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①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②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③V1~V3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临床与病理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有乏力、纳差、右上腹胀满不适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组织病理分析,G125例、G218例、G37例、G42例,其中S112例、S24例、S31例、S41例,有肝组织病理改变,光镜下可见到位于Ⅲ带的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的脂肪变性,肝细胞核位于细胞的边缘,汇管区无界面性炎;邻近的肝细胞从肿胀变性至气球样变;肝纤维化程度多较轻微,可观察到腺泡3区的窦周纤维化,少数病例可见汇管区周围细短纤维间隔。典型的Mllory小体少见。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一定临床与病理特点的慢性肝病,肝穿活检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将探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相关护士群体的心理特征,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心理疏导提供有利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520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时间取在2020.2-10月间,针对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相关数据进行问卷调查,由此体现心理特征变化情况,并将不同应对方式下的上述分值予以分析相关因素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参加调查的520名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平均分值(21.18±5.86分)、心理弹性得平均分值(27.23±7.32分)、积极应对平均分值(2.19±0.42分)、消极应对平均分值(1.30±0.23分),数据显示三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相互影响。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需重视临床护士的心理特征,观察其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减压,维护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确保持有平和心态做好临床护理服务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内科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探究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内科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共计43例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研究对象,记录分析并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43例VTE患者中,15例为肺动脉栓塞(PE),占总数的34.88%;22例患者为深静脉血栓(DVT),占总数的51.16%;同时患有PE和DVT的患者共计14例,占总数的32.56%。PE患者中有9(25.71%)例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DVT患者中有3(13.64%)例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对比纳入患者入院前与确诊为VTE时的D-二聚体水平,发现VTE时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得到低风险组23(56.10%)例,高风险在18(43.90%)例,将接受抗凝治疗的VTE患者分为脑卒中组、脑出血组及其他,对比三组的出血实践发生率,发现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大内科住院患者的VTE发病临床症状较为隐匿,要密切观察患者的D-二聚体的指标水平,一旦升高表明具有并发VTE风险,抗凝治疗会伴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在抗凝治疗时要合理评估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