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将以在有创呼吸机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72例,所有患者均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伴随着呼吸衰竭的患者,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主要观察并记录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之后患者的各项数据变化,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aCO2、PaO2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有创呼吸机护理过程中落实循证护理对于患者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能够减少患者的肺炎发生率,提高肺部功能水平,对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 摘要】目的 : 研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 BiPAP 呼吸机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 对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我院确诊的 50 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做随机分组设计,各 25 例, A 组接受常规基础处理, B 组基于 A 组条件使用 BiPAP 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救治情况。 结果 :B 组治疗后的 HR 及肺功能指标( FEV1 与 PEF )值较 A 组改善均更显著,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 BiPAP 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率以及肺功能的恢复,值得推荐。
简介:目的探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表浅、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传统使用的单纯氯胺酮或丙?白酚麻醉方法进行对比,寻求一种适合于表浅、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表浅、短小手术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丙泊酚-氯胺酮(P-K组)、氯胺酮(K组)和丙泊酚(P组)三组,手术中分别静脉持续泵人各组设定麻醉药维持麻醉,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麻醉药泵入。术中严密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或血氧饱和度值(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用药总量、不良反应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PK组在丙泊酚与氯胺酮用量上明显少于P和K组,并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和不良反应少,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等优点,组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笔者认为PK组是适合于浅表、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
简介: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小儿眼科手术患者的麻醉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间行眼科手术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手术,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异氟醚吸入全身麻醉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给药麻醉后在气管插管后(T3)、手术开始时(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在5,15及30min后的Ramsay评分值和Riker躁动评分值及FLACC疼痛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小儿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具有明显的镇静止痛疗效,能有效地维持和稳定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促使患儿术后能快速苏醒。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应用于日间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进行日间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以静脉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以静脉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即刻及给药后5、10、20、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患者术毕清醒时间(麻醉时间)。结果观察组给药5min后的各时间点的HR逐渐下降,MAP、SpO2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0.03-0.1μg)以静脉麻醉在日间手术中的使用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而且循环稳定、无呼吸抑制,术毕清醒时间快,值得在日间手术麻醉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探究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 2018年 03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共 60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标号,随机平均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 30例。 结果:术后12h、 24h的高剂量组患者的 VAS评分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6.67%)显著低于低剂量组( 26.67%),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高剂量的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安全性也十分可观,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下颌骨制备直径2c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植入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和自体骨,处死前3周及1周进行四环素标记,术后2,8,12.24,48周处死动物。标本制备成6μm厚的不脱钙骨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骨动力学基本参数测定,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四环素内外标记带之间平均距离宽度及矿化沉积速率差异显著;而平均类骨质宽度及矿化延迟时间无显著差异。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植入后4周即出现矿化高峰,其成骨活动早于自体骨。认为此材料具有良好成骨作用,可替代自体骨修复颌骨缺损,并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供骨的痛苦,是一种经济实用,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