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儿童惊厥的鉴别诊断,研究有效诊治方法改善预后。方法选取96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儿童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像,采用各类检查手段对患儿病因进行鉴别分析,了解患儿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儿童惊厥的控制,有效改善预后。结果96例患儿17例发生颅内感染,发病年龄段为3~10岁;39例发生全身性强直或阵挛性发作;惊厥后1w内脑电图检查结果,共有45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7例发生颅内出血;41例伴有发热症状,占比42.7%,多发年龄1~5岁。结论缺氧缺血性脑部损害为儿童惊厥的首要发病原因,且以发热性惊厥主,年龄范围1~5岁居多。癫痫以及颅内感染亦为惊厥多发性原因,其中癫痫与儿童惊厥发生因素可能具有一定的重叠性。针对病因进行诊治,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实现优质治疗。
简介:【摘要】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是中药之中最为常见的药材之一,《本草纲目》《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之中均有记载,一般多治疗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等疾病。本研究针对中药三七药理作用加以分析,并对中药三七真品与假冒制品的鉴别方法加以讨论。
简介:目的:修订《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六味地黄丸中泽泻的薄层鉴别方法,并建立地黄丸类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和归芍地黄丸)中泽泻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泽泻对照药材和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为对照,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显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可见光检视。结果:新修订的泽泻药材薄层鉴别方法斑点显色清晰,分离度好,具有专属性。结论:新修订泽泻薄层鉴别方法,可用于《中国药典》六味地黄丸及其它地黄丸类中成药中泽泻的鉴别,达到同一药味在相关品种中的鉴别方法一致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乳腺纤维瘤与乳腺癌应用超声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肿瘤科接收乳腺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病例,经由手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确定乳腺纤维瘤患者70例、乳腺癌患者30例,本科室术前对纳入患者均应用超声进行鉴别诊断,对比超声与病理活检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两种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经由统计,超声检查中确诊乳腺癌患者28例、确诊乳腺纤维瘤患者64例,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对比(P>0.05)。超声图像中,乳腺纤维瘤多存在整齐、光滑的边缘,并存在无回声或均匀低回声等特征;乳腺癌边缘则以粗糙、不平整为主,并存在内部回声不均、血供丰富等特征。结论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在超声图像中具备不同的特征,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前应用超声进行鉴别诊断效果良好,可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的运用效果,总结其检验体会。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中,分别择取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各45例,命名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且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检测,并就其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Hb和MCHC相较于观察2组更高,而MCH、MCV、RBC以及RDW等参数低于观察2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红细胞参数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以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来进行贫血鉴别诊断,能够为医生辨别提供可靠依据,保证其诊断的准确率,可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超声对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名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的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患者。收集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疾病类型对患者进行分类,包括6名患者(12%)为纤维性假瘤,1名患者(2%)为睾丸结核,23名患者(46%)为精原细胞瘤,3名患者(6%)为淋巴瘤,3名患者(6%)为混合生殖细胞瘤,3名患者(6%)为畸胎瘤,以及3名患者(6%)为胚胎性癌。胚胎癌患者占6%,1例支持性肿瘤患者占2%,7例其他肿瘤患者占14%。结论:超声波对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表现出很高的诊断价值。此外,结合患者的年龄和临床症状可以提高诊断和鉴别的准确性。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作者建议应考虑将超声作为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主要诊断工具。
简介:目的:探析CT扫描评分系统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73例胸腔积液合并胸膜改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良性胸腔积液42例(良性病变组),确诊为恶性肿瘤病变31例(恶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评分系统进行诊断和鉴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的胸膜弥漫线状增厚、胸膜钙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患者的纵膈胸膜受累发生率及胸膜结节状增厚、不均匀环状增厚、条带状不规则增厚情况与恶性病变组患者的CT诊断图像表现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上,CT扫描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