特征、经济性状及其生长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多年生香豌豆无论是作为牧草还是水土保持物种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适于黄土高原及其与青藏高原结合部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对于解决上述地区牧草品种单一,植被退化及农村饲料短缺等实际问题,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年生香豌豆 形态特征 经济性状 牧草品种
  • 简介:对青南牧区防灾基地建设2000年度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建设成绩与经验,针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青南牧区 防灾基地 草地建设 调查研究
  • 简介:利用河南县牧气观测资料,根据垂穗披碱草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牧草的再生能力与积温、草原干湿指数、产草量的关系,可作为科学利用草场,合理轮牧的依据。

  • 标签: 牧草再生能力 草原干湿指数 轮牧
  • 简介:“八·五”期间蝗虫微孢子虫(N、L)中试灭蝗83万亩,总感染率为82.68%,校正虫口减退率67.63%,施用后2~3年感染率39%,4~6年为12.63%,且虫口密度每百网仅1.7~7.2头,远在防治标准以下;六种蝗虫病原菌及生物制剂灭杀蝗虫试验表明,IGR、Bt、Qyb、Jd四种效果较好,其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24%、81.25%、82.68%、79.45%;经与N、L混合喷洒或隔带喷洒灭蝗,其效果在72.49%~84.54%之间。尤以N、L与IGR隔带喷洒灭蝗不仅效果好,且残虫中有62.5%的3—4龄若虫,对蝗蝻的滞育性很强。

  • 标签: N.L IGR蝗虫病原菌 生物复合剂 蝗虫 虫口减退率 感染率
  • 简介: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对红豆草、苜蓿、百脉根和鹰嘴紫云英进行花药培养及茎尖、茎段的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苗且移栽成功。同时对无根苗直接移栽土壤中刺激生根,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通过多个品种和30多种培养基的试验,筛选出最适的各类培养基。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牧草育种和快速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花药培养 组织培养 培养基 豆科牧草
  • 简介:本文目的在于选出适合典型草原牧草青贮的甲酸(FA)、乳酸菌剂(LAB)添加浓度,为天然牧草添加剂青贮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典型草原牧草青贮添加甲酸、乳酸菌剂两种不同添加剂,设置无任何添加为对照组,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对不同剂量下典型草原牧草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成果表明,该两种添加剂都能有效提高青贮质量,降低蛋白质损失,提高消化率.总体分析,若仅考虑添加剂这一方面,添加6ml/kg甲酸或添加0.02g/kg乳酸菌效果最好.

  • 标签: 典型草原牧草 发酵品质 乳酸菌 青贮添加剂
  • 简介:草原鼠害频发,造成草原资源严重损失,并加剧了草原植被退化与荒漠化,成为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生物灾害之一,本文对鄂尔多斯草原鼠害防治现状、开展的生物防治措施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为当地维护草原生态安全、降低鼠害危害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生物防治 害鼠 生物毒素 不育剂
  • 简介:通过对两用暖棚内环境监测试验,旨在研究养畜时畜舍内产生的有害气体对畜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暖棚夏季种植蔬菜后所产生的湿度对冷季养殖牲畜时造成的影响,从而采取合理的暖棚管护和牲畜饲养方法,以维持良好的畜舍环境,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畜舍环境 监测
  • 简介:选初产妊娠母猪(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40头,随机分四组进行饲养试验,试验组日粮中分别用6%、9%和12%的双低菜籽粕取代日粮中的豆粕,并与等能量、等蛋白的豆粕日粮作对照。结果表明:用12%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蛋白饲喂妊娠母猪,对妊娠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测定,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并通过对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指标测定,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妊娠母猪日粮中用12%双低菜籽粕完全取代豆粕蛋白,对妊娠母猪生产不受影响。

  • 标签: 双低菜籽粕 妊娠母猪 产仔数 仔猪初生重 肝功能 甲状腺功能
  • 简介:对非秋眠及半秋眠苜蓿品种的生育特性、生态适应性及耐盐性进行研究观测,结果表明,多数品种适应在本试验区的气候环境中种植,具良好的生长势与越冬率,对低盐土壤环境亦具一定适应性。

  • 标签: 非秋眠苜蓿 适应性 抗盐性
  • 简介:为维护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塔木素地区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的基本数量特征关系及其种间关联性,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塔木素地区的"野生肉苁蓉及梭梭产籽基地"为试验区,划分4个间隔尺度,采用样线法测定2014-2016年间试验区内梭梭、白刺和红砂的高度和冠幅直径,得到的结果如下:一是2014年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冠幅直径均显著高于2015和2016年,这是由塔木素地区2015年频繁出现的扬沙与沙尘暴天气所导致。二是随着间隔尺度的增加,物种的种间关联性不断减弱,且在降水等气候的综合影响下,物种间的协同作用增强,对资源的竞争作用减弱,表现出较强的亲和性。三是较小的间隔尺度主要表现为负联结,即物种间竞争激烈;而较大的间隔尺度以正联结为主,即物种间亲和性较强。

  • 标签: 巴丹吉林沙漠 梭梭 种间关联 间隔尺度
  • 简介:本文通过最近邻体距离法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并应用最大熵方法(Maxent)建立生态位模型,分析了影响醉马草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预测了醉马草在青海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等温性、最潮湿季节的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季节性降水量对醉马草的潜在分布影响较大;醉马草在青海省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青海湖附近和黄河流域。虽然目前醉马草的现实分布区远小于潜在分布范围,但其具有相当大的扩散空间,应高度重视醉马草的危害性,严格监控其向潜在适生区域扩散蔓延。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醉马草 潜在分布区 最大熵模型
  • 简介:通过对菊芋(HelianthustuberosusL.)进行不同的去花处理,探讨现蕾期去花对菊芋块茎生物产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菊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去花处理显著提高了块茎生物量,且在去1/2花处理达到最高值,为959g/株;去花处理提高了叶数和块茎数,降低了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提高了叶比重块茎比重,降低了茎比重花比重和茎叶比;块茎比重和根冠比极显著正相关,与茎杆比重极显著负相关;块茎干量除与一级分枝数成正相关关系,与二级分枝数、花数、叶数、块茎数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块茎生物量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 标签: 菊芋 去花处理 物质分配规律 生物量 相关性
  • 简介:本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山丹新麦草幼苗进行染色体加倍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处理浓度和时间是0.10%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的四倍体诱变率最高,达62.5%。

  • 标签: 山丹新麦草 幼苗 秋水仙素 染色体加倍
  • 简介:以4种常见的叶面肥为材料,研究了其对紫花苜蓿植株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冲滴灌专用肥和螯合态微量元素水溶肥对紫花苜蓿株高、叶片含量、茎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增幅作用;4种叶面肥在紫花苜蓿质量上表现不一,但是紫花苜蓿干草均达到国标一级草标准;在产量表现上,大力士肥料促进剂增产率最高为9.43%。综合以上因素,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的叶面肥为大力士肥料促进剂,亩用量250ml稀释120倍喷施。

  • 标签: 叶面肥 紫花苜蓿 产量 质量
  • 简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生长在青海湖畔盐碱湿地上的两种盐生植物,即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bifurca)和鹅绒委陵菜(P.anserina)叶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以生长于西宁地区的非盐生同种植物为对照.结果发现高海拔地区盐生环境中植物的叶绿体内存在较多的淀粉粒,并被大量的线粒体包围.叶绿体的类囊体和线粒体的嵴具有膨大现象.部分叶绿体的类囊体排列紊乱、扭曲、松散.认为两种盐生植物的超微结构特征与其抗盐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青海湖畔 盐生植物 叶片 超微结构
  • 简介:本文介绍了锡林郭勒盟天然打草场的概况、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锡林郭勒盟天然打草场生态退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锡林郭勒盟天然打草场生态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研究热点。

  • 标签: 锡林郭勒盟 天然打草场 草原退化 防治措施
  • 简介:根据天峻县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地理自然带,结合区位和市场、经济等因素进行了生产适宜性评价,提出了其具体的生产经营方向,力求使生产与土地适宜,经营与市场一致,充分发挥土地的区域优势,创造地方特色的产品.

  • 标签: 天峻县 草地 生产经营 规划 研究
  • 简介:以进口紫花苜蓿阿迪娜为材料,研究了美国林赛ZN00562指针式喷灌机的三个不同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灌灌溉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株高增加、茎粗减小;以年灌溉量5925m~3/hm~2时,紫花苜蓿叶片含量最高,产量最高;三个灌溉量下,紫花苜蓿品质之间差异较小,但都达到紫花苜蓿干草一级标准。综合上面几项指标分析,可知紫花苜蓿在喷灌模式下全年的最佳灌溉量为5925m~3/hm~2。

  • 标签: 喷灌 紫花苜蓿 产量 质量
  • 简介:本文采集9个臭柏种源221个优良无性系,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扦插繁殖,对不同种源臭柏成活率及一、二年生长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臭柏扦插苗成活率表现不同的差异,成活率较高的为内蒙古陶利、内蒙古纳林高勒、内蒙古图克,大于70%;成活率较低的为陕西横山、甘肃天祝祁连山,约50%。造成成活率差异的原因是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原产地环境与试验地环境差异小,植物与环境的矛盾达到了统一,繁殖成活率高;反之,繁殖成活率低。不同种源的臭柏扦插苗一、二年生长量表现不同的差异,因只是初选结果,仅能证明所选优良种源属于苗期优良种源,需要进一步进行试验才能确定最优种源。

  • 标签: 臭柏 种源 扦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