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种植体根尖部与上颌窦底皮质骨的关系对上颌后牙区种植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ssisteddesign,CAD)软件建立标准种植体及上颌后牙区三维有限元模型(M1~M6),皮质骨厚度均为1mm,依据牙槽骨高度不同(10~14mm),种植体根尖部与上颌窦底皮质骨的关系如下。M1:种植体根尖部穿通上颌窦底皮质骨(窦底皮质骨的上表面与种植体根尖部位于同一平面);M2:种植体根尖部进入窦底皮质骨厚度的一半;M3:种植体根尖部恰好接触窦底皮质骨的下表面;M4~M6:种植体根尖部分别距离窦底皮质骨的下表面1、2、3mm。采用129N斜向加载,分别置于即刻负载与常规负载条件下,计算其应力分布、最大vonMises应力、种植体的最大位移和共振频率。结果除M1即刻负载外,最大vonMises应力均集中于种植体颈部周围的牙槽嵴顶皮质骨表面。无论即刻负载或常规负载下,种植体根尖部进入或穿通窦底皮质骨时,牙槽嵴顶皮质骨的最大vonMises应力降低,窦底皮质骨的最大vonMises应力增加,种植体的轴向共振频率显著增加,颊舌向共振频率显著降低。即刻负载条件下,当种植体进入或穿通窦底皮质骨时,其最大位移尤其是根尖部的最大位移小于其他情况下的最大位移。常规负载条件下,种植体颈部与根尖部的最大位移几乎不受种植体根尖部位置的影响。结论种植体根尖部与上颌窦底皮质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应力分布、种植体的最大位移以及共振频率均有一定影响。种植体根尖部进入或穿通上颌窦底皮质骨有利于改善应力分布,减少种植体根尖部的位移,增加种植体的稳定性,尤其在即刻负载下作用显著。
简介:本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关于粘结性嵌体及高嵌体的窝洞预备和修复体选择的最新循证临床指南及操作步骤。当前的牙体预备更加推崇牙体保存的原则.但所有的修复材料仍不得不考虑修复体的最小厚度。在重度磨牙症或隐裂牙中,通常推荐选用CAD/CAM复合树脂或CAD/CAM二硅酸锂压铸玻璃陶瓷。由于这方面的中长期临床研究并不多,这种推荐主要基于为数不多的一些体外研究。是否需要做牙尖覆盖.应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包括窝洞的大小、牙体组织生物力学状态、咬合以及美观因素。现代治疗理念的临床意义已在第一部分的文章中予以阐述——双重粘结/即刻牙本质封闭,最优化窝洞设计,龈壁提升。在本文中将进一步围绕这些治疗理念.根据现有的临床及实验证据进行深入讨论,以得到更简洁、预测性更高以及更可靠的临床结论。尽管修复材料的种类选择多样(复合树脂或全瓷),以及修复技术也有多种选择(传统方法或CAD/CAM),但对于间接修复的窝洞,在取模前必须要满足五条客观标准。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程序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龈沟液(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蛋白(OPG)系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继发性咬合创伤患者21例纳入研究,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研究结束时1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A组9例,咬合创伤牙位共计18颗,包括9颗前牙及9颗前磨牙;B组9例,咬合创伤牙位共计18颗,包括7颗前牙及11颗前磨牙。基线时,A组先实施全口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SRP)治疗,B组实施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第28天,A组接受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B组接受全口SRP治疗。其中,咬合调整治疗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完成。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基线、第28天和第56天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两组组内SRP治疗前后、咬合调整前后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在第28、56天时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SRP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降低,RANKL/OPG比值升高,与SRP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调整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RANKL/OPG比值降低,与咬合调整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调整治疗可降低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及RANKL/OPG比值,提示咬合调整治疗可能有助于抑制牙周骨组织破坏。
简介:本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后牙间接粘结性修复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以及有关这方面的最佳科学研究和长期临床证据。本文提出的治疗理念基于以下几个基本思想:①使用粘结性材料垫底/衬洞[“双重粘结”技术(DB).“最优化窝洞设计”(CDO)]:必要时使用②龈下颈部边缘的即刻重建[龈壁提升(CMR)]:随后进行③印模制取.以尽量保留牙体组织.简化临床操作.最后使用高填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粘结[粘结层固化可控化(CAC)]。并简要介绍修复体就位的辅助技术.如声波/超声波震动和(或)粘结材料加热技术。文中介绍的临床步骤有助于牙医解决嵌体/高嵌体牙色修复中的诸多临床问题,包括牙体预备、隔湿、取印模和粘结等每一个关键步骤。此种临床步骤既适用于全瓷修复材料.也适用于复合树脂.从理化性能和操作性方面来看.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材料被证实可以胜任任何临床情形的修复。虽然嵌体/高嵌体的粘结修复并不是完美的牙釉质一牙本质结构的复制品,但就目前来讲,我们还是将这种间接修复方式视为一种生物替代性修复,主要归因于该修复体的均质材料性质。
简介:目的:即刻负重技术在口腔种植中已有广泛报道。本研究旨在报道使用不翻瓣技术的即刻负重治疗方案.追踪10年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材料与方法:将上颌需要即刻负重种植治疗的46名患者.共97颗MkiV机械制作表层的种植体(NobeIBiOCare)纳入本研究。术前.为每名患者的软组织及其下方的牙槽骨解剖创建三维模型并制作外科导板。使用黏膜环切刀在黏膜上钻5mm的孔以避免翻瓣。在手术当天和手术后1、2、3、6、8和10年进行对照检查。结果:所有种植的部位都有完整的颊腭侧骨壁。预先制作的临时修复体与种植体精密适合。负重8周内,有9个种植体失败,10年负重的累积生存率为91%。种植支持的固定桥生存率为94%,种植支持的单牙修复的生存率为81%。边缘骨吸收平均值在第1年内为1mm.第2年为04mm.第3年和10年后为01mm。结论:稳定的生存率和10年低的平均骨量丧失证实:在上颌骨应用不翻瓣技术进行即刻负重的种植治疗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