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放牧胁迫下冰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由Shannon,s和Nei'多样性指数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放牧胁迫导致部分位点丢失,但整个种群仍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ISSR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95%,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很小,放牧胁迫并未使冰草种群产生遗传分化.

  • 标签: 冰草 ISSR 放牧胁迫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畜牧业作为青海省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大力发展推进青海省特色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畜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对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保障肉、蛋、奶等畜产品有效供应,推进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青海 畜牧业 问题 对策
  • 简介:青海省一九九三年飞播牧草技术工作总结邹华,王湘国,石凡涛(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1)1982年以来,我省在农牧渔业部及西北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飞播牧草工作。飞播工作由点到面,规模逐渐扩大,累计飞播牧草面积51.5万余亩,占全省人工草地总面积...

  • 标签: 牧草品种 工作总结 农牧渔业部 人工草地 王湘 畜牧业发展
  • 简介: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青海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和治理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青海农牧业经济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依靠先进技术为根本手段,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即走"生态-技术"农牧业发展道路.

  • 标签: 青海 生态-技术 农牧业 发展模式
  • 简介:根据草地植被盖度分别确定草地的种草、封山育草和放牧区域.草地坡度25°以上,种草采用穴播方法,25°以下种草采用草带更新和水平沟方法.

  • 标签: 盖度 草地 种草
  • 简介:对柴达木盆地野生罗布麻资源,生态适应性及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柴达木盆地人工栽培罗布麻的适宜地区及种植技术,为开发野生经济植物,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草地环境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罗布麻 资源 栽培技术
  • 简介:通过简述贵南县高寒干旱区草地类型、分布区域及荒漠化特征,从气候变化、鼠害、盲目开垦及超载过牧等自然、人为因素方面,分析总结了草地荒漠化引发机理,提出了防止草地荒漠化的对策及治理技术.

  • 标签: 草地荒漠化 引发机理 防止对策 治理技术
  • 简介:盐碱地改良研究院(蒙草)坐落在五原县隆兴昌镇八里桥“万亩农业示范园区”蒙草研发基地,研究院占地158亩,其中大田实验地152亩;有土地立体利用,上面光伏发电(已并国家电网),下面种植生产实验区64亩;有占地6亩的智能育苗温室一座;有设施齐全,建筑面积840m2的实验楼一座。有设备齐全的化验室,可检测土样PH值、

  • 标签: 盐碱地改良 研究院 农业示范园区 大田实验 国家电网 光伏发电
  • 简介:以披碱草×野大麦杂种F1幼穗为外植体,设置不同的激素浓度,获得适宜的诱导培养基,并选用长度不同的幼穗为外植体,确定出较为合适的外植体长度。愈伤组织经过多次继代后,细胞生长缓慢,通过更换培养基使其恢复生长。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以长为2-3cm幼穗为外植体,MS+3mg/L2,4-D为诱导培养基。MS+2,4-D3mg/L+KT0.5mg/L+CH300mg/L与MS+2,4-D4mg/L均可改善经过长期继代生长质量较差的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 标签: 披碱草 野大麦 杂种F1 幼穗 愈伤组织
  • 简介:通过应用两种混合药剂在高寒牧区对草地毒草黄帚橐吾(Ligulariavirgaurea)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施药当年平均防效达到了80%以上,对禾本科牧草、莎草科牧草安全,对地上生物量、物种数和盖度均无明显影响,施药当年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高寒牧区 防除 黄帚橐吾 防控效果
  • 简介:研究表明:在高寒地区种植青海中华羊茅生育期110~115d,第二至第四年产草量和种籽产量较稳定,第五年开始下降。地上部分产量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增长迅速,抽穗至开花期,是中华羊茅地上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地下部分的产量前期增长迅速,后期缓慢,地下根系的增重与地上恰成相反趋势。在青海中华羊茅茎叶比中叶和花序占30.65%;开花期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是刈割牧草的最适时期。

  • 标签: 青海中华羊茅 发育节律
  • 简介:草地畜牧业生产是以牧草为第一性生产,以家畜为第二性生产的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草产业是以草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牲畜的放牧和圈养获得畜产品的产业。也是内蒙古最具地区特色的产业,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天然草原不仅是内蒙古牧区的最大自然资源和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及生活资料,更是维持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中分布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天然草地资源的盛衰状况不仅决定着草产业发展的根本,同样也决定着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草地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牧民增收、牧区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草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草原生态环境是草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内蒙古丰富的草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具有提供生活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多种功能,对于国家粮食、生态和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国内外和内蒙古自治区草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内蒙古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内蒙古 草产业 发展 研究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三个典型红砂群落的红砂水势日变化及其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分析红砂水势与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红砂,叶水势存在差异。最高水势值出现在早晨和黎明前后,为-14.69Mpa和-14.26Mpa。最低水势值出现在正午前后,为-18.52Mpa。红砂的叶水势值早晚变化不明显,说明红砂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不同样地红砂的叶水势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三个样地的红砂水势与土壤水势差异性显著,均表现为:Ⅰ号样地、Ⅱ号样地〉Ⅲ号样地。

  • 标签: 红砂 叶水势 土壤水势
  • 简介: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国传统中药,其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蒽酮类、二苯乙烯类、鞣质、有机酸及多糖类等。经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的药理作用包括泻下、抗菌、抗炎、抗肿瘤、改善肾功能、利胆、保肝、利尿、抗凝血、促智、抗衰老、清除氧自由基、免疫调节、毒性等多种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大黄 有效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通过对以小冠花为代表的四种豆科植物种子进行发芽及破除休眠试验,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作为发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在标准萌发条件下,四种豆科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千粒重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苦豆子>刺果甘草>小冠花>沙打旺;(2)四种豆科种子在标准萌发条件下发芽情况均不佳且硬实作用明显,其中小冠花、刺果甘草尤为突出;(3)经过擦皮和98%浓硫酸处理过后的四种豆科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

  • 标签: 豆科种子 休眠 萌发 萌发指标
  • 简介:植物内生固氮菌是一类重要的固氮微生物资源,其潜在的可开发利用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本文综述了禾草内生固氮菌的研究动态、种质资源多样性、侵染途径、定殖方式、作用机理及发展前景,以期为内生固氮菌的进一步开发探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禾本科牧草 内生固氮菌 生物学作用
  • 简介:本文以霍林河南露天矿为研究区,利用该区1986年、1996年、2008年、2013年四期遥感影像,在Arc—GislO.0及Fragstasts4.0软件支持下,分析矿区近2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而研究开矿导致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从景观水平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由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内斑块总量增多,联接度提高,相对应的景观破碎性、景观多样性呈现增加的趋势,景观格局的稳定性逐渐下降。(2)通过计算得到的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作用下,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由1986年的1.1999增加到2013年的1.4599,但土地复垦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风险指数增加的速度。

  • 标签: GIS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霍林河露天煤矿
  • 简介:基于遥感(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即3S技术,应用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分类结合判读方式,以SPOT、TM影像为背景,结合地面调查样地及历史资料,准确获得岗巴县草原类型空间分布现状图件及统计数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岗巴县草原总面积为365222.89hm2,占岗巴县国土面积86.94%。该县草原类型共划分4个草原大类、6个草原亚类、21个草原型。各类草原类型面积最大为高寒草原类,占总草原面积58.66%;其次是高寒草甸类,占38.61%;第三位是高寒草甸草原类占2.56%;低地草甸类面积最少,占0.18%。该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为3809.91hm2,占该县草原面积的46.36%,其中草原退化面积31.44%;草原沙化占12.96%;草原盐渍化占1.96%。草原畜牧业是该县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科技与政策支持是恢复草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对策。

  • 标签: 3S技术 草原资源 分布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