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瓷沉积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制作镍铬合金烤瓷冠、高金合金烤瓷冠、铸瓷冠及瓷沉积冠各30件。用Easyshade电脑比色仪检测4种烤瓷冠的颜色,临床检查烤瓷冠的边缘密合度,冠的颜色以及瓷崩瓷裂情况,观察时间为18个月。结果:瓷沉积冠、铸瓷冠及高金合金烤瓷冠的边缘密合度一致,均明显优于镍铬合金烤瓷冠(P〈0.05);瓷沉积冠、铸瓷冠的颜色基本一致,比高金合金烤瓷冠更接近天然牙,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瓷沉积冠、铸瓷冠及高金合金烤瓷冠的颜色均较镍铬合金烤瓷冠更接近天然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者在瓷崩瓷裂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瓷沉积冠颜色美观,边缘密合性良好,抗折力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评价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14例(28侧关节),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颞下颌关节MRI和头颅侧位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髁突高度及相关头影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测量显示:术后随访髁突高度比术前平均增加(1.74±0.98)mm(P〈0.001)。28侧髁突均有新骨形成,主要位于髁突的顶端和前后缘(占84.61%)。头影指标测量显示: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角)、软组织鼻根点到经额点且垂直于前颅底平面直线的垂直距离(Sn-G)、Y轴角(Y-Axis)、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及上下中切牙角(U1-L1)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比术前增加(1.83±1.56)°(P〈0.001),下颌颏前点(Gn)术后前移(2.18±3.13)mm(P=0.028),前牙覆盖(overjet)比术前平均缩小(3.55±1.86)mm(P〈0.001)。结论关节盘锚固联合术后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可以促进其髁突生长,减轻牙颌面畸形的程度。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口腔科经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HS患者12例,观察戴用矫治器前、后的临床表现,并将其戴用矫治器前、后的多导睡眠仪(PSG)监测数据及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OSAHS患者戴用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3个月至1年后,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均较戴用前明显降低,而血氧饱和度(SaO2)则有明显升高;X线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后的上气道宽度增加;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结论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以无创伤性、可逆性、经济实用、戴用舒适感较强、便于携带而日益受到重视。
简介:目的通过对包头市3~5岁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现状分析,探讨患龋情况、龋蚀程度与龋病活跃性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选取包头市5所幼儿园中的379名儿童(男196名、女183名)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计算患龋率、龋补牙数(dft)、龋蚀严重指数(CSI),并应用龋活跃性试验检测龋活跃度(CAT)。结果包头市3—5岁儿童患龋率、乳牙龋补牙数(dfI)和龋蚀严重指数(CSI)分别为56.20%、3.82和10.11;男女之间的患龋率、dft、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患龋率、dft、C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CAT在0-1度、2-3度间dft和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各度与dft、CSI呈正相关关系(r=0.394和0.363,均P〈0.05)。结论龋活跃性试验能够有效准确地反映龋蚀程度,对筛选高危惠龋风险儿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针对包头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应制定合理的预防诊疗措施,因地制宜为儿童口腔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简介: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基因位点C677T和A1298C与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cleftlipwithorwithoutcleftpalate,NSCL/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对200例NSCL/P患者和213例健康人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MTHFRC677T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TT基因型和携带T等位基因儿童罹患NSCL/P的风险分别是CC基因型儿童的1.84倍及1.57倍。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能分别显著增加儿童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和单纯性唇裂的发病风险。MTHFRA1298C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C基因型和携带C等位基因的儿童罹患NSCL/P的风险分别比AA基因型儿童降低49%及43%。分层分析中,AC基因型和携带C等位基因可降低罹患唇裂伴腭裂及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风险。结论:MTHFRC677T可能为中国江苏地区汉族儿童NSCL/P的危险因素,而MTHFRA1298C有可能是NSCL/P发生的保护因素。
简介:目的:评价可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半水硫酸钙(nHAC/CSH)植骨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犬外周血基质细胞(dPBSCs)从健康成年犬的外周血中分离得到,通过直接接触或浸提液法检测nHAC/CSH的细胞相容性。制备nHAC/CSH的浸提液,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评价材料对细胞凋亡的影响,nHAC/CSH与dPBSCs共培养后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浸提液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3天时两组细胞的凋亡比率相近,nHAC/CSH和dPBSCs共培养时,细胞伸展良好。结论:nHAC/CSH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慢性牙周炎对种植牙存留率和骨吸收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有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的相关文章,检索时限截至2013年6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5个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合计306例患者共476枚种植体,其中牙周炎组252枚,牙周健康组224枚。Meta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存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42,95%CI(0.21,0.81),P=0.01]。骨吸收有统计学差异[MD=2.26,95%CI(0.54,3.98),P=0.01]。结论牙周炎患者对种植体存留率和骨吸收有明显影响,增加了远期失败的风险。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数量太少且病例不多,时间太短,以及测量指标不全面等影响本Meta分析论证强度及全面性的因素存在,以上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
简介: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在体内使用2种不同的浓度过氧化尿素后牙齿颜色改变的程度、反跳情况和牙齿敏感程度。材料和方法对25名受试者使用10%和15%漂白剂,口内个别托盘给药,共14天,上颌牙弓两侧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漂白剂。患者治疗后分别于3天、1周、2周、3周和6周复诊,评价颜色改变和反跳情况。用比色板、照相术和比色计评价结果。受试者自述牙龈和牙齿敏感分级为1度(不敏感)至5度(非常敏感)。结果10%漂白剂组和15%漂白剂组的比色结果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二组间牙龈敏感均数和牙齿敏感均数经统计学分析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评价方法显示,使用漂白剂2周时,10%漂白剂组和15%漂白剂组对牙齿漂白效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而在6周时二组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牙龈敏感或牙齿敏感二组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简介:目的:评价一种供临床使用的电脑色度计(ShadeEyeNcc)测色的准确性。方法:以临床上最常使用的VitaClassical比色板为标准,使用ShadeEyeNcc对色片的色度值进行测量,如果测量结果和该色片的色度值相符,则认为测量正确,反之,则认为是错误的。共测量5个比色板80个色片,计算测量准确率。选择15名无视觉缺陷的受试者进行Vita-Vita实验来测试视觉比色的准确率。使用卡方检验对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ShadeEyeNcc色度计比色的准确率为45%,高于视觉比色的准确性(39.16%),但差异尚不具有显著性。结论:视觉比色的准确性在不同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ShadeEyeNcc比色显示出了高度的重复性;但就本次试验而言,其测量的准确性与视觉比色相比,差异尚不具有显著性。
简介:目的这项研究的目的包括:(1)阐明有经验的修复医师对于无牙颌患者的义齿支持组织的综合评价的影响因素;(2)发展一种方法对支持组织予以定量评价。材料和方法采用7个因素对317名无牙颌患者进行临床评价,每个因素分为三到四个等级,对于支持组织的总体评价采用10分制。7个因素中,每个因素对总体评价的作用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确定。结果基于7个因素的作用,产生了定量评价支持组织的方法,计算这些因素的分类分数,而分类分数的总和又被转换成0~100之间的整数。定量分析的分数的结果与有经验的修复医师对支持组织的总体评价紧密相关。结论阐明了临床上影响有经验的修复医师评价无牙颌患者义齿支持组织的因素。在这项研究中所采用的定量研究的方法简单而且可以应用于操作前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制定。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前后向不调指数(APDI)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的位置关系,以利于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测试对象共100例,其中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指标为,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及APDI值。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正常人群的APDI均值在85°以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APDI均值在90°以上,青少年的各项测量值相对成人小,需行正颌外科的患者,APDI均值超过100°。APDI值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PDI均值超出正常标准值越多,上、下颌骨骨性矢状向畸形就越严重。APDI值是评价骨性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较为有效的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改变,以及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用电镜观察咬肌线粒体以及细胞凋亡形态;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拔牙侧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均大于实验组非拔牙侧和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达到最高。除8周组,其他各实验组拔牙侧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实验组非拔牙侧(P〈0.05),且2周和6周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非拔牙侧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指数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49245,P〈0.05)。结论:偏侧咀嚼过程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的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引起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